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经典,这是为什么?

144
提问者
2023-03-15 20:15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378回答 1

如果是落霞三部曲里的《康熙大帝》,自然远超《雍正皇帝》,写后者时,二月河先生己有些功力不及了。 二者均号称 历史 小说,也尽力查阅了 历史 资料,但仍然是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20:52.采纳回答

如果是落霞三部曲里的《康熙大帝》,自然远超《雍正皇帝》,写后者时,二月河先生己有些功力不及了。

二者均号称 历史 小说,也尽力查阅了 历史 资料,但仍然是过于美化了皇帝,他们的血腥对待汉族人民和大规模的"文字狱"都没有反映。

但从题目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看来指的是电视剧。那么《康熙王朝》确实不如《雍正王朝》。因为前者的编剧为了争取观众,把一部正剧拍成了半戏说的 历史 剧,姑且不说孝庄太后是死后的溢号,而剧中人却一口一个"我孝庄",活人知道自己死后叫什么,就很可笑。单说把一部政治斗争戏增加了许多不合理的儿女情长就是大失败。

贵妃远行几省省亲,公主挑逗官员,太后让贵妃干政,母女俩在战场上想组拦两国战争,在野地里与宝日龙梅野合,把康熙的后宫弄成个现代人的舞台。

康熙本人只要挑对了人就无往不胜,一个姚启圣,就搞定了台湾,一个周培公,就平定了叛乱,堂堂帝王需靠大吼大叫,反复无常表示自己的帝王心术,与原著相差甚远。

而《雍正王朝》中康熙的英明睿智,在不动声 {MOD}中解决难题,雍正的勇于改革,肃清贪腐之心,和犯错误后的自我批准,对政敌的狠辣,都演的很出 {MOD}。

缺点是年秋月和乔引娣两个人物与雍正的感情纠葛。

有评论认为,《雍正王朝》和《琅琊榜》《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是精彩而又深刻的 历史 谋略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经典,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故事对原本流行的 历史 评价有所突破,对于雍正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而《康熙王朝》里对康熙却过分渲染其丰功伟绩,似乎他生来就是帝王,而成为帝王就啥事都能干好,其他大臣都是多余的。

《雍正王朝》的前一部分讲“九子夺嫡”的故事,非常精彩,剧情跌宕起伏,伏线很多,扑朔迷离,常常出乎人意料之外。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参与斗争的特殊方式,多数人是心机很深,心思难测,从康熙帝到雍亲王,从八爷胤禩到老臣张廷玉,从十四爷胤禵到雍正的儿子弘时,从隆科多的六叔佟国维到雍正的师爷邬思道,没有一个是低智商的,而都是满肚子计谋,在朝廷政治舞台上都不是省油的灯,就连高高在上的康熙,也得思虑再三、小心翼翼,他不像《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潇洒放肆,举重若轻,傲视群臣,不可一世。《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也有诸多难处,也需要老谋深算,有时也会举步维艰。《雍正王朝》的剧情发展扑朔迷离,充分体现了朝局斗争中的智谋和引人入胜的魅力,让观众很喜欢看。在《雍正王朝》的后半部,不仅延续了前半部智谋斗争的故事魅力,而且,还阐述了雍正所面临的改革难题,所遇的经济困境,所碰到的狡黠对手,以及难缠的众臣,此外,还表现了雍正勤政、细心、尽责,但又心机极深、手段毒辣等特点,这使雍正这一形象和他所表现的故事主题很有立体感,很有吸引力。

康熙(剧照)

