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复旦金砖418分上岸学姐的经验与教训

144
提问者
2023-03-15 16:04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1490回答 1

复试结束,我的考研生涯也终于告一段落。回首两年的时间,并未觉得转瞬即逝,实因这段日子走的磕磕绊绊,无论是学习还是心境都经历了许多打磨。写下这篇帖子,一是为记录自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16:32.采纳回答

复试结束,我的考研生涯也终于告一段落。回首两年的时间,并未觉得转瞬即逝,实因这段日子走的磕磕绊绊,无论是学习还是心境都经历了许多打磨。写下这篇帖子,一是为记录自己奋斗过的两年时光,二是希望能给予后来者们哪怕一点点的帮助和慰藉。

一战成绩:记不太清了

二战成绩:数学139 英语86 政治69 专业课125 总分418

基本情况

本科北京某211政法大学,高考后一心想学商科,父母想让我读法学,阴差阳错来到了政法商学院经济学专业(手动微笑),学校强势学科是法学,商学院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资源都不尽人意,导致我从大一开始厌学情绪就比较严重,后来随着大家一起去辅修法学,作为一名理科生又实在提不起兴趣,纠结着纠结着大三就来了。当时我在班里保研名次的边缘,非常焦虑,但现实情况是即便拿到保研名额,排名靠后也很难去到一个满意的学校,纠结了一阵,最后决定无论是否有名额都放弃,安心准备考研。至今都不清楚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这条路一旦开始,唯一的正确就只有继续。

前期准备

1、目标选择

目标选择是一个信息搜集和分析决策的过程,顺序大约是:专业选择、地区选择、院校选择。这个过程我纠结了有一两周,磨刀不误砍柴工嘛。信息来源主要有:经验贴、考研的师兄师姐、目标专业的就业人士、各公众号或辅导机构的院校分析(我当时看的是金融考研党和金融硕士,内容差不多)。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大致了解清楚行业内容及发展方向前景、目标院校的考试内容难度以及历年招生状况和趋势,再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复旦经院金砖历年的中招生状况整理如下:

可以看出,2019虽然和2017类似是数学大年,大家普遍分数较高,但录取分数与2017年相比,上升幅度还是很大,今年校内可以调剂大数据学院,且金融不刷人的传统依然保留甚至没有调剂小专业,所以明年人数仍然会较高,竞争仍然激烈,但进入复试的人数趋势性收紧,选择复旦的各位要做好奋战的准备。

2、书籍资料

用到的书籍、视频以及其他辅导材料会在下面各个科目中列清。为了方便,我去年花钱进了一个全年更新的资料群,大多数群都还是比较良心的,公共课资源比较全并且更新及时,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3、心态

选择复旦的同学面对越来越高的报录比和进线分数,应当是做好了艰苦奋战的准备,轻轻松松几个月就考上的几率越来越小,鸡汤我也不太会炖,放一句去年激励了我一整年的话吧: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坚持下去就成功了一半。

4、其他

研友:

许多经验贴都强调了找研友的重要性。我第一年是和同学一起复习的,第二年是一个人复习,说一说我两年的体验。和研友一起学习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熟悉的配方),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可以共享信息以免错过重要通知或者政策变动,互相监督学习进度,在坚持不下去时互相鼓励,在骄傲自满时互相较劲。我第一年是和同学一起复习,我们考的学校不一样,但因为平时相处的比较好决定共赴考研路。考研期间情绪比较敏感,一个人状态不好,两个人都停摆互相安慰,大大降低了个人的学习效率,可因为平时感情好,都不太好意思提出分开学习的想法,就这样互相耽误着,到了9月份一个人放弃,我也难以坚持下去,造成了集体失败的惨案。现在想想,考研期间的主要矛盾是我较低的知识水平和目标院校较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好这个矛盾,其他问题都应该为这个目标让步,不要为了表面的安稳放弃了更大的可能,毕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败。所以若能有一两个自制力强、情绪稳定且互相促进的研友自然好,但如果找不到,也不必强求。第二年,我自己租房自习,白天图书馆,晚上出租房,一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的噪音,但要警惕闭门造车,考研复习强度高、心理压力大,适当的放松和排解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我加了一个考研群,隔几天进去看看大家的进度和一些重要信息(不要过度依赖和水群),负面情绪会跟父母或者不考研的同学倾诉,这样也不会打扰到同样紧张的同学,并且找了一位考上的学长(现在他好像办了一个辅导机构叫易桥教育,但报不报班需要自己衡量),我会阶段性地汇报我的学习进度,请他帮我把握复习的重点和进程是否合理,防止中途崩盘放弃或是翻车而不自知。

放松:

我在9月份之前每周跑步三次,跑步时大脑放空,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9月份之后每周大概只能跑1次了,后期心理压力比较大就没什么时间运动了。

