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标题能让你来看,我的高考攻略,希望能帮到大家(平时成绩常常倒数,高考文重前五的考生攻略)

144
提问者
2023-03-15 15:26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878回答 1

高考攻略引言2022届高考已落幕,而2023届高考生便顺势进入高三生的行列。出于本人对自身高三总结的需求和帮助后辈的心态(主要目的),笔者写下该攻略。该攻略囊括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15:46.采纳回答

高考攻略

引言

2022届高考已落幕,而2023届高考生便顺势进入高三生的行列。出于本人对自身高三总结的需求和帮助后辈的心态(主要目的),笔者写下该攻略。该攻略囊括:对高考的定义,高考的动力、推力、阻力,学习、心态、情绪,高考的局限性、高考与人生,备考攻略(总体+具体各科+做题/考试),备考心态、备考具体准备、考试方法,志愿填报。

笔者为广州市重点中学重点文科班学生。本文较长,不过都是我真切的经验与指导,如果你对高考抱着很多寄托(恐惧,希望),那么认真看完并且能做到攻略所说,相信高考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温情提示阅读文章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笔者不一定说的完全正确,这只是个人的思考。

同时我宁愿你细看,分几天看,也不要囫囵吞枣,最好拿个本子记录自己的收获。


定义

定义?为什么高考还需要定义呢?高考并不是形而上或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可以说是个中国人都知道高考是什么。高考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完以成绩为凭证和标准录取大学。相信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事实。但很多人知道高考是什么,但却对其本质缺乏全面的认知和各方面的了解。而高二升高三的考生,由于学习压力、年龄阅历、认知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其实是对高考认知不全的。当你缺乏对高考的足够认知,你又何以作出正确决策呢?人们或许一直追寻着高考的方法,但有没有追寻过高考本身呢?“知道的越多,恐惧的越少。”

笔者自认不敢说认知全面或深刻,但你可以参考我的想法并且作出独立思考。下文所指“高考”,包括不限于高中教育、高中学习等一系列意思。同时下文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更可以说是“背景”。

A.高考是一场政治。

高考本质上是为了政治服务的。首先高考是为了选拔、培育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不同于小学中学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普及常识或培养公民。高考虽然也有承担一部分该功能,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选拔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至于传播知识、教授科研所需的基本知识、管理青少年等都是次要的。

以及为了满足“培育对国家有用人才”这一目的,高考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1.在极其有限/有限时间的内,通过题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思维水平等等(具体可搜高考教育大纲)。2.在教材中加入意识形态灌输,并且在考试中要求体现。高考是一场政治游戏。3.超级多超级多的时事考察。

  1. 高考的第二重要功能——社会分流/社会功能

我国社会本质上还是存在各阶级的(按财富划分),而一个社会为了保持稳定,总是需要保留一定的流动性的(让所有人都有向上走或追求更好生活的机会),而由于高考可以一定程度上考察出人的知识水平(意思是是否符合工作要求的螺丝钉),所以在找工作时可以看高考考取的大学作为录取的标准。我相信这一点不用过多赘述(高考成绩好→大学好→好工作→钱→阶层跃迁)。

  1. 高考对人的社会化

这点详细展开较为复杂,我尽量讲清楚。高考教育中,除了能力的培育外,还有对你社会交际的培育,其实是相当于一个从原始人到社会人之前的一个过渡地带,引导你服从社会、适应社会。当然还包括对你三观的塑造,一些价值观的灌输(指的是你不经意间被迫地接受某些价值观,这里太多太深太复杂了,我明白但讲不明白,读者有缘才能自行体会)。这些——在小学和初中其实就有——高中和大学都是一种延续。

  1. 高考是一项制度、一个有权威却也有强迫性的体系。

发展由来不需阐述,其拥有标准的考法、安排,它的权威你不用质疑,可它也同样也是不能质疑,不能挑战的。(非常符合国情,且经历多次考验修改)

同时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会参加高考,不论主观上是否愿意,但家庭以及社会的推力和压力让它几乎成了一件必然的事。在看这篇攻略的人都应该无可避免的要参加高考。尽管主观上大家都会有逃避的心理,但是这没有多少人可避免。

  1. 高考是一次既公平又不公平的机会

我很想在“公平”二字前加上“最”,从考试上来说,这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公平的选拔:考场的严密,试题的严谨……但它同样是不公平的。

省份上:有的省教育资源丰富(在北京考北大的难度约等于在广东考中大,而河北等省份考北大难度堪比登天,河南有的学校一半的班都是复读班),有的省份——可能没有好的老师好的课桌甚至好的环境都没有。

个人来说:有的人可以报班,有的人命好遇到一个贵人,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家庭教育好,有的人早熟……每个人和高考的适配程度是不一样的。高考作为为应试教育其实并不能十分全面的衡量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可以与没看过的人也会有差距。而在看这个文章的两个人也会因为自己因素对这篇文章的吸收而导致结果有差异。

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但高考本身就是命运。人受命运的把握,但命运也在人的手中,但人也只能抓住一部分命运。

  1. 高考的内容

题题题题题题,综评和强基这些只能是一部分人搞一搞。因为没有多的资源去搞更好的内容。高考已经是当下最佳的选择。高考就是做题。

而从学科来说,语数英历史物理原始分,小科赋分制。

  1. 高考教育方式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表皮罢了。目前国情有且只有应试教育比较好。

5.高考的难度

从整体来看,高考的难度既简单又巨大,大部分普通人可以确信自己永远在高考“学无止境”,且越考高分难度越高。可高考其实并没有这么难,可以说即使是以普通人的智商也完全可以考到北大清华(仅从智商上,但学习/提分的维度是多样的,智商不是决定性因素罢了)。二本提分到一本很简单(不要对自己不自信),一本到211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211冲985则需要另外的准备,985到清北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准备+稳定持续的施行。同时考试的不稳定性也是巨大的。

高考真正难在哪里?对于我而言,我认为是不成熟的大多数人/心智化程度低的人面对过多的压力而措手不及。是教育资源不公平,是信息的不足。至于智商,其实大家通常怪罪于它,而事实上只是你在害怕自己做不到罢了


总结:这段或稍显枯燥无味,也许哪一点你都好像知道,但是总有一些是你不知道的。但你应该知道这些背景并且通过这些掌握最基本的信息,然后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想和你说的是:高考就是残忍的“血腥的”,它就是要把你分成三六九等,它就是社会给你的第一顿毒打。它没有温情的面纱,它给那些温室里尚在成长的人一场危险的寒霜。