而《康熙王朝》剧中却着力表现康熙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这样的主题定调就把剧中的情节简单化了,同时,也使其他的配角成了多余的陪衬。加上陈道明比较夸张的表演,这使得康熙帝这一形象从剧情中浮起来,浮得太高了,于是,就很虚,虚得让观众感到太假了。康熙帝潇洒风流,无所不能,只需他弹指一挥,再难的事也可以轻轻搞定。年轻时便有超乎常人的阴险狡诈,怀疑所有大臣,宫廷中杀鳌拜之后,宫内一片混乱,他谁都怀疑,不敢开门,处处提防,一点儿也不像是十三岁的少年,这把康熙的“谋略”拔得太高了。剧情是为了表现康熙作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但是,这雄才大略似乎不是真实斗争和现实征战中形成的,而是作者“安”给康熙的,让观众看了觉得全是虚假的。康熙的对手都不堪一击。原本康熙的经历是很有故事的,可以写得很好,如擒鳌拜、灭“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平息朱三太子造反,还有“九子夺嫡”等,剧情可以是很有味道的,可以,电视剧过分突出康熙,使得这一部剧变得比较乏味。与《雍正王朝》相比,是有相当的差距的。

第二,《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有立体感,更丰满,更耐看。

比如,老戏骨焦晃饰演康熙,堪称一绝,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难以超越;唐国强饰演雍正也很棒,内心世界、动作表情都表现得很到位,他的台词、手势、眼神等都集中到表演上了,很耐看;杜雨露饰演的张廷玉也堪称经典,他把三朝老臣的稳重、智谋、谨慎、老辣非常巧妙地融为一体,让观众看了觉得很有内涵;王绘春饰演的八爷胤禩,人缘好,城府深,为人毒,善用谋,把一个权谋皇子活脱脱地演精彩了;此外,还有王辉饰演的十三爷胤祥,光明磊落、很讲义气、雷厉风行、很有气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之相比,《康熙王朝》的多数配角都不太让人喜欢,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主角陈道明、斯琴高娃分别饰演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算是演得很精彩,可是,由于剧本把这两个人写得超级能干,过度夸张,使得人物形象扁平化,即便是陈道明这样的很有表演天才的演员,也很难把康熙演出精彩来。康熙太能了,好像所有演员所有场景都是围绕他而特设的,这不是电视剧,而是漫画,画出了康熙高大全的形象。孝庄也类似,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只要是她做的,一定是聪明之举,而别人在她面前,黯淡无光。

康熙(剧照)

第三,《康熙王朝》的可预料的套路太明显了。 遇到危急,总有能力强的人出来拯救,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先是吹个大牛,说俺老孙几百年前大闹天宫什么的,然后耍出他的七十二变和如意金箍棒,可是,往往都打不赢妖怪,于是,就找到了能救他的观音菩萨,一切难题也就都解决了。在《康熙王朝》中,当康熙得了天花,病魔缠身,快要绝望时,出现了送来草药的苏麻喇姑,问题解决了;鳌拜飞扬跋扈,孝庄、康熙,这一老一少,似乎很无奈,可此时装病的太国丈索尼出场了,问题又解决了;班布尔使阴损,于是,有了忠直的铁丐吴六一帮康熙治他;索额图、明珠弄权朝中,出现了耿直而又很有才的文人李光地,分揽了他们的权力;吴三桂嚣张,冒出了一个周培公,又出来个死硬的朱国治,问题也解决了;台湾与大陆隔着大海,清兵不熟水性,于是,有了个姚启圣和施琅等等。康熙遇到难题时,老是有如神助,总有能人能把他把难题给解决了。康熙遇难,有各种各样的“观音菩萨”,总有神能助。这样的故事情节,把观众当成是阿斗了吗?