出去吃喝放纵也是有的,前期大概每周末会出去吃点好吃的,一个月左右会抽一整天逛逛街之类的(花钱真的贼解压),中间有好看的电影也会偷偷跑出去看,但整体频率不太高,10月份压力太大还回家住了两三天。总而言之,累了就休息,醒了就继续,不要发呆,不要多想。与其花时间纠结,不如找一个最喜欢的方式彻底放松,然后没有负罪感地继续向前走。

TIPs:能坚持别放松;放松完的当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血的教训)

对答案:

规劝大家考完一两天之内趁着热乎把答案对了,因为后期是按奈不住自己疯狂想要对答案的洪荒之力的,但后期记忆模糊,答案已经不太确定了,接下来到出成绩之前基本就是疯狂回忆无果的状态,对复试准备十分不利。

正文

(啰啰嗦嗦这么久居然才到正文,简单粗暴地开始吧)

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四门课程的复习需要事先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要张弛有度,既不会因为内容太少而准备不足,也不会因为目标太高而打击信心,并且具有合理的弹性,可以根据信息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主要包括资料选择及使用、科目整体时间安排、每日时间安排。

政治:(69)

参考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徐涛视频+徐涛优题库+肖四肖八+徐涛核心背诵考案

一战由于后期放弃,政治成绩无参考意义。二战时目标分数65到70分(一个理科生不敢要求更多),从8月开始复习,基本达到要求。和其他科目不同,政治分数较为平均,差距不大,所以我的政治复习主要是计划如何用较短时间获得平均分,要求比较高的同学可以多看看其他高分经验贴多下功夫。

前期即8月到11月中上旬左右主要复习选择题,由于主观题得分大多为均值左右,用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即可,选择题得分决定分数段。

8月——9月中旬:精讲精练+徐涛的强化课视频+1000题

有些同学推荐先看一遍精讲精练,我认为直接看精讲精练难以理解且较难抓到重点,投入回报比不大,强化课的配套书籍是涛哥的核心考案,但1000题考察的内容有一些在核心考案上没有,所以这个搭配更能全面覆盖知识点。看第一遍时,结合视频在书上标记好重点和涛哥给的一些帮助理解的要点和总结,倍速听,每天用吃饭、睡前和复习其他科目太累的时间看,看完后第二天做精讲精练的课后题和1000题对应部分,忘记的知识(鱼的记忆)再回头翻一下,三四天之后再简略复习一遍。具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记忆曲线安排即可,核心是滚动复习,否则看完一遍等于马冬梅。1000题建议在A4纸上写答案,不要在选项上做任何标记(否则你会惊讶于你的推理能力同时收获一道废题),只标记做错或者重要的题目即可。这一阶段每天政治学习时间大概1.5小时。

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复习精讲精练和笔记+二刷1000题

不理解的地方再倒回去听视频课,刷第二遍1000题,再次标记题目,这个时候可能发现第一次做对的题目尤其是多选也会频频出错,主要是因为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当时热乎记得比较清楚,但时间久了忘记很正常,再记住就可以了,戒焦戒躁。这一阶段每天政治学习时间大概还是1.5小时。

10月上到11月中:配合徐涛政治冲刺班看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配合徐涛政治刷题班做优题库(习题集)

这个阶段是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冲刺背诵笔记重点明确,难理解和可能挖坑的地方都做了解释和总结,再结合前期精讲精练的内容,这个阶段应该对政治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侧重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冲刺笔记中的背诵内容如果有时间可以背,没有时间就算了,后期集中处理也可;徐涛老师特别强调刷题班的重要性,刷题班主要是学习选择题中分析类题目的分析方法,先做习题再听刷题班效果比较好,但我专业课和数学压力比较大,只能直接听课并在题目旁做笔记了,后期查看比较方便。刷题班使我受益匪浅,因为后期时间紧张,我没有过多时间再将1000题复习一遍,但根据刷题班的分析思路,分析类选择题几乎都做对了。这段时间我在政治上花了较多时间,大概每天2—2.5个小时,晚上睡前半昏迷状态加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效果还可以。

11月下到考前:看冲刺背诵笔记、1000题和优题库标记题目巩固选择题+早上一个半小时背诵小黄书和肖四

最后我只冲刺背完了肖四和小黄书的一些重点部分,没背的部分读了几遍看了看大概的思路;做肖八、肖四等各类模拟题(我还买了徐涛、阮晔等老师的模拟题,但最后也没时间做,模拟题应该是多多益善,但听闻有些题目思路和考研差距较大,可能干扰自己的判断,所以还是要精挑细选)。

政治考试那天是阴天,考完出来我的心情也是有点凉凉。今年选择题比较难,1道事实类选择记忆混乱了(安源路矿安源路矿!!所以事实类的题目没什么速效救心丸,老老实实都记住不要有侥幸心理),分析法分析完了几道多选不确定对错,时事题没准备到只能凭自己的分析,主观题肖四没能延续18年考研的神话,有几题整体自力更生,把自己知道的都答上去了几乎都写的满满的,最后应该有得到一个平均分,所以主观题除了依靠肖四,还是要尽可能多看看别的资料,考场上组织答案也方便一些。综合备考过程和考试过程以及最后成绩,我觉得徐涛老师的分析法还是很实用,所有题目都准备得完美当然好但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方法是一个安全网,在考场上关键时刻还是很能救命的,尤其对像我一样政治基础本来不算好的理科生而言,分析法的逻辑可能更适合我们。