但它又是温和的风暴。可它还是风暴,你从这里获得的有可能是负收益,也可能是正收益。而这就看你了。蔬菜打过霜才甜。

也不要说应试教育傻逼,因为它是为了整个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应试是很蠢,但骂了这么多年它什么时候被废除过呢。很喜欢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要是不想考就回家,不要逼逼赖赖。”不要只顾着骂环境,说自己身处的年份高考改革改得很难,你这么想虽然可以泄心痛之愤,但千万不可止步于此。“顺从而不认同”

同时高考也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痛苦也是无法避免的。你可以选择暂时性逃离,但你终将要面对它。而同样它的回报也是丰厚,从这个方面来说,痛苦也是可以被抵消一部分的。

而看到这里,我希望你现在回去看一遍这些多方面的认知。俗话是“希望越大落空越大”形成正确的认知,就不会形成错误的期望,落空就不会减少,同时建立起真正的稳固的动力源。

同时我这么写出来,有些点大家可能是get不到的,也没有关系,当你实践多了你就能体会深刻了,甚至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记得时常回来看。时常自己总结。


高考的动力、推力、阻力

前言:高考学习的动力总共分为三类,其中动力最为重要,推力与阻力自然存在且相互转换。要想有好的收获(不只是成绩,包括人的身心历练等),动力的存在比推力与阻力更重要,也相对较难获得。动力就好比是“热爱”,只有你热爱一些事物才做的出好成绩。当然阻力与推力之间的转换关系也要把握好才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动力→来自于意义、获得感、幸福感

首先我认为每个高三生都应该思索高考的意义。这将是你高三的重要课题。我觉得这是相当于火箭中的助燃剂,没了它你当然可以飞,但你会“飞得很艰难”。但是意义都是与每个人而言的,每个人的意义都是独特的,需要自己思索的。学习有了深刻不灭的意义,就像是行走在空中却好像走在大地一样。笔者在这里抛出几块“砖”,希望能让你有所启发可以想出自己的“玉”。

我在高考学习中的意义:

  1. 为了战胜自己。我个人对高考填鸭式教育抱有非议,认为它根本不是能培育出人才的方式,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我都觉得它很像明朝的{{BANNED}}发展的封建制度(赶紧倒闭吧),当然这是笔者的主观想法,没有能力给出论证。而回到正题,在想到以后在社会工作也有可能遇到类似情况。我认为自己应当对自己的承受能力作出一些考验。我想战胜自己的怯懦自卑无能紧张。

有人听过“驯象人的故事”吗?我觉得我已经成长了,没必要被这些情绪束缚,它们不过是一根不必要存在的铁链。同样的道理,要慢慢打破自己的“习得性无助”。

  1. 历练。高考在巨大压力之下,我认为自己如同在高压炉中蜕变的玉石一样,是始终能有收获。
  2. 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应试教育不全然是坏处,可以培养你一些能力的。审题能力,专注能力
  3. 一个好的学历让自己收益,让家庭收益。
  4. 考出省外,更自由自在

……

建议写到一个本子上清楚自己的高考学习的核心意义(一想到就能有点动力)

同时记得留出空位方便日后补充。让自己能认同自己的学习行为。

同时建议大家现在就去了解志愿的有关信息。一来清晰自己的目标利于找到动力和实践操作,二来我认为现在能有长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专业的详情,让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当然我说的是专业,学校是不建议去了解的,因为分数段不同去的学校也不同。


获得感

先问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偏科?其实我想大部分高中生都知道一点关于“多巴胺”或者正反馈的原理。以下浅举一个例子。

笔者很喜欢地理,地理成绩平均而言也是不错的。其实就是笔者在高一时由于比较喜欢班主任,在地理课上学习比较认真,尽管在高一的繁重任务下没有多的课余时间学习地理,我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高的成绩给了我一直学习的动力,更充沛的动力也让我在地理学习中更为认真,形成了正向循环。不要觉得这说起来有点纸上谈兵。但人的一半就是“多巴胺的奴隶”。(不过使你快乐的其实不只有多巴胺一种化学物质,此处“多巴胺”代指所有的物质)

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读者能发现吗?

我在这里是如何获得“获得感”呢?是成绩。那时在我眼中,好成绩意味着优越,当下的好成绩与未来的高考成绩优异被我挂上了联系。好成绩给我的动力是巨大的,可换而言之,一旦考出坏成绩,我的“获得感”就迅速衰减了。而只要是学过地理的同学,特别是在高中考过多次地理考试的人,会明白地理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包括我的北大的学长(还是人大或者哪里的名校)说:“地理是玄学”。同时我也有一个学长就是因为在高考地理暴毙考了50分(当时是原始分),而与北大失之交臂,而令人感慨的是他不仅是数学竞赛生,也还在地理竞赛中拿过奖(应该和高考体系不同)。所以可知地理的浮动性很大。我也无法避免考差过几次,这不仅清空我之前的获得感,甚至给我带来了莫名的恐惧、担忧,还有那种快乐消失的巨大的沮丧。也许有些读者不能体会,但相信只要你选地理,以后就能感受到。

而如何破除这种怪圈呢?如果你成绩情结很深,那么这是很难完全消除的,只能淡化该影响(当然情结也是有正面作用的,不必只想着消除)。而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可靠稳定的获得“获得感”的方式与链条,而不是只靠阶段性考试给出的成绩。

首先,读者应该知道明白的一点是:什么是决定你高考成绩的关键因素?第一是知识储备。高考就是从考纲里考嘛,至少大部分科目是这样的。所以每当你学会了一个知识点,其实你就可以鼓励自己了。说不定他就考了呢?一模二模或者高考?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学会一个知识点而已有必要高兴吗?有。因为你会发现其实弄懂一个知识点是很重要的。你说不准出卷人就考了这个知识点呢?就算这次考试不考,你怎么知道下次不考?当你做完每天的作业,其实你也应当是高兴的,因为你向着你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而最忌讳的就是“完成指标式”的方法做作业,你只是应付作业而已。每天做完一次作业,你都要联想到这次你完成的练习使你收获了更多知识,而这些知识迟早会考,也说不定就在高考里出现了呢?当你每做出一道你很讨厌的数学题或者英语题你就已经成功了,而不必想到数学/英语之前给你带来的痛苦。而应付完成作业,应付式地学一个知识,其实学的也并不扎实。认真学会一个且能运用,就超越了很多人了。每天认真学习就值得自己骄傲,因为你已经迈进了一步。

