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到底是多大的官,谁的权力更胜一筹?

144
提问者
2023-03-15 15:36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1104回答 1

一个管京城九门,一个管地方八府,听起来都很威风。又一细看,“九”后面跟的是“门”,原来只是看大门的保安,“八”后面跟的是“府”,真正的封疆大吏,一定是“老八”比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16:02.采纳回答

一个管京城九门,一个管地方八府,听起来都很威风。又一细看,“九”后面跟的是“门”,原来只是看大门的保安,“八”后面跟的是“府”,真正的封疆大吏,一定是“老八”比“老九”牛多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九门提督正二品或者从一品,所谓八府巡抚,顶多就是个七品芝麻官。这么说“老九”比“老八”牛呗?还真不一定!



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

九门提督是清朝特有的职务,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武将。“九门”是指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九门提督掌管九座城门内(即内城)的防卫和治安工作,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在清朝以前,虽然没有九门提督这个职位,但是有相应的职能,比如两汉的执金吾(西汉初年也叫中尉),唐朝的南衙军。

因为掌控着京师的安全,所以九门提督的岗位非常重要,非皇帝亲信不足以担任。吕氏集团当年怎么被灭的?吕禄的北军被夺了。光绪为何是傀儡?九门提督荣禄听慈禧的。《雍正王朝》中,“八爷党”为何敢逼宫?隆科多反水了。



九门提督兵额约三万,分扎东西南北中五营,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九门提督下的总兵、尉、参将、校等各级官员,大多由八旗勋贵子弟出任,品级很高,一个城门吏都戴着正七品顶戴,城门尉则达到正四品的级别。

八府巡抚是个什么官

无论哪一朝,都没有“八府巡抚”这个官职,它只是个俗称,意思是“负责巡抚八省的官员”。我们觉得“八府巡抚”很牛,完全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

巡抚是个什么样的官呢?在明朝中叶以前,巡抚只是个临时性职务,一般由监察御史出任,奉皇命巡视地方,以督察地方官,纠正刑狱,宣教政令等。



监察御史明清之前归御史台,明清归都察院。所以,最早的巡抚,他们的根在中央,到地方只是临时出差,后来的巡抚,还常常保留有都察院的职务。比如海瑞,就曾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为何会出现巡抚这个官职呢?原因有三个。

  • 一、便于皇帝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监察官员巡视地方的先例,最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制度化,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官职,叫“刺史”,就是最早的监察官员。刺史跟巡抚一样,品级很低,可是身负皇命,权力又很大,到了地方后,可以直接指挥郡太守、都尉。



汉武帝最擅长玩“秤砣压秤杆”的游戏,除了刺史,他还发明了司隶校尉(中央监察官员)、内朝官(朝政决策参谋)、绣衣使者(钦差大臣)。他的这些创举,对皇权直接渗透到末梢帮助很大,强化了君主独裁,因此被后世皇帝所效仿。

巡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西汉“刺史”职务的复制。

  • 二、便于协调地方军政关系

明清的各省地方官,实行都、布、按三司协同治理的模式,“都”就是“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务;“布”就是“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政;“按”就是“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司法刑狱。布政使比都指挥使、按察使高一级,以从二品兼任全省三司统筹工作。



虽然布政使有统筹三司的权力,但是他主要的任务还是在民政,所以三司之间的协调工作往往很不顺畅。比如发生战事,中央要从各省征调钱粮,布政使当然不愿意,影响地方财政开支;而作为兵部直属的都指挥使则态度相反。

巡抚作为三司的直属领导出现后,他可以直接对中央各部负责,有效缓解了三司协调的矛盾。

  • 三、便于统筹各省之间的合作

遇到特殊情况,很多工作需要各省之间的配合协调,如果没有巡抚则更难。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戚继光抗倭需要从江苏调粮,浙江指挥不动江苏。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八府巡抚”就出现了,即监察御史一人巡抚多省,可以是“三府巡抚”,也可以是“八府巡抚”,全看工作需要,由朝廷临时任命。



正如刺史后来慢慢演变为州牧,失去监察职能,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一样,巡抚后来干脆也变成了各省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所谓的“八府巡抚”,就相当于后来的总督,位在巡抚之上,掌管数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

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哪个权力大

从官职级别上讲,九门提督比较稳定,前期正二品,嘉庆年间改为从一品,绝对是高官。

巡抚则比较复杂,初期的巡抚是临时职务,级别很低,最低的时候只有从八品,高的时候也只有五品。当巡抚变成地方最高长官后,级别大致在三品至二品之间,各个历史阶段略有差异。



​所谓的“八府巡抚”,听起来很吓人,很显然那是一个由侍御史出任的临时职务,所以它的品级大致为七品左右,还不如不加“八府”字眼。

由此可见,从职务高低上讲,巡抚跟九门提督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要从权力上讲,这二者就很难比较了。权力的大小,从来不跟职务成正比,尤其是在帝制社会,一个穿黄马褂的侍卫,到地方都是爷。所以,也会出现“小巡抚”,比“大提督”牛掰的时候。

我们先看看九门提督不牛叉的一面。

表面上看,掌握了九门提督,就控制了整个京城,甚至捏住了皇帝的小命。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九门提督不成了“太上皇”?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首先九门提督麾下,有满汉八旗构成的五营各级将官,关系相当复杂,天子脚下个个都是背景实力雄厚的牛人,他们相互之间掣肘严重。

其次,九门提督的军事调动,要凭皇帝的印信为准,还要接受兵部的调遣,不是说他想怎么调就怎么调,想干啥就干啥。

最关键的是,九门提督只是京城防卫的一部分武装,而不是全部。在内城里面还有皇城,皇城的防务归领侍卫内大臣,品级一品。其麾下军士约三千人,是全国最精锐的御林军。

再看内城以外,还驻扎着拱卫京师周边的八旗军,他们的数量足以吓死九门提督。如果九门提督心怀叵测,皇城他控制不了,即便占了内城,分分钟被京郊的八旗军围困。



所以,九门提督很重要,但是他只是众多重要环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它要受到多重机构和程序的制约。

再说说巡抚(刺史)牛叉的一面。我们讲两个故事就能说明。

西汉时期有个叫暴胜之的刺史,巡视地方的时候,杀了数万人,连郡守这类二千石高官,都不需要请示就可以直接斩杀。同样身份的还有一个叫王䜣的官员,因为以宽仁为怀,都差点被暴胜之杀了。

海瑞巡抚应天时,人还没到,当地的豪绅富户大量逃离家乡,地方官员大批弃印逃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海瑞这人完全不讲情面,连嘉靖帝都差点被他骂背过气去,太可怕。他虽然只是一个巡抚,斩杀这些豪绅贪官,只要努努嘴就行了。



九门提督级别高,你让他杀个官员试一试?巡抚有临机决断权,可以就地处斩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因此,权力大小这东西没法比,只能说按常规,九门提督不是“八府巡抚”能望其项背的,在接受特殊任务时,巡抚有时候会拥有超乎寻常的权力,但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