总之,政治的总体复习思路是:事实类选择题(没有任何余地记住记牢);分析类选择题(学习徐涛老师的分析方法);主观题(以肖四为基础但不要一棵树吊死,没背到的题表现积极态度)。

身边有几个同学跟着腿姐的,还有同学是马原、毛中特、近史纲和思修跟着不同的老师,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但我觉得整体跟着一个老师的课会比较好,增补的知识点不会漏,效率高不杂乱,还有就是跟着哪个老师最好关注一下这位老师的公众号和微博,会讲一些使用方法和增删内容,但不要过度沉迷下面的评论影响自己的节奏和状态。

英语:(86)

参考书目

英语二整体比较简单,许多大神客观题都能把错误控制在2分之内。英语的复习策略因人而异,基础一般的同学,还是要认真对待,毕竟英语多得一分要比数学简单的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减少在英语上的时间分配,为其他科目的复习留出时间。整体来说,前期应该以单词等基础为主,中期结合真题、相关视频课攻破客观题尤其是阅读,后期以作文为主并保持客观题训练。

阅读:阅读在英语考试中分值占比最大,值得好好准备。我从七月份开始做英语一真题,从最近的年份开始往前做,每天做两篇阅读,再对照黄皮书把单词、词组、长难句、出题角度、答题思路等认真地分析一遍,一开始做会有点困难,错误也比较多,但只要认真总结,正确率会慢慢提高。做完真题差不多到了8月下,为了保持语感,我又做了一部分张剑老师的阅读150篇。最后一个多月我才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因为英二真题并不难,主要用于定时模拟,保持语感提升信心。真题做完我还做了两份英语二的模拟题,但出题思路和真题相差太多,不建议做。阅读只要吃透英语一真题和英语二真题就足够了。

作文:作文是除了阅读之外另一个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英语二要写两篇作文:应用型小作文+图表类大作文,我一直是跟着王江涛老师练作文的,9月份先听了作文课,了解了作文各部分的格式和内容,在平时练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一些用得上的句子。考前一个半月背了王江涛必背范文20篇,背完之后每一句话该写什么都比较明了了,但要注意的是,因为这份资料使用的人数比较多,只背范文可能会导致自己的作文过于模板化拿不到高分但也不会低,要求比较高的同学还是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模板,积累句子,并牢记每一类型小作文的格式。作文作为整张试卷唯二的主观题,书写也至关重要,要注意提前练字,衡水体一般就够用了(我是提前两周练的,就是刻意让自己写得工整美观,一战时提前两个月练的,但到后期越写越飘,大家还是根据自己情况来),最后两篇作文最好要留1个小时时间打草+誊抄。

单词:我一战上半年把单词认认真真背了一遍,用的是扇贝单词,优点是单词面广且科学重复。单词做了笔记,把有关联的单词放在一起比较背诵,效果还是挺好的。尽管在做英语一真题时还是有些单词不认识,但读懂文章没有什么障碍,对英语一中不会的单词我也做了整理,时不时地拿出来翻一下,这个小本本我在二战时仍在使用,重复过程持续到了考研前。有的同学会看朱伟老师恋恋有词的视频,我觉得对英语二的备考实在是没有必要,并且431考试数学和专业课需要大量的时间,策略上来讲按照英语一的标准来准备英语二不甚明智。二战时我还用了恋恋有词单词书,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直接使用,但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而言这本词书覆盖面较窄,效果可能并不好。

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这部分和英语一相比难度断崖式下降,基础打好不会有很大问题,完形填空注意从前后文推导;新题型只有两种——信息匹配和小标题,新题型这部分英语一的真题参考性不是特别大,可以不做或者只做这两类题;因为我一开始没了解清楚这三部分的题型和难度,最后一个半月去听了唐迟老师新题型课和唐静老师的翻译课,新题型课听一下大体思路,翻译课每天花大概15min跟着老师训练(一定要动手写),考试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数学(139):

政治和英语是考研的基础,大部分人都能得到一个平均分左右的分数,数学和专业课则是决定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两个科目任何一个科目出现大失误都是致命性打击。相对于专业课,数学复习的参考书目、辅导机构、考研名师等体系都比较成熟,信息相对充分、透明,复习的方法是最明确的,前期理解定义打好基础,中期刷题强化总结,后期回顾模拟。总之,只要保证时间和效率,数学复习是一件水到一定会渠成的事。

复习用书及时间安排:

一战的时候我是先刷了课本和习题,又相应刷了两遍李王版的复习全书,但对我来说效果并不好,首先课本习题和考研数学在出题方向和难度上都有较大差异,其次复习全书上的内容比较多且杂乱,题型没有清晰的分类和方法,相较于初期打基础,复习全书更适合在基础打好之后用来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和各类题型的掌握程度。二战时跟着一位师兄复习采纳了他很多建议,数学复习计划调整了很多,主要如下:

考研开始——7月前(基础阶段):课本/基础班视频+各科辅导讲义+汤家凤1800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打好基础,理清各个知识点定义、证明和用法以及常考题型,并且这一阶段政治英语压力不大,可以将重心更多地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我的时间安排大致是上午4个小时高数,晚上两个小时线代或概率论,因为高数内容比较多,复习一轮高数的时间和复习一轮线代+概率论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样一天复习两个数学科目而不是集中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的顺序复习的目的是防止复习完线代概率论高数又马冬梅了。按照这个时间安排,在7月份之前,数学可以总体复习2——3轮,基础阶段的目标基本可以达到,在这个阶段,我的复习用书和安排大致如下:

高数:汤家凤基础班视频+武忠祥辅导讲义+汤家凤1800题

汤老师的基础课讲得很好,但因为我第一年有一定的基础,就只听了我掌握不太好的地方,配合武忠祥老师的辅导讲义,我的高数学习框架才算是基本建立起来。这里强推一下武忠祥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我是看了上述师兄的经验贴买的,框架清晰,常考题型和题目的解法也分类总结的很清楚,用于初期建立框架和打基础简直完美,第一遍刷的时候可以只做武讲义的例题+1800题的基础篇,第二轮刷讲义的时候配合做讲义的课后题+1800提高篇,这两本书的顺序安排一致,超match der~1800会把某一类型题目的不同变式放在一起,方便对照和总结,我喜欢做笔记,做完1800把经典+易错+易混淆的题目都整理在一起,这份笔记也为我后期复习省了不少力。

线代:李永乐视频+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

线代只认三个字——李永乐!!本科学线代的时候我就学的迷迷糊糊,是这三科中最让我担心的。但看完永乐大帝的辅导讲义,引起极度舒适。这本书要框架有框架,要定理有定理,要技巧有技巧,要题目有题目,要方法有方法,这是什么坠入凡间的小可爱。永乐大帝的视频课也超级好,会对辅导讲义上的内容有所补充并且强调重点、总结题型,总之非常非常推荐!第一遍我就是按照视频+辅导讲义的组合复习,第二遍不看视频只看讲义和自己补充的笔记,做了1800题的提高篇。线代的题目变化不多,解题思路比较清晰,但非常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一定要下笔做题,计算过程不要省略。今年两道线代大题计算量都很大,极度紧张的考场又是计算错误的高发地,如果平时练习不足,非常容易出错,我的两道线代大题因为紧张第一次的计算都出现了失误,最后半小时检查的时候才匆忙改正,急出一手汗,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把该拿的分一分不漏地顺利拿到。

概率论:余丙森视频+余丙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

概率论比较简单,市面上的概率论老师并没有像李永乐之于线代这种程度的老师,本来想跟王式安老师,毕竟是命题人,但听说他的讲义有错误近几年课的质量也有所下降,就选了师兄推荐的余丙森老师。余丙森老师的讲义和课程配套,分为基础篇和强化篇,第一轮听课+基础篇题目,第二轮看讲义+强化篇题目,最后再抽空做1800的概率论强化,按部就班跟下来概率论就没什么问题了。概率论只要理解了基本定义,记住主要的结论和推导以及少量的技巧,应对考研就很充分了。

7月——8月(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加深知识理解,训练解题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上宇哥啦。这一阶段我是听了张宇的强化视频(高数)+李范复习全书+ 660,宇哥真的是个好老师,讲课非常有激情,对学生也很负责,概念讲解的很深很到位,而且能够将复杂的概念和问题都简单化,让你一次就能听懂,但是听完课后,一定要多做题多练习,否则你会发现你在课上觉得自己学了很多,到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和汤老师相比,宇哥更加重视方法和技巧,他的36讲也基本延续这个思路,36讲我没有从头到尾刷完一遍,因为里面有许多题目对备考来说略偏且难,只是放在手边当作备用,对某一部分知识或者题目解法理解不到位的时候去翻一翻往往会打开新思路。关于复习全书的选择和使用,我比较推荐放在强化阶段的开始,一方面用于全面检验自己的基础,另一方面复习全书(李范)题目整体难度上升,对解题能力的训练也非常有效,我第一年用的复习全书是李王(红 {MOD}那本),第二年用的是李范(粉 {MOD}本),相比较而言,李王的内容有些杂乱,题目分类和方法归纳做的不是很到位,李范的难度大于李王,内容全面并且每一章都会按照常考题型分类,做下来思路很清晰。660全称《基础过关660》,但它并不基础,660包括选择和填空,主要是对概念的深入挖掘,刷完一遍660,对基础阶段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选择和填空题经常设坑的点覆盖的很全,全程做下来会有种任督二脉被慢慢打通的感觉,数三近年来整体难度上升,对概念深挖的题目也常常出现,660值得一刷。