而获得感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便是考试。只通过考试获取获得感是危险的,但它确实是你获得感的重要来源。毕竟考试具有比较性质,不可否认的是超越别人会带来快感。同时我也给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可能只适用自己,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当你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第三次考试才能发挥功效。所以学习是长期的,也是必然有用的,但你总得耐心守候到以后才生效。有不少同学努力学习了一会就放弃,成绩提不起来就是这个原因,甚至还因此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当然这里也关乎“学习”板块中的“正确归因”,将在下文继续阐述。考好可以获取充足的获得感,那么考差就不行吗?其实有时候你考差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那些问题不会,特别是一张卷子考到了你所有不会的点,特别能帮你查缺补漏的。铭记一个原则:无论你当前考的有多差,都是在为你高考添砖加瓦。 而本人也通过如今的高考成绩证明了该定律非常适用本人。前两次大考(二模三模)都考的不好,而高考却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考到了很好的成绩。所以通过考试取得获得感时,要知道它的延后的性质,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调适。(考好时不骄傲,现在不学习后两次考试就会变差,考差时不馁,当下认真学往后的两次考试就会有成果)。

第三点要注意的是:你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吗?我觉得很多误解的就是这一个观点。很多人会和你灌输“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回报。”这让很多人对自己的努力持有一定否定,会认为自己的努力会多少有点“无用功”,未免令人太灰心了,就好比你妈辛辛苦苦作出一顿菜,然后你评价不好吃。而努力事实上是有回报的。但前提是1.你确实努力,如果要好上加好那必须更努力,特别是每个人的提分都有瓶颈,所以有时候努力作用不大2.努力必须有方法有方向,这是非常多考生缺失的,以至于很多人会在努力没有成效之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笨”,对自己长时间否定而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后果。而这一点会在后面详解。3.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通常如果你学习差,那么学习前期提分是容易的,那越往后期其实是越难提升的,意味着也不是一点努力就可以达到以往的成效。

关于获得感的第四点,是表扬。是亲人的鼓励,是老师对你的肯定,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经历过成长的阵痛。我是把自己相对来说进行与别人的隔离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小看别人的鼓励。当然这一点是不能自己把握的。有的人给你的夸奖会有很大动力,有的人的夸奖你会感到虚伪(同学或是老师),有的人的鼓励对你不痛不痒。而有的人甚至是缺乏过鼓励和关爱。(觉得自己原生家庭不好的,可以看看BV1aS4y1e7pm)。

值得说开一点的,就是批评。当然这一点也可以放在心态讲了。举一个例子是我的高三新来的数学老师。他的要求就是认真上课,他讲过的题你再去问他,他会变得很不耐烦。甚至于如果你问的问题比较弱智,他是会骂人的。当然骂人本身不对,但是正常来讲自己认真听课也是会做题目的。要体谅老师讲题很累,人有怨气很正常。若遇到极端的情况那就是骂回去——在心里骂。因为这种老师没有师德的,他本质上也不配做一个老师……想怎么骂怎么骂就对了。不过我的数学老师只是单纯脾气不好,我个人是很少遇到这种情况的。当你被人欺负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击。当受到苛责,最后的方法就是回击而不是自己承受。

而另外一种情况是怎样的呢?批评——它是用来指出你的不对,而不是辱骂你的否定你的。大家都会犯错。学生不可能听了就会。写了就对,要认识到自己是会有失误的,那么别人帮你指正不挺好吗?有些老师是爱这样做的,但其实清楚ta可能没有想攻击你或否定你的意思。老师也会犯错。老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而脾气不好或者状态很差,那ta教育时的批评可能会带有情绪,ta的批评有时候可能带有攻击性,大家也不必为别人无关于你的情绪买单。不要因为这个而不敢问老师问题。

批评不全是坏处,挫折亦有可取之处。批评可以让你发现不足,挫折同样也是能给予你动力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打过逆风反转最后胜利的游戏,一次考试的失败也能给人卷土重来的动力,要相信自己可以赢,最后赢的时候可是很爽的。当然,人多少还是会沉浸在失败中一时难以自拔。该沉浸时就沉浸一下,自己走的出来当然可以自己走,撑不住时也要和同学倾诉。心态篇会有详解。


幸福感

何为幸福?笔者在这里给出的寻找高考的幸福感的获得是相对而言比较模糊的。个人目前感觉幸福就是虚无缥缈而又真实存在的。高考,通常大家都是觉得苦的,我不得不承认它是苦的,但不可否定的是,即使我真的考差了,我确实也收获了很多幸福。

我的同学给我送了罐草,我养了它大概两个学期。哈哈它挺过了十天没有浇水(我的寒假),所以我就继续养了。有时候课间,我很累但是又睡不着,就闲着看着一些草苗窜得很高,草籽竟然都结出来,有些还晒干了,那些绿的苗升到高出又柔软地掉下来,有些就靠在窗上独享一份阳光。“风在弄花的叶子,草在结他的种子。”我把种子刮下来放进一些小花盆里,竟然也发芽。有一些苗不知道是晒焦黄了还是没有阳光或者养分就枯了,我剪下来埋进土里竟然有腐烂结成菌落了。后来那个盆太小了我从隔壁班偷了一个花盆(这个花盆里竟然还有同学吃剩下的宵夜的鸡骨头),我稍微清理一下就给草腾了个地儿,草迅速占据了这个花盆,最后它的根甚至从花盆底下钻出来。后来我就懒得给我的草浇水了,因为有个同学自发帮忙。我记得下学期我们学校有卖一个椰子鸡汤,有原装的椰子,有个女同学过来还问我给点草种子让她种,我说先去楼上挖点土吧。以前我总说我毕业时要把它埋进楼上阿姨的菜地里,那时候还觉得毕业遥遥无期。不过最后我没有把它带回家,也没有把它种在楼上,最后是被公司的人清洁走了。它就这样活在这段文字中,活在我的记忆中,我记得我的手碰触草苗的触觉,,像是叶子触碰阳光晒过的地砖。那会我记得有人认为我的头发就像这盆草一样乱,有人说他是风中劲草(指代班里的一位同学)

我更想起来就想笑的就是疫情的时候,高一高二的同学就回家网课,而我们能独自吃饭不怎么排队,还能享有超多洗衣房冲凉房,可以不用赶或抢。想起来我们高三的课表很好,第五节课除了周一的老师,其余老师都会提前5分钟下课让我们提前排队。我们几个男生总是第一时间冲出饭堂,毕竟一早上的实在是饿,跑步剁地板的声音会吵到隔壁班上课,所以他们也被迫下课。

有时候的惊喜就是饭堂的菜总有几天变得很好吃,比如鱼香茄子,比如枸杞蒸鸡,还有我吃了快一个学期的叉烧,酱汁很甜。后来我不爱吃二楼了,去一楼吃家常菜,大家简称为返璞归真,但这就看运气了,毕竟菜式每天都换。有时候会去楼上吃酸辣粉或者螺蛳粉,不过后面我怕影响身体就少吃很多了。后来我们饭堂竟然还多了电视,你可以想象得到几排几排的男生一起边吃饭边为nba大呼小叫的激动吗?