相反,《雍正王朝》却不是那么简单地解决难题,故事常常一环扣一环,一个悬念叠着另一个悬念,意味深长。 而且,人物形象都在发生变化,变得让观众出乎意料,原本很听四爷的话的年羹尧,变得飞扬跋扈;原本是雍正最信任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在雍正登基后竟然反水了;原本江湖气十足的李卫,成了威权显赫的两江总督、封疆大吏;生龙活虎、气派十足的十三爷变得病病歪歪的;智谋超群的邬先生,不得不请求“半隐”,离开雍正帝……。剧情的发展充满了管线、悬念、陷阱和计谋,让观众觉得看得很过瘾。

雍正(剧照)

此外,《雍正王朝》比较正视 历史 事实,不像《康熙王朝》那样粉饰现实。《雍正王朝》揭露了康熙晚年无力管理朝局,吏治颓废,赋税加重,国库亏空,百姓贫苦,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这一对于现实的描绘比《康熙王朝》更具有真实性。康熙之后,只有雍正能铁腕挽狂澜,雍正登基有他帝王的残酷的一面,大肆的诛杀大臣,兴文字狱,搞“密折”制,利用特勤人员监督高官,清除威胁到他皇位的八爷、十四爷等,但是,却又真实地表现了他勤政爱民、刷新吏治、推行改革、反对贪污、振兴经济、强化中央管理的诸多政绩,这就让观众感到,雍正这个帝王有好有坏,复杂而真实,很有立体感,是很值得欣赏的一位剧中人物形象。

都还行,个人更喜欢《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两部 历史 大剧,都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也是老百姓口中热议的话题,那么《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两部电视剧哪一部更加经典呢?

先来看一看电视剧《雍正王朝》吧,雍正王朝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九龙夺嫡,一部分是雍正继位之后的事情。其中以九龙夺嫡最为精彩,剧情跌宕起伏,令人捉摸不定,剧中每个人都是充满了心机,没有哪个人是属于低智商的,哪怕是至高无上的康熙,做起事来也是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再怎么老谋深算也显得举步维艰。朝中的局势扑朔迷离,显示了一代帝王面对百官和诸位皇子,在错综复杂的朝堂之中费尽心机拨云见雾的真实处境。对手越是强大,越能表现出这位千古一帝的能力与胆魄。而剧中演员对每一个动作表情的拿捏也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我国 历史 剧的一部巅峰吧。

而《康熙王朝》这边就不同了,剧中着力表现的是康熙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因此显得康熙做事往往举重若轻,无论什么艰难困苦,康熙只弹指一挥轻轻搞定。虽然说表现出了康熙作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但是看上去却很假,仿佛康熙的对手都是弱鸡,谈笑间就灰飞烟灭。而且由于剧情牵扯太多,从康熙如何继位到擒鳌拜、灭三番、收台湾、亲政葛尔丹,还包括了朱三太子造反,后宫两位贵妃的争斗,大阿哥和太子的夺嫡,总之叙述的事情太多,导致没有一件事讲得详细,都是模模糊糊的,看起来很空洞。只有收复台湾那一段,李光地、姚启圣、施琅三个人窝在福建里商量如何收台和揣测皇帝心思感觉有味道。而剧中台词也是令人吐槽不断,一口一个我孝庄孝庄的,全程都是咆哮式演技,也是醉了。

总的来说,《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经典,而且经典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里面的各个人设,没有谁是傻子,这才有了扑朔迷离、高潮迭起的剧情吸引观众,这一点与《大明王朝1566》一样,这样才更像是一部贴合现实的作品。

雍正王朝演的像,康熙王朝像演的。

雍正王朝讲的是一个帝王,从太子都皇帝不是,到成为皇帝的过程,再到作为皇帝励精图治,鞠躬尽瘁的结局。

这就像一个草根,发奋图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最后创业成功,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领导能力,统帅能力。这样的题材更接近大众心里,谁不想当官,谁不想成功,至少雍正的成功是靠自己靠计谋打拼出来的。符合大众对自己或者对儿女期望心里。

康熙王朝更像一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顺利接班以后,不断扩张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大众看来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不给百姓任何期望和期许。像个英雄的故事,像个童话故事。

因此雍正王朝更容易被接受。

雍正王朝基本是按照二月河老师的小说改编来的,很多政治博弈的细节,没有 社会 阅历的年轻人是看不明白的,有些细节十几年后才理解其中的深意。至于康熙王朝,更接近与戏说。