7、8月份的强攻之后,数学的框架、内容、做题能力应该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可以这样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一张空白A4纸上能否画出一章的框架,从定义、定理、性质的角度去思考可能的考察点和常见题型。这既是检验过程又是复习过程,把这些内容内化于心,碰到再多新题目都只是在这个框架上的增补而已。

9月——10月中旬(综合复习期)

在这段时间,我把前期用到的讲义、做过的题目都回顾了一遍,打牢基础,中期做过的李范全书和660上一些标记的题目又重新刷了一遍,因为我一直有做笔记归类整理的习惯,这个期间把以前的笔记重新复习了一遍并且根据框架又精炼扩充了一些内容,至此,终于有一种众神归位的feel了。

10月下——考试(模拟冲刺期)

10月下各种模拟题都陆续出炉,模拟题一般会比真题难一些,所以定时训练之后,不要太过被模拟成绩影响心情和信心。我做的模拟卷有:合工大超越,李林六套卷,李永乐6+2,最后是真题。合工大难度中等偏上一点,前期模拟很好用,出题思路和真题很接近,2018年单调有界定理证明和级数的题目我就是在超越上做了类似的题目,选择题的出题点和考察方向也很贴合真题,是一份各方面都很出 {MOD}的模拟题;做李林六套卷原因单纯是一战时被二阶差分伤透了心,但没想到压中的题目都在四套卷里(哭),考完出来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说各种原题,我就独自在风中凌乱,总之,押题是一件比较玄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但最后安全网一定还是平时的训练,毕竟万变不离其宗;李永乐6+2是一份接近真题出题风格且难度适中的模拟题,适合用于考研后期模拟训练、保持手感、提升信心,一剂良方。最后这段时间,加上真题,我大概每天一套试卷,剩余的时间还是滚动复习前期的笔记,每年都有人因为沉迷刷题忽视基础知识而丢分,望大家引以为戒。

可能有同学发现我用张宇的资料比较少,并不是宇哥不好,而是宇哥的资料包括36讲、1000题、4套卷难度都比较大,有些题思路比较刁钻,而2019年考研按照惯例是考研数学的小年,我的复习重心并没有过多放在难题新题的训练上。但宇哥在强化班视频里经常强调做难题的重要性,难题做多了对待一般难度的题目的解答自然会容易很多,但一味地做难题怪题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容易忽视基础,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在考试趋势的基础上仔细权衡收益成本。

专业课(125)

专业课是许多同学的痛,我一战最后崩溃也是崩在了专业课,今年花费了许多时间在专业课上,甚至多过了数学,奈何在考场过于激动,第一道简答题的第二小问忘了写,选择题最后五分钟改了一道,一紧张改错地方了,结果了两道题,这两处失误在出初试成绩之前把我折磨的不行,总觉得天要亡我,还是亡我的专业课。最后成绩出来,总算也还算没有拖太大的后腿。谨以我的血泪教训警示各位,考场上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留一点时间做好最后的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下面用我两年的专业课复习经验作对比,希望能给在专业课中挣扎苦久的同学们一点启发。

我两年使用的资料差不多,大概归纳如下:货币银行学及配套习题(胡庆康)、国际金融学及配套习题(姜波克)、公司金融学(朱叶)、投资学(刘红忠)、金融市场学(张亦春)、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货币银行学(易纲)、投资学及圣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博迪)、公司金融及圣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罗斯)、各高效考研真题、金融联考真题、复旦历年真题、自己搜集的各类网上资料

第一年我的复习安排大致如下:7月份之前按照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两条线看了两遍课本,甚至看了刘红忠投资学的各种数理推导过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标记,暑假两个月时间用A4纸按照上述顺序把课本的框架和内容写了一遍+做了五本书的课后习题,9月份看了真题,发现不会的太多,尤其是论述,基本没有什么思路,计算题也常做常错,当时心态崩了一半,开始做罗斯和博迪的课后题,但也只是囫囵吞枣地做,直至最后放弃...

可以看出我第一年犯得错误主要是太过闭门造车,局限在课本,对各科考试的考点和重点没有把握清楚,做了许多无效努力(比如暑假时的笔记大多时间就是在抄书,并没有深入结合现实理清整体框架以及各个部分在整体框架中的作用),没有及早把握复旦的出题风格并根据最终要求来调整自己的复习方向。当时看了很多经验贴,都强调书本的重要性警示大家不要过度沉迷于热点等其他资料,但我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四本书确实是最重要的,后期看了许多资料,无论如何分析最终都会落脚于课本的整体框架上的某一部分知识,但一方面这四本书的有一些内容写得比较晦涩相难理解需要一些其他的书籍从不同角度辅助理解,另一方面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有些已经陈旧),此外知识之间的关联确实也需要下很大功夫,而答题是要一个完整的框架,也就是依靠平时除课本之外的积累,课本的知识最终目的也是要去结合现实。希望大家谨慎地把握好中间的度。