没有电视之前我们也很开心,几个男的会聚在一起聊各种八卦,当然还有很多趣事,朋友总是快乐的。我们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尤其是选科一样的同学,每天不在一起的时候不少于10分钟。早上迷糊地一起醒来,早起的回去买早餐,晚起的我昨晚就给好了饭卡,后来同学都习惯免费劳动(就是前面浇水的同学)。中午午觉前扯皮,晚上睡觉即使时间紧也通常扯皮到12点才睡。借MP3,借手机玩,借洗衣卡,借饭卡借书,借饭卡吃饭,借电话打电话,借校服穿,借方便面吃,借沐浴露洗衣液洗发水洗面奶。聊过很多自己或者他人的情事,聊过国家大事,聊过纱比的上海疫情,骂过广州市政府抗疫不力,聊过老师的教学水平,聊过未来、远方、姑娘、理想,会为了矛盾而争吵,会一起偷偷点外卖,吃过很多次便宜的东北大饼和张姐炒饭,吃过囊和新疆炒面,吃过麻辣烫,吃过很多次炸鸡,吃过必胜客。给舍友做过很多次恶作剧,在集体寝室玩过很多次“水上乐园”。

高三没有体育课只有自由活动就去分队打球,我们的球技都有进步。晚上第二节课间下课有15分钟课余时间,一些人在外边乘着凉风聊天或者吃水果。课室内就分成两派为主,一些人去在前面玩一体机追星看帅哥美女,一伙人在后边踢毽子,曾经把毽子踢到了灯管上。而我们的教室因为地处信息楼,是全年级最大的教室,空间大到后面可以有10个人踢毽子。而在信息楼也是离级长最远的教室,受监视最少。教室外的走廊,看雨看夜晚看日出日落赏月赏风都是极好,在这里和很多同学谈过心,也是高考前在这里和语文老师聊了一整个晚上,也曾在走廊装修后我们在此辛苦的大扫除。教室里我是头三节课课间补觉,以至于我现在练就了在嘈杂环境中(如地铁)也能入睡的本领,当然坏处就是总是会时不时醒来。后来查过资料才知道中午不要睡太久,怪不得午觉起来走在回教室中的人群会有种与世隔绝的割裂。教室里做过数不清真的数不清的题目,也打过很多次瞌睡。我的大红袍(冬装校服)留了不知道我多少的口水。红笔摔断过很多次,黑笔一支支地天天弄丢。

早晨进入教室,懒阳照在同学们的背上,中午回到教室,我们抢着在空调下乘凉吃雪糕,晚上是晚风送进教室。记得以前隔壁班用校旗的杆把学校的树榴莲打了下来,最后分给了宿管一块。宿管请过我们宿舍打火锅,我做过宿管的小电驴回过宿舍。校道上我们跑了一年的操,我一次都没缺勤。晚修结束时校道有很多情侣结伴回宿舍,白天可以见到很多同学喂猫。在校道上给两届高三做过壮行,最后自己走的的时候只会感觉时间很快,很恍惚地走过去。高二入了团学会就只会偷偷溜进活动室玩电脑,当然我也是第一批在教室开发一体机玩法的同学。行政楼三楼是图书馆,有过和一位女生的邂逅,也有过与许多好书的邂逅。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晚修看书甚至上课也看书,写了几本读书笔记。高一高二不在的时候回去他们教室看她们订过的杂志,读过的看天下Vista有我腰这么高了吧。曾经喝过的果汁瓶子上有可以拆下来的贴纸,被贴到公告栏上和课桌椅上。

炎炎春日与夏日,裹着大红袍到处跑的冬天,每次下雨鞋子就会淋湿的夏天,每个日子和气候我曾漫步校园。高三后来印象很深刻的是我自己午休晚起床,虽然快上课了,但由于是自习课且班主任不常来,我就静悄悄地一个人从校道上慢慢走回去,当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赶着回去写作业的,但我更想欣赏午后的阳光。刚从空调房走出来,阳光晒一点也无所谓,把冰凉的手脚都给暖醒了。欣赏阳光从树叶碎隙晒下,可惜的是我总是怕小卖部关门了从来没去买过雪糕,感觉自己像国王一样漫步登上五楼,美中不足的是这时候已经会出点汗了,加上午休起来其实背会有点湿湿的,到教室第一时间都后边吹吹空调,看看阳光照拂着教学楼,欣赏下我的草,最后才回到座位开始写点轻松不怎么动脑的作业(历史或者政治通常是),这就是我最完美的下午。当然周一午休起来是直接体育课,刚好周一其实是我最累的时候,要把周日混乱的作息调整过来,我会直接睡到等宿管叫我起床,然后在看着空无一人的校道我走到篮球场,打完球喝瓶冷冻的脉动,爽!不过回到空调房就没这么爽了,多少有点折磨身子,而且还要上课。

有时候午休会令人很讨厌,周五的时候由于楼下的学弟收拾行李会提前把人吵醒。有时候起床铃也令人讨厌,总有奇奇怪怪的歌,比如土嗨。记得我高一来的时候是很不习惯的,因为歌声太大让人赖床不了。但后面越来越累,耳朵自己也免疫了,被歌吵醒也能迷迷糊糊地睡下去,甚至有时候根本听不到歌。记得高三刚开始那段时间是补课,我会是班里最后一个到的,因为不习惯7.10提前到班,包括后来我也是最后一个到班。而7:10分之后级长禁止外出了,而是希望你在教室自习,这时候总是和级长玩起躲猫猫溜到高二楼层打水,不知道他有没有记得我。后面管的越来越松了,我就去自己楼层打水,看着阳光照在那个每天都更新“高考剩余时间”的栏目,我感觉时间又快又漫长,今天昨天明天都难熬,即使越来越近,你还是会觉得高考怎么这么久,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到来,即使只有30天,我还是感觉难以一眼望到头,但是说实话感觉也还好,是那种麻木之后习惯之后的淡然,就这样呗,重复的每天,给你主观的感觉其实是365天过着同一天的生活。不过后面七天确实能感受到时间的临近了,有开心也有放松,还和老师聊天聊了很久,是我高三下学期最开心的时间之一吧。

