中国近代史上的北洋水师号称当时亚洲最强的舰队,却全军覆没了,分析原因。

144
提问者
2023-03-16 07:57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1885回答 2

你要教科书答案还是历史答案#p#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  战略方面:  清朝身居文武要职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花费无数白银建成的舰队 。北洋 海 军成军后,便以为“自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6 08:57.采纳回答

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  战略方面:  清朝身居文武要职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花费无数白银建成的舰队 。北洋 海 军成军后,便以为“自守有余”,停止了继续外购战舰的海军经费。  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没有明确和联合舰队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战略,未制定出战略计划,日本海军则制定了明确的作战预案,是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的海军制胜的方案。导致联合舰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导致北洋水师战略上陷于被动。  技术方面: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 缺 乏带反 后座装置 的 速 射 炮 ,是一个致命的 技 术 缺陷。据统计:150毫米口径速 射 炮 每分 钟可5发至6发,而同口径之刚 性 炮 架的后装 炮 每分钟才1发。而日 本 联 合舰队却拥有大量 速 射 炮 ,达150多门,日 本舰 队 充分发 挥 了 速 射 炮 的威力。据统计,日本舰队的 速 射 炮 “所 发 炮 弹 相当于清 舰 队同一口径 火 炮 3-6倍”。 美 籍洋员马吉芬认为:“改良速 射 炮 ,以及能大量装填 火 药 的 榴 弹 效力显著”。  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 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 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  北洋水师备战不足。所缺乏穿甲 爆 破 弹 (也就是所谓的开 花 弹 )一直被 存放在旅顺、威海基地的弹药库里。还有 弹 药 不足 、炮 弹 击 中敌舰而不 爆 炸 、所用 炮 弹 “不合式”的情况。  定远舰 枪 炮 大 副沈寿堃说:大东沟之战,“非兵士不出力,乃将领勇怯之不同也。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来远舰 帮带大副张哲濚指出:“海军经仗之后,无论胜败,其各船中奋勇者有之 ,退缩者有之,使能分别 赏罚,庶 足以鼓人心。我军仗后,从无查察 。其畏葸 避匿者,自幸未尝冒险,其冲锋 救 火 奋 勇 放 炮 者 , 尚悔不学彼等之黠能。受伤虽住医院,而扶 持之役,资派本船水手;阵亡者,衣衾 棺椁 出己之 薪俸口粮。领恤赏之时,亦有幸与不幸。土卒一念及此,安得死敌之甘心?谁无父母妻子,使能给养其家,何有求生之念?”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北洋水师的整体训练水平也与甲午海战的失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水师提督丁汝昌出身陆军,对海军事务缺乏足够的了解。然而,为水师担任教习的英国教官琅威里却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教习。在英国担任过海军中校的他,不仅对于海军有着丰富的了解,而且对他的这一份中国的职业(官拜副将之职)异常重视。在平日里面的教习和训练里面,琅威里对北洋水师的官兵要求极为严格,教习一丝不苟。据史书载,他“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甚至在如厕时“犹命打旗语传令”。由于他严苛的治军态度,以至于在北洋水师当中,竟然流传有“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话语。而在他严格的治军与训练下,北洋水师在训练上刻苦付出的同时,也保有了真正强大的战斗力。  琅威里不仅在治军方面严谨过人,还主张中国应利用北洋水师的强大实力来提升国家威信。1885年,北洋水师的两大主力战舰——“定远”、“镇远”曾经与“济远”、“威远”两舰前往日本长崎,然而“镇远”舰上的水兵们在上岸后与日本浪人和巡捕爆发流血冲突,致使中国方面水兵多人受伤。这次冲突事件被称为“镇远事件”。而琅威里得知消息以后气愤不平,甚至要求丁汝昌使用军舰上的重炮对长崎给予炮击来警告日本,但是遭到丁汝昌的拒绝。我们今天来看,琅威里的主张或许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身为一名外国人,却全心全意为了中国的海军建设而尽着全力。  然而,琅威里严格的治军态度最终为他的教习生涯划上了句号。在琅氏上任初期,北洋的士官生们还知道技不如人,尚能服从琅氏严格 的管 理。等这批人逐渐升上管带(舰长)后,就再也不能容忍一个洋人在他们面前指手划脚了。他们与琅 威 里的矛盾 冲突越来越尖锐,终于在舰队南下香港避冻时发生了“撤旗事件”,琅威里被迫离开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大清无人具备琅威里那样的执教水平,更不具备他那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整个舰队很快就从内部开始懈怠腐化。“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而且“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甚至“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而行。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 本来海军规定,所有官兵终日在船上生活。结果琅威里走后,将士纷纷移眷刘公岛基地,过起家庭生活,“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舰队平时不仅训练松懈,还为了高级将领们的私利忙于运输任务。每年冬季舰队按例南巡时,一至香港,官兵便蜂拥上岸淫赌。定远管带刘步蟾的同学东乡平八郎(后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的日方指挥官)上舰参观,见甲板上供着关公神像,一地散乱的剩饭,炮管一摸一把灰,甚至出现在主炮上晾晒衣裤这种军纪松弛到极点的行为。他回到日本便评价说仗不用打,中国输定了。  对于训练水准已经跌落到这一地步的北洋水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它不应该在甲午海战当中失败呢?