由于第一年专业课给我留下的心理阴影过大,第二年我找了一位师兄(如果有同学想咨询的话可以搜易桥,这是他后来办的金融考研辅导机构,报不报班取决于於你自己但去咨询相关方面信息终归是对自己有益的)辅导专业课内容并积极地根据学长建议调整学习思路之后,最后虽然由于失误并没有达到最初定下的目标,但自己对自己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也还算比较满意,所以下面结合我第二年的学习经历和同一些同学的交流反思一下431专业课究竟该怎么复习。

宏观部分:许多人推荐先看宏观经济学,我觉得更好的选择是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这本书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的综合体,用来给宏观打基础再合适不过了,对货币银行学中比较晦涩难懂的部分,比如货币需求理论等给了更加易于理解的分析且重点较为突出,罗斯、博迪的书也是如此,外国人许多是靠教材养老的,他们的书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作工具书查阅。

货币银行学:

胡庆康版的货币银行学优点在于内容全面,框架比较清晰,分析结合国情;缺点在于有些部分过于繁杂且理论部分较为晦涩,时事内容稍有落后,有些同学会结合易纲行长的货币银行学学习,但我复习前期也看了这本书,许多内容是重复的,所以我建议还是可以将易纲版本作为工具书,补充理解难点。总之,货银的学习应以胡版的货币银行学为主,学习重点是提取框架、分清重点、理解难点、结合现实。下面分而述之:

货银的三大支柱是:货币、信用、银行。银行部分较为简单,主要是第四章商业银行和第五章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重点在于资产负债管理、风险与监管(尤其是结合巴三和金融创新分析系统性风险与MPA)、货币创造机制(这部分其实应该归到信用下),中央银行部分的重点在根据资产负债表分析基础货币发行、货币政策的制定(这部分和货币下的货币政策相关);货币和信用应当是整本书的重点,这两部分对应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货币部分对应基础货币发行,除了基础内容货币职能—基本货币制度—货币分层等,货币政策是重点,这部分又对应着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货币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问题)、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近年来创新性工具)三个重中之重的重点;而信用部分是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金融中介的信用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讨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相关,另一方面和金融系统中的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而和去杠杆、MPA相关。每一部分又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总而言之,货银是一个体系性很强的科目,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密切关注宏观动向、深入思考构建整体框架,在此我就不再露丑了,希望大家多看书、勤思考,争取早日取得真经。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学》一书,薄薄一本但处处是重点,我自己读了七八遍,时读时新,并且框架最为清晰,除了第五章内外均衡的中长期调节不是考试重点之外(第五章的模型虽不是重点,但记住结论可以为分析题提供不同视角并加深对第八章国际协调与合作部分内容的理解),其他几章都是极尽精炼,只此一本就可打好国金的基础,对于国际国内形势及热点问题学会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释,对于备考足矣。对于具体知识的学习,各种理论模型对初学者有点难,可以按照背景—假设—内容—结论—政策—评价的大致思路整理,但考一个多带带模型的题目不太可能出现,更多的是对同一问题进行阐述的两个模型之间的对比,比如货币论与弹性论+吸收论两个理论对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结论为何相反,对于这种问题,要多多对比总结,才能真正掌握并且灵活应对题目。国际金融学看着内容多,但也可以归纳几个核心作为核心框架答题,比如分析一国内外均衡时大概率要用到三元悖论,而三元悖论又牵扯到货币政策(货银内容)、资本自由流动(外汇管制、货币危机、金融改革与开放、资产泡沫、人民币国际化等)、汇率制度(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逆周期调节因子等),我认为国金复习到后期应该达到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一个小知识点延伸出整体框架。

一战时,由于我对国金内容不太熟悉且国金模型复杂,我一度把宏观复习重点放在国金上,但二战经过师兄的指导,我意识到,国金的内容是是货银内容的一个部分,即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对国金许多问题的思考更多要基于我国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比如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走弱甚至破7,我国为何不加息扭转?(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分化)。内外均衡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论如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然更加注重内部均衡,财货政策的实施必然要以国内目标的实现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汇率这个联系内外经济的核心变量进行分析,许多宏观问题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宏观能掌握到现在这个样子真的非常感谢师兄,总算没有枉费他的苦心。

前期:看书+思考并总结框架(不是抄书不是抄书!!)