我还是所有走班生里走班路程最长的,感觉自己有点再观察人类的感觉,抱着书从信息楼走到科学楼,从文科重点班到理科普通班到理科重点班,感觉他们忙忙碌碌茫茫然然,只有自己像萤火虫一样从这头飞到那头,独特的感觉很奇妙。有一天晚上我在走廊走了好多次来回,原因是我不小心7天内去过了中高风险地区被迫回家了,来来回回到各个办公室拿卷子,最后少做了一次完卷测试,舒服。然而令人感慨,本来以为我还要在家里爽七天给自己放个假,但由于我是绿码最后明天我好像就返校了,但家里的床还是让我睡了个爽。

后面走读去出租屋住其实也挺好的,每天都能玩上快一个小时手机,没有上瘾,但是却很是放松。想起级长也负责所有的活动,高考加油站(有些项目挺好玩的),一起放气球的场景还是壮观的,不过逃不了形式主义就是。还有各个班自己搞生日会也是要找级长报备的。反正是xx大考之后我们总有生日会,吃吃外卖、蛋糕、一起看一些电影,那个时候是轻松自在的,也完全没有人想到原来我们还有xx天就高考了呀.有一次由于疫情了被困在学校里14天,大家只好在一起在学校度过半天假期,一起看了航空xx降落。我们还是很幸运的一个班级,暑假补课时我们一下课就爱看东京奥运会,聚在一起看是很激动人心的,特别是全班都会为了一颗奖牌揪心,为中国选手的胜利欢呼;然后下学期又有冬奥会,虽然说又多了一个时事,但是大家又能聚在一起欣赏滑雪的美姿,一年两个dong奥会会在我记忆里很是令人回味。你们可能想不到的快乐还有就是我每天早上都有概率拉肚子(我也不知道为啥),我其实挺高兴的,出去吹吹早上的风,然后早上厕所还不臭甚至是香的,而且我们是信息楼最少人来这上厕所,我可以有几分钟独享的时光,想象自己打游戏啊想点什么都很美好,然后再去阳台眺望一下风景,欣赏一下早晨阳光下上体育课的人们,有打球的有跳绳的有踢足球的有高中的也有初中的。还有每次英语课上自习时我都会睡上或短或长的觉之后我又会出去上个厕所,享受一下风从四面角落把你的衣服吹得鼓鼓的,巴适……这些时刻我是幸福的,人其实是可以发现自己可以快乐的,当然快乐这份功劳是归功于我而不是说高三时快乐的,总体上高三还是不快乐的,我觉得累不是问题,那些残酷竞争和无名的“压迫”才是让人诟病的。

当你承认痛苦存在时,当然幸福也是存在的,不该。高三累、苦是必然存在的,可这段日子包括接下来的日子,都是痛并快乐着。“伟大生活的流水账,可以写一千行一万行一亿行”。要我继续回忆当然是可以的。或者有些人是孤身一人学习,但是其实背后也是存在很多人的,如果自己累了,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归处(比如曾经看到辍学在家开直播的)。幸福,存在。这些,汇聚成了前进的深邃温暖的洋流。

最后,孤独与幸福。其实孤独虽然痛苦,但我本质上是内向的人,即使平日与朋友嘻嘻哈哈,但我在孤独时却能找到自我,与幸福。有时候即使不合群也并没有什么坏处。这也是我自己的道理,可能有些人不适用吧。

“日出东海西山落,喜也一天,愁也一天。”


  1. 推力与阻力

推,意味着有什么东西在逼迫着你前进,不论是否符合你的主观意愿。

阻,一些阻挡着你前进的存在。


1.家庭,鲜少有家庭不重视孩子的高考的,大部分家庭是把高考生当宝一样侍奉的。也许有不少家长可能会体谅孩子的累,但“中国式家长”依然是半软半硬地“胁迫”孩子参加高考的。可以体现为物质上与情感上的各类支持。

2.学校,领导受社会期待及教育局指标的压力,这份压力从级长一路传播到班主任再到各位。校领导作讲话,级长作讲话,班主任再作讲话(时时刻刻时时刻刻地灌输,喂给你排山倒海的鸡汤,当然应该不是所有的高三老师都这样,但立场都是一样的)。学校制度优先给高三开路,包括去饭堂的顺序,福利,师资等等。同时也有一套完备的备考体系:老师、题目、课程安排、早读、晚修小测……在学校这些推力不可避免。

3.社会国家,社会上也会为高考生大发新闻周章。国家嘛,更是需要“一大把”的人才。对于普通人而言,你不去读高中就有中专等你,你不高考,未来社会寸步难行。

而同样你接下来要承受的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考试/作业强度。以本人为例,每天40分钟做数学大题(四道)(卷子),50分钟选填(卷子),除周四周六每天都有。语文周一周四晚练,周一下午考英语(除了读后续写),周二下午考两个小科,周三考语文(除作文),周四考数学(完卷),周五历史。然后每天也是数不尽的作业,最后卷子是多到你不得不丢否则没位置放。学校还给你订了很多你根本用不完的练习册,保证你可以自己加餐。然后还有全套的五三,有些小科还有步步高钉装的大本复习册。考试来说,后面我做了十几次的“完卷训练”,以及高三开始每月就会有一次大考,通常是市里安排的。

4.同学。有些同学会完完全全躺平,看着别人玩会很搞人心态;有些人又卷到不行,让你焦虑十分;有些人不怎么学却成绩好;有些人认真学成绩总是卡在这;还有学霸永远占据着第一第二的高地。都是一个场里的猪仔,都是奇奇怪怪磨灭人的灵性与本性的生态。我们既报团取暖却又互相竞争,内卷,你总也多少被同学卷着走。

5.自己。通常在经历上述这些推力之后,他们会在你内心内化为一个“督促者”,就是焦虑在压迫着你走,除非你是绝对王者不然焦虑必然是存在的。自己总是自己批评自己最狠的人。特别是在中国这种自省的文化下。

这些就是“高考战车”的“推轮”。是为推力。

有推力不好吗?相信大家也可以从我的措辞中看到,推力也未必是好的。他们其实就是变相的努力。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阻挡你前进的石头。有推动就会有期望,而期望过高了,不仅人难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使得自己唯唯诺诺,不自信会让人连简单的题都会做错,更绝望的是期望的落空。当然如果推力与你的主观意愿是相符的,那么推力是也能发挥正面效应的,但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不符合你的节奏。比如有些人他不需要做那么多语文作业,他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做数学,但偏偏是语文作业强制要求交等等。也可能是有些人并不需要大量的测试,相反他需要时间进行回顾和反思,甚至他需要休息。有些人也不需要多方面的压力,因为他自己给自己就已经很大压力了。这时候推力也是转换为阻力了。