北洋水师覆没的理由

“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学者,特别是清史研究者得出的一条历史结论,然而,如果把这个结论盲目地套用于令中国人不堪回首的“中日甲午战争”这段屈辱历史,则不失偏颇,因为如果认真客观地对这段历史加以研究、反思,得出的结论却是否定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决不是因为落后!若以此观点解释这段历史,即便不是刻意为腐败的清政府开脱,也是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有失客观、公正。
请看历史:
北洋水师势力雄厚。
1894年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时,清政府海军的实力较日本要雄厚得多。战争之前,早在1879年(光绪五年)的5月,清政府就确定“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由一化三,”并委派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督办北洋海军。1888年清北洋海军成军,曾花了150多万两白银从英国购置了15艘配置了在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舰艇;号称“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舰”是从德国购进的;再加上清政府自造舰,北洋水师当时拥有舰艇50多艘,总吨位达到5万多吨。配备的官兵有4000多人,就其实力看,居当时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而日本海军实力远远落后于北洋水师,居第十一位。
武器装备精良、优于日本,为什么会全军覆没?难道是清廷水军官兵的军事素质低?
答案也是否定的。
当时作为北洋水师的直接组建者李鸿章是把北洋水师这支水军当作清廷的王牌来看待的:水师的所有将士几乎都是从马尾船政学堂挑选出来的,又分批送往当时世界一流的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培训、实习,他们全部使用英语交流。应该说,北洋水师的将士们的技术和文化素质也是数得着的。
另外,将士们的待遇也是当时清廷军务中最高的,从管带到士兵,他们的军饷是陆军的3倍。
以上材料足以说明,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水师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将士们的素质都是一流的,甚至可以说是强大的。
那么,这样一支可以说实力雄厚的海军在同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水军的交战中竟然全军覆没,原因何在呢?
答曰:腐败使然。
先看清政府。
是年,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为了修整颐和园竟从海军经费中抽出大量白银,而拨给北洋水师的经费竟然不到应拨经费额的半数,就是这区区少得可怜的经费也迟迟不能到位!——经费严重不足,军需储备得不到保障,武器装备也不能及时更新、得不到维修保养。
而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面对对中国领土早就存觊觎野心的日本军国政府的猖獗挑衅,却采取避战求和的错误策略,更使北洋水师的应战能力大打折扣。
经费不足,也自然引起了另一个严重问题——将士们的待遇不能保障,生活难以维持。
再看水师军官。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到了刘公岛后,即在威海购置了多处房产,他的两个太太也天天忙于做生意挣钱。上行下效,一些舰艇下级军官也纷纷做起了生意忙于赚钱,中饱私囊。按规定,水师将士不得下舰住宿,而在官员们的影响下,有50%的人不在岗位,不仅如此,他们竟动用军舰载客、走私高丽参赚钱。
正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水师管理松懈,所以尽管武器装备精良、人员技术和文化素质较高,也终因政治素质不高,而导致全军覆没。更出现了在日军大举进攻的紧急关头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方伯谦下令挂白旗投降;提调牛昶昞在丁汝昌自尽后盗用其名义写书投降;增援的清绥军统领戴宗骞望风披靡、不战而逃等一系对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日甲午战争,尽管出现了邓世昌、刘步赡、王国成等一大批效命祖国海疆、宁死不降的勇士,但却如何改变得了朝廷腐败、军纪懈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呢?
中日甲午战争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的必然结局。它昭示世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将覆灭。(田中玉露)
(本文材料来源于CCTV-10“探索.发现”)

2楼-- · 2023-03-16 09:00

你要教科书答案还是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