这个时候不要背书,一方面书读百遍,许多内容自然而然就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不需要背;另一方面,这个时候对重点把握不准,背书太过浪费时间,容易跑偏,还是应该以提取理解知识点+形成框架为主,有时间可以合上课本把内容复述出来,到了后期可以结合自己理解的重点背一些材料比如货币政策报告等提升论述题的专业性;

中期:客观题+宏观计算题+结合热点继续充实前期整理的课本和框架内容

宏观的客观题我做了两本课本的课后题+各校金融硕士真题,主要是检验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熟练程度,还有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最好也能一并掌握,因为431不再制定参考书目而换成大纲,我觉得范围可能会放宽;宏观的计算题不多,货银主要是基础货币和货币创造部分,国金主要是套汇、套利、外汇期权期货的计算等,我做的题目主要是课本习题+金融市场学课后相关题目+博迪投资学课后相关题目,后期我又做了金融联考和复旦真题,认真做好这些宏观客观题和计算题基本就过关了;扩展材料可能是一些同学头疼一些同学擅长的部分,我这部分材料来源主要有:知网论文、公众号、机构研报。因为第一年在这部分准备的非常不充分加上担心自己对重点热点把握不到位,所以这部分内容在课本内容看完之后我就开始关注整理了加上那位师兄上课过程中把很多热点穿插到了基础知识当中,现在想想真是受益良多。放在平时既有利于在复习过程中和课本内容更好地结合,也可以防止考研前对这部分的过分担心和焦虑。我个人是不太推荐后期出的一些热点的,我买过两本热点(第一年应激后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基本都是列几个讨论比较多的话题,贴上一两篇公众号的文章,既不提供分析角度,也不和课本内容结合,并且放在后期突击效果真的聊作安慰罢了。

后期(11、12月):继续梳理、熟悉课本和自己整理的内容+模拟(金融联考题+复旦真题),这个时候要集中记忆课本和自己整理的内容了,我比较讨厌背诵,所以就每天抽一个小时在A4纸上画出复习部分的框架,写到哪个具体知识点就在脑袋里自行回忆,这样滚动几轮,复习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期一科只要花一个上午就可以复习一遍。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模拟,我最害怕的是最后的论述题,在一个小时之内写出质量皆上乘的答案对体力和脑力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模拟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形成自己解答论述题的习惯,我的模拟用题主要是金融联考真题和复旦431历年真题,我自己的做题习惯是先在打草纸上简要列出论述题的框架,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哪几点论述,这样即使后期时间不够也能保证思路的完整性,在写的过程中有新的思路也可以适当添补。

最后这里真的很感谢师兄从前期就很有先见的把热点穿插到平时,整个复习过程思路也很清晰,最后模拟考试并且四科时间分配也很均匀,而不是第一年那样什么都没复习好最后也无心考试了。

微观:

微观的学习相比宏观来讲较为简单清晰,主要内容是课本、计算题、简答论述。课本顺序我是按照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的顺序看的,金融市场学无论是内容还是课后题都要认真地看,足以打好微观基础。对于投资学和公司金融的学习,总体思路一致,即课本与课后题+博迪/罗斯课本与习题+主观题内容增补。我是没有把博迪、罗斯的课本整体啃下来的(实在是太厚),只是看完金融市场学和公金、投资三本书之后做了博迪和罗斯相应章节的课后习题,对于习题中三本书没有涉及到的地方和较难理解的地方再去看博迪和罗斯课本中对应的部分,这样下来,内容复习的比较全面并且效率比较高,尤其对于一战的同学,时间紧张,过度求全并不理智。

课本:

金融市场学的很多内容和两本课本尤其是投资学高度重合,但刘红忠老师版本的投资学高屋建瓴,尤其是其中涉及许多数理推导的内容,对于431考研来说难度实在略高,因此推荐先吃透金融市场学,再看投资学,投资学中所有涉及数理推导的尤其是第五章第六章以及画星的十一章不需要看,数理推导内容只要记住结论即可,对于金融市场学中有的内容可以两本书结合起来看,这样内容就比较全面了。投资学大家比较担心的是行为金融和衍生品。行为金融部分部分如前所述不需要看各种推导,只要重点整理理解第六章噪声交易者导致的有限套利、投资者情绪模型、正反馈、PBA导致的有限套利结论即可。衍生品部分我看了两本课本对应的部分还是有点一头雾水,狠狠心直接去做了博迪的课后习题,花了很大功夫做题总结,全面地整理了各种题型以及不同解法,这才算是理解透彻了。但是我过后反思,这个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大部分同学,我是比较喜欢在题目中理解知识点并且整理和总结的人,于是又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并且翻看了许多经验贴,有许多人推荐赫尔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拿来参考。

计算题:

计算题我个人建议前期以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三本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为主,复旦的真题中也出过这部分例题和课后习题尤其是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学,所以前期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部分题目练好,掌握透彻。课本过完两三遍之后,我的计算题训练主要是用的博迪的投资学(配合圣才的题目详解),这段时间也是我做题能力提升最快的一段,博迪的投资学题目涉及到的题型非常全面,一遍做下来对各块知识可能的考法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我乐于总结,对不同的题型结合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金上的解法进行了归纳,比如期权价值的求法,博迪投资学用的是无套利均衡(用避险比率个证券和期权构建无风险组合)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期权等价物、风险中性法以及B-S公式的基础,通过总结,不只掌握了只有细微差别的额题目的不同解法,更是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非常推荐;至此,计算题的基本内容完成。后期我主要是通过金融联考真题、复旦真题以及一些其他的计算题集来巩固和检验我的做题思路。