想想大家是怎么说的呢?大学意味着xx和xx(已经把你捆住了吧),然后成绩意味着高考的表现,作业意味着考试的表现。你会发现过多的推力有时候并不是一种好事,相反,它和那个一直让人推上山的石头一样令人折磨,不推不行推上去又做不到。

还有纯粹的阻力是啥呢?1.各种诱惑人事物,短视频、视频、游戏……任何令人容易上瘾的事(用于娱乐身心的不算,令人消沉的事物算)2.你自己,有点挫折就想退,考试考差了心态就崩了,没有乐子的事做不动,特别是偏科,觉得一学就没劲。并且包括身体不舒服等等。3.各别少数别的事物,虽说是少数,可应该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意料偏差的事,比如有亲人有恙、同学矛盾、师生矛盾(抓手机),都是会有的,也是需要人去调节的。

那么,如果是立场在偏向参加高考的同学,自然也是要利用好推力与阻力的。推力是不需要多费心思就可以帮你前进的,而我们着重去做的是避免过多的推力成为阻力。

  1. 降低期望。尽管在你人生小小的旅途中已经被无数次灌输过高考很重要的观念,说什么改变人生命运的节点。“高考”是吗?它是,笔者可以肯定。但每个时间都可以说是你的节点。不要过分神化高考了,有一颗坚强、向上的心,和一个目标,才是你人生的关键。这些才可以解决人生的一个个难题。解决期望问题的根本方法自然是改变你的三观:什么是你真正想追求的,而不是社会、家庭传递给你的焦虑。不过三观也不是我说说就一定可以改变的。但这一句话是对的:高考永远只是你的跳板。考的差又如何?真要个学历,考研不可以吗?有人说hr看重第一学历,是,但是招人不只是看学历。赚钱也不只是靠学历,世界上有非常多有趣的事不需要学历。如果你真的看重学历,为何不复读呢?学历确实重要,但不是一件什么大事能够决定你的命运。如果有人是这么认为的,我通常认为是社会给你灌输的错误价值观,那如果你看了我这段话还那么觉得,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说人们最朴素的愿望是保护家人,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但一个好的生活,只有学历能带来的“金钱”“地位”决定的吗?你大概把高考看作一个游戏即可,赢了就能获得一些奖励,可你就算发挥再差,现实生活的你也没有损失。高考确实重要,值得你认真拼搏,但也没那么重要。那么这样再多的推力其实也只能像铁拳砸棉花一样,无法给你“施压”。
  2. 勇气与智慧。该点是针对各别的问题:作业/考试太多影响自己的节奏。那么人应该遵从自己的节奏还是学校复习的节奏?实际上大部分人(超高水平学生除外)要做的都是自己的节奏+学校的节奏。学校的节奏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方方面面适应的,你总会走出自己的节奏。同时学校的高三复习有过一年年历练,它总结出来的就是最适应高考的真理。举一例子,如果你语文真的很好,那就主动找老师申请不写语文作业。如果你是像我一样不愿意去和老师费口舌,就直接不交(我是语文科代表),当然历史作业我也没交,我愿意接受惩罚(唱歌)。当然后期老师其实也不管你交不交作业。笔者欲告诉大家,永远要学会取舍,做出对自己的最优选择。像我一个很牛逼的理科班同学,他觉得学校的阴间作息和高强度学习太折磨人了,申请回家一个月自学,结果是他后来考得成绩更好了。要有勇气敢打破学校规则束缚,实际上只要你坚持,那么班主任级长通常是会同意的。当然也要有智慧,我个人就是觉得学得太累申请走读,走读去外边吃饭和晚上睡觉前我都玩手机,当然最后高考也考出了历史最好水平之一(还是最好,但由于不知道别人成绩,所以不敢确定。)你也要知道什么样的操作是适合你的,而不是被人推着走,跟着别人流。摆脱心理重担。
  3. 保持与外部联结。人是两画,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有什么想说的就和别人倾诉。觉得家里人给的压力太多,你一方面可以说别让他们给你压力,如果他们不明白,你也可以给他们压力(说大概一些中年危机的话即可),让他们知道家人是用来相互支持的而不是相互施压的,一方面也要学会和家里人倾诉。当然也可以找同学倾诉。
  4. 推力转化为阻力实际上不能完全避免。因为推力完全是溢出的。但有阻力就不好吗?不见得。有点难度有点阻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人实际上也是靠摩擦力才能向前进。实际上生活那些有趣的事总是有阻力的,人也是要在逆境中学会抗压,只是不能一下子抗压过大把人压垮。
  5. 需要避免的强阻力。如沉迷手机(占用了你很多时间就不是休息了),心态出现问题,这些是应必须铲除的且最好铲除的,这些不是你身上沉重的包裹或者是阶梯上的垫脚石,而是你的路障,要么避开要么跳过。

以上几点,个人认为自己写的不够详细比较“朦胧”,但我相信都给出了方向上的指导。比如说保持外部联结,不要觉得“不就是找朋友聊天吗”,实际上找朋友聊天是很爽的。(当然没有也不会死,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保持独立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性。)


而高考动力推力阻力的篇章到此结束。尽早获取并且坚定你的动力。推力尽量减少转化为多余的阻力。希望大家能尽快找到动力,勤作思考,勇于实践。



学习

学习。相信是所有人都曾做过的,而也是读者在过往人生经常施行或曾经施行的。而高考中成绩大部分来源便是学习,另外一个大头便是应试技巧。本人不好说每个人的成绩结构,笔者认为自己的成绩来自:学习60%+应试技巧25%+考前复习15%(且正常来说上下平均浮动20分)。所以“学习”被我标成红 {MOD}加重,毕竟它确实十分重要。很多人成绩上不去,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不会学习、不会学习、不会学习。本模块旨在希望可以帮助同学找到自己最高效的学习路径(特指为高考准备),当然笔者的水平有限,肯定很粗糙。我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思考从而有所启发。


学习(高考)的基本概要

定义:通过阅读、理解、训练等方式将考纲上的知识记忆在脑海中,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学科思维,改变思考方式。

目的:完成应试,取得成绩。

方式:通常为全日制学习,在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

路径:理解→转化→巩固→考察

主体:学生,芸芸众生


应试:以为国家筛选人才为目的在极其有限/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套题目,并用公正的方式为学生评出分数,以见学生优劣。