无论是深度,还是制作或是细节等方面康熙王朝都不如雍正王朝。

吏治永远是 历史 正剧里最深刻的主题。

拿《康》《雍》两剧中都出现过的怒斥群臣戏来比较一下。这两出戏在两部作品中的定位类似、内容也类似,都是依法处置亲信后的训话以及自我检讨。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雍正认为除了奏折里的场面话:从天理、人情考虑要免诺敏、张廷璐死罪,群臣还有以下实际原因:

1、保全朝廷颜面。

这里的朝廷不是虚指,而是隆科多、张廷玉、廉亲王三大军机处重臣。

罪臣张廷璐是张廷玉(雍正心腹)的弟弟,却是廉亲王(雍正死敌)举荐,举荐诺敏的隆科多则是雍正提拔的主干。雍正要杀此二人无疑要跟军机大臣生隙。而群臣立主保此二人则可以卖三位重臣人情。对此,雍正对三人说:这样的人情你们还不起。(暗指外官勾结内朝)

2、各省督抚力保诺敏,实际上是要让山西亏空一案不了了之,然后朝廷追查各省亏空一事也就只能半途而废。各官保了诺敏就是保自己,揭示出出官僚机构官官相护的内在逻辑。

最后,雍正反省了自己用人不察(张廷璐与诺敏实际上都是雍正的人),错误表彰了诺敏,表示自己不会文过饰非。所谓保全朝廷的颜面也就无从谈起。(我的脸都不要了,你们还要面子?)

《康熙王朝》里网络改编无数的流传经典

皇亲国戚犯法,康熙自我检讨

贬斥朝廷群臣,上行下效导致国家衰败

对比一下两段论述,可知两剧高低:

1、从对象上,《康》中论述的对象是皇帝与官员,或者放大一点是皇室与官僚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到天下。《雍》中则有皇帝、朝廷重臣、地方大员三个点,背后的关系涉及皇权与相权(军机处)、地方与中央、中央派系间的多重利益关系。

2、事理逻辑上。

《康》中主要是由点及面论述朝廷与天下的关系,突出的是康熙的情怀与理念,有一种慷慨激昂的畅快与感动。

同样四五分钟的《雍》中的朝廷斗争则复杂得多,表面上雍正高高在上,但不得不面对:

这些套路在现代官场、职场也比比皆是,《》中的几句话便全部表现出来,给人是无可奈何的沉重压抑感。

在后面还发生了满朝群臣以酷吏为名弹劾田文镜,实则是为抵制雍正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可谓是消极抵制的千古套路典型。如果强悍如田文镜都在如此压力下无法完成改革,那么无论雍正如何英明,各地推行的新政也将寸步难行。

最后,雍正推行改革与整顿吏治的艰苦努力都成为大反派八阿哥廉亲王煽动群臣逼宫、推翻雍正皇权的借口,成为剧中朝廷危机爆发的高潮。一步一个深坑、举手皆是掣肘,《雍正王朝》里对于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关系以及官僚体制弊病做了最深刻的解读。

如果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里一呼百应的皇帝基本属于粗糙简笔涂鸦的话:

《康熙王朝》则属于歌颂类的人物传奇,伟光正的人物背后是充满象征性背景的浪漫主义水彩画。《雍正王朝》则可以说就是一副细腻描绘封建王朝官僚百态的现实主义油画。

同样水准的 历史 剧大概只有《大明王朝1566 》,以同样不拘一格、特立独行海瑞与嘉靖两人角度来深刻阐释明王朝病入膏肓的体制问题,兼具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的批判。

雍正王朝对雍正刻画的很乐观,褒贬都有,符合 历史 人物事实,而康熙王朝呢?一个劲的夸康熙,却不讲康熙的“过”,没有康熙的过哪来雍正的功呢?康熙的功就是拓宽了领土,但是说实话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贪污横行,问题很严重,可惜康熙没有管好,老百姓的日子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