总而言之,对于微观计算题,我非常极其特别不推荐题海战略,和数学不同,微观计算题计算难度不大,难点在于对题型的掌握是否全面、对类似题型的区分是否到位,从上述我的备考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我计算题能力提升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对各类题型的归纳对比总结,大家可以买一个活页本,后期做了类似的题目而未总结的还可以再增补,我总结了满满一个笔记本的计算题,后期做的题目基本没有超出范围,非常好用,极力推荐大家用这个方法来准备计算题,可能笨了一点,但捷径有时恰是最长的路。

简答论述:

微观的简答论述历年来增补的内容不多,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如利率决定理论、CAPM、APT等,主要就是投资市场建设(股市运行制度及改革、有效市场、行为金融)、我国公司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股票回购、收购反收购、公司治理等内容,这些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答案内容,不必担心。

复试(83.09)

复旦今年的复试程序有些变动,往年是综合面试与英文面试分开,今年合在一起了。并且往年英文面试会根据自我介绍问一下个人情况,今年改成了用英文问一个专业课问题。

今年复试我被分到了魔鬼上午组,进去之后先是英文的自我介绍,接着问了我M1 M2剪刀差(这个其实师兄平常就讲过)的含义,准备了满满的个人问题,M1一出来我就蒙住了,pardon了两次才听懂问题,因为是没准备过的问题,只能磕磕绊绊地解释了大概含义,好在问问题的老师很温柔,一直微笑着看着我,缓解了些许的紧张,总体英语面试大致5分钟,自我介绍的发音和流利程度占半壁江山,这个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各位一定要极尽完美,专业英语今年第一次考,可以看出复试对英语要求提高的趋势,2020年的小伙伴一定要努力准备,这部分我认为无需回答的过于完善,但用清晰流利的口语概括大概意思的能力应该具备。

接着便是综面,老师主要根据英文自我介绍和一张基本信息表提问个人信息,容易被问到的是本科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毕业论文,这一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给自己挖坑,你提到的每一点都可能被老师问道,因为我英文自我介绍说了我的本科学校设置金融课程不多,我是在浙大交流期间学习了一些金融课程从而对金融产生了兴趣,老师就问你们学校学习金融都要去外校吗?我说我是因为去外校才有机会学习,本校的金融课程比较少,老师又问是因为你们是政法学校吗?你们有安排法学课程吗?我说会学一些(大坑来了),接着老师就基金合伙人制度的法学原理同我展开了讨论(我真的不懂啊),我只能全程微笑并表示自己不是很了解这个领域,老师不懈地解释试图让我回答(可我还是不懂啊),这应该属于压力面的内容了,考察临场的学习和反应能力,这个时候的理智做法是告诉老师,这个我不是很懂,但我接触过类似的问题,把话题扯到自己了解的领域里,如果扯不到,也不要暴躁,更不要不懂装懂,保持良好的态度是一个底线。接着问了我一个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因为寒假看了穷查理宝典,就随便扯了几句,最后老师看时间不多了在第一个问题上耽误了挺多时间引导我,而我自己回答的内容比较少,就说给你一个大马路边的题表现表现,嗯,中美贸易战,这个我懂啊,就由浅到深地分析了一下,最后时间超了三四分钟。

出来之后觉得有点担心,一个是M1M2剪刀差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听懂我在讲什么,非常磕绊;另外综面第一个问题大概给老师留下了一个本科没用功的印象。下午和其他上午的同学交流,发现上午老师普遍严格,虽然面带微笑,但压力面成分较多,不会的问题一直追问,并且不少同学最后都得到一个用贸易战展现自我的机会。天使下午组的同学我没有交流过,但据说老师春风拂面。最后出了复试成绩,我和一位下午面试的同学复试成绩差了零点几分,看来老师应该会根据面试难度相应调整分数,无需过于担心。

(一句非完全题外话,面试前同学推荐给我《高能量姿势》这本书,网上有内容摘要,核心思想是:面试前几分钟在厕所模仿神奇女侠的姿势有利于面试发挥,我尝试了一下,这个方法对缓解紧张很有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在两年的考研过程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关于有效努力和无效努力。无效努力比如抄书笔记法、题海战术、盲目背书、过度追求一些非重点等,有效努力如时间规划、框架构建、对比总结等,都会在结果中体现,而扪心自问,我们应当有所察觉,做这些事是为了告诉自己“我努力了”还是“我进步了”,盲目努力不难,真正困难地是瞄准最后目标不断地调整方向、一步一步都留下自己的脚印。

啰嗦了快一篇论文的规模,终于把内容写的差不多,我的考研生涯也在此告一段落了,这一路走来,怀疑过、焦虑过、不安过,因为比同龄人慢一步而彻夜难眠过,因为父母朋友暖心的鼓励而暗自流泪过,无数次身心俱疲又无数次重新开始,但我从未想过放弃,考上复旦,不止是我从小的梦,更是给我庸碌的大学生活的一个圆满交代,待再面对高山险滩时,能对自己说一句,我可以的。

祝愿后来人一切顺遂,我们复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