应试特性:1.波动性。即使是超强选手,成绩也会有波动(2022届我校常年第一的同学高考成绩下滑了二三十分),而若无超强实力,成绩波动性更大。原因:高中知识体量大,既会刚好出到你不会的知识,也会出到你掌握地很好的知识;同时人的心态也极其影响考试的发挥。

  1. 狭隘,不能全面考察一个人才的水平。
  2. 功利,填鸭式教育只教会了你被填鸭的那一部分能力,而实际上,做题不是能力的全部。
  3. 竞争性。强制地以成绩分人高低,越是在重点中学,以成绩看人的现象就越恶劣。
  4. 落后性,在一些学科中,如生物,有一些知识其实是落后。整体上而言,高中知识也只是基础知识,是个引子。
  5. 延后性,你当下的学习难以立刻使得成绩进步。

学习主体的特性:1.短视性,人普遍倾向于获取即时快乐。

2.脆弱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易受挫折,也易受干扰。

3.盲目性,盲从大流,对自己学习、为何学习、要去往何方无知或所知有限。不知道自己的快乐从何而来,也就不知道痛苦如何缠身。

4.惯性,学生的整个状态并不易改变,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才能改进成绩。

由此我还建立了一个学习模型

差生型:


学习效果不佳的归因:1.不服从权威(表现为完全服从或完全不服从)(不认为老师讲的是对的)→拒绝理解或转化知识

2.没有学习期望(自身或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期望)→缺乏动力→没必要学习知识

3.受其他矛盾影响(家庭离异/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人际关系)→无暇兼顾知识的学习

4.身或心有严重损害→无法学习知识


学习效果不佳导致的循环:

应试缺乏知识储备→考试失利→对高考获得好成绩失望(为自己找借口,通常为智力因素,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拒绝学习(通常为潜意识上的排斥,表现为一学习就没劲,一看到字就头痛)


在其中,由于人的短视性(认为一次考试就能证明自己没能力)和脆弱性(倾向于归因于自己没能力来找借口),会在心里进行错误归因,从而使自己讨厌学习(保护自己)。而由于惯性,这个模型会不断循坏重复,如果越发严重且无人干预,最后会变得不想做作业,不爱学习,最终厌学、辍学。



学习效果好的归因即为其反面

学习效果好的循环也为上述循环反面

人的短视性,当下好的成绩→以后的好成绩,学习动力增强,而由于人的惯性,该模型可不断强化,人的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但由于考试的波动性,一个考生是可能会在上述两个模型中上述跳转的。

当然上述只是两个简单的模型,但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有多少人陷入了模型而不自知?人的xx性都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的。我希望的是那些曾经长久陷入过“差生模型”循坏的人,看到这里能够醒悟,你不是笨或者没脑子,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学习潜力。但由于你循坏在这里太久了,使得你自己给自己套上了层层枷锁,你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心想事成。当然话说回来,由于考试的成绩提升是延后的,你总是要学习多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进步,而这段时间能否挺过去,就是你能否成功逆袭的关键。也是所有人能否突破瓶颈,从差生/中等生/高等生/顶尖选手跨域上去的关键。一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而深层次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去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U4y1Q7Fd?share_source=copy_web

“学习观”从底层结构来说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不过嘛有很大一部分知识还是要有记忆做支撑的,就是还是要有一定记背的量,一定训练的量,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当然高考其实用不着这么牛的方法,因为有很多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了,因为高考至少文科很多分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当然要进一步提高就没那么简单了。有些题目本来就是不是让大多数人做出来的(为了区分度),所以也不要为这些题目烦恼。

如果对记忆有难题,可以去看“记忆宫殿宁梓亦”的视频,B站搜就有了。

我自己也不算学的太特有所成,以下则是我个人的经验(针对高考)。

  1. 考什么学什么。如果说你的教育资源不好,那么你直接翻五三,只要上面是有知识点的,就按序一个个搞明白就好了,第一步永远是理解知识学知识,然后建立知识框架来巩固一下,当然各科目的要求是不同的,语文课本没啥用,就搞好考点,数学要熟练公式定律+题目,英语单词语法过关甚至书也不用看只看五三,历史政治的话课本就很重要,地理和数学则是类似的,其他理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是文科生。学会转化知识加深印象,如画图等方式。
  2. 审题能力的训练。其实第一步永永远远是练你的审题能力,平时由于作业太多时间太紧,为了速度有时候我们审题难免有差错,但是你最后还是要回归考试的。审题特别好说,就是材料看好了设问看好了,先看全然后再划出关键词。
  3. 做题。但是不埋着脑子硬刷。而是看好一个考点有多少种考法,它能出什么题来考察你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掌握好那些你不会的套路和考法就行了,除非你忘了,否则就没必要同一种题型反复地做。同时有时候不是考点内或者出的考法太新颖的或者太旧的也没必要做。同时做题必须限时。看个人考试的时候做多久就做多久。比如我考试时一道数学大题最多只有15min做,那就只能用15分钟做,而且必须是自己全状态去做,而不是经常走神。历史选择题和政治选择题都是15-25分钟之内完成就不要拖拉。做题时也可学会拆分目标,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问题有序解决。
  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E411Q7Ew?share_source=copy_pc及时反思,可以参考一下up主怎么做的错题本。我觉得他说的很对,错题本不是让你在考试前得以回顾,而是做错题本的那个时候最用意义。当然我个人觉得,视频里说的很多都有用,但要结合个人情况采纳,同时也要有实施的恒心。
  5. 当然结合视频里说的分区,我认为“条件反射”分区挺有用,高级表达分区有用,针对文科的我还有自己的“常错古诗词”“历史常背错的事件”。我觉得反思一定要做到位的是:找出你为什么错的原因(常见的有a.太困、状态不好b.知识忘了c.没有审清题目d.做的时候太着急……),然后再针对每个问题找出应对措施,最后就是去更正自己的错误。当然值得提醒的是,不要把自己当做是机器人,人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我可以说就算是我们班里能考北大的同学也会做错过同样的题。同时直到高考前,你仍然可能会犯一些低级失误,不要担心,首先如果有认真复习一年的话你已经比之前进步很多了,其次高考的知识量是非常庞大的,你忘了也很正常,但你已经没有多少漏洞了
  6. 我建议这个暑假,最需要的不是写作业,而是挖掘更多关于学习的信息与知识。

B站上蜡笔与小勋所有关于学习的视频→往前翻他们的视频,后面该up主转型了。

最好是都看完,然后拿一个本子记录一下心得收获,他们之前讲的还是非常有用的。我现在都后悔我当初怎么不去刷这些视频了。

补充一个就是看到一个B站学习分析师凯子好像也讲的很好,不过我没细看,对数学提升有困难的可以替我去看看。讲的是方法上的东西居多所以放在这里,不过不是学习方法,而是解题方法。

硬核学长2077的视频也可以。

十分建议大家刷到几个视频之后,就可以发现系统给你推送相关视频了,就像我的B站号一样,收集宏观上的学习方法还是很重要的。

  1. 学习状态以及节奏

什么是状态?除了提及过的那些获得感以及下文的情绪专题等等,另外还有别的因素能影响你的状态。像我高三前几个月一直都有点胃病,早上吃东西拉肚子,我个人分析是我高一高二的时候早餐没吃好导致的,所以我早上老是容易犯病就去上厕所,其实有点浪费时间和状态。

一个因素是睡眠,高三的阴间作息真的不好,如果在家自学就会舒服很多,如果能尽量早睡那就睡,不过晚上聊天其实也挺解压的。为了保持课上状态我练就了课间就能补觉的本领(不过也搞得我容易总是睡10分钟就惊醒),这样让我上课也很有精神。当然晚上能早点睡就早点睡,尽量睡整7个半小时,刚好完成睡眠周期。午觉一点要睡,不然下午会很累很累,建议睡20分钟或者90分钟,如果睡了20-90分钟以内醒来也会很累。我个人习惯是不摄入咖啡因或者茶多酚的来提神的,有时候晚修困了也睡一睡,我个人提倡想睡就睡。不过听说科学意见是如果课间困了建议运动运动,多走走。

一个因素是吃。我们饭堂优势在于安全,虽然不好吃。另外一点课间的小零食其实对保持状态也有好处,而且上课时间长,有时候等不到饭点附近就饿了。一个因素是穿,天暖增衣天寒减衣。卫生习惯这些也要做好的,尽量少点生病。

一个因素是人,一定要去和外界有沟通,释放压力,倾诉情绪也好。

还有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去运动,和朋友出来打个球一起玩最好,当然自个去跑步也是可行的。当你觉得没动力,直接下操场跑个步都比你在教室里自耗或者emo都强的多,非常解压。不过运动要注意安全,记得先热身运动一下。

而这些都是比较外部的手段,针对学习也要有调整。

学习首先不能重复刷题,不能无脑去做,不然等于没做,除非是没有含金量的题,比如默写。然后不能做太快,尽量模拟你在考试中的状态,我举个反例就是我刷英语的时候做太快了(虽然做的多)但是却让自己的成绩下降了。不过也可能因为尽量模拟该状态反而却作业做不完,可以做不完(老师有时候不管),但也自己权衡一下。学习也不能够走神发呆,遵循一个原则,走神的时候尽管走,做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学习之间一定要安排休息的空隙,我的话是走神时间,让脑袋缓一缓。一个晚修这么长你是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同时下课一定要多走动,看风景,坐在座位上赶作业不如下课去溜溜放松放松自己。同时作业做完一定要给自己安排反思时间,反思你的错题或者学习成果也好。不可以开夜车,开夜车的成绩都很烂,如果开夜车还能考好一般是异于常人的不能模仿。学习注重难易交错文理交错.同时脑袋和笔头上都要动起来,脑袋想的是总结/思考/归纳,笔头上指的是一定要去做做题,然后去反思归纳,最后如果可以讲题给同学听。(输入-内化-输出)笔者个人反思自己就是总是想很多,但相对来说做题跟不上归纳,同时也有讲题但不是十分积极。

这里还给大家讲讲别的方法。学习是有可能出现拖延的状况的,为什么你会拖延呢?我认为拖延的核心在于你恐惧作业做不完,但其实是可以做完的,这时最难的就是启动,深呼吸五个来回即可,然后告诉自己先高效做5分钟作业。

关于节奏上,听来学校的心理学老师说,人的一天是有高峰的(有的人可能没有)。我自己是有高峰的,就是第三节课第四节课最精神,下午第二节课开始精神更好一点。晚上开始困,第二节第三节晚修精神一点。这时候我会选择做一些比较难的作业。同时每天也要注意心情调节,尽量保持稳定少点波动。同时说晚上睡觉前背书是挺有效果的。新的一天开始是昨天晚上的心情,如果要有新的一天,最好就要从前天晚上就开始做准备了。如果在学校来说,每周的安排都是类似的那么就要适应好,各个时段都要做些啥事,学什么。上课、作业、归纳、放松、考试这些有机组合好并合理安排就是自己的节奏。大的节奏来说,就是要让自己的成绩保持总体上升的姿态,当然时间线要适当放远一点,有点类似于节节高升才能让自己成绩更上一层楼。当然大节奏保持的如上述所说般理想是比较难的。

总结状态的调节和节奏的把控是让你能够提升自己的效率。内卷卷的不是学习时间,我自己可以给读者打包票我是班里学习时间最少的前三。内卷卷的是你的学习效率。我学习效率高不是因为我有超人的“天赋”,而是你能从我对自己的总结可以看出我只是对学习有一套。

  1. 想补充的一点,初中学习习惯和知识积累对高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数学和英语,如果你初中学的不扎实,那你高考提分就要更为努力了。
  2. 刻意练习与熟练度。众所周知,要想成为大师可能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不太熟悉这个理论说实话。我的一个理解是,你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用脑子,不要麻木地重复地练习。比如我做英语经常像个机器人一样,做两遍可能错的还一样。一定要去专注地练习。高考中有些题目他是别的人看起来很怪很难做,但对于学习过的人来说,只是需要你的熟练度罢了(不过一下我想不出具体有哪些)。需要熟练度的题一定要做的又快又好,保证速度和正确率。

10.硬要推荐练习册,我个人建议难一点的“必刷题”,不过我个人也不了解哈,因为我们学校就已经印了很多卷子了。



心态

心态,是你学习的第一步。心态决定你的高考成绩,因为心态首先影响着你的学习效果。以下先是我的心态纠正的例子,可能稍显混乱。

我记得我高三最多的情绪就是抑郁。我的成绩总是与理想有着很大的落差,我总是闷闷不乐,虽然总是在学习,可是却发现自己总是效率不高,索性后来我就不认真学了,我开始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想起了一个学长和我说起情绪是什么,他说,情绪是为了保护我们用的。他举了个例子,当我们不喜欢xx的时候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因为xx给我们带来了负面效益。而这些负面情绪让我们不想动不想学。可是我想,学习总能给我带来正面效益的啊,为什么内心的我觉得学习不好呢?我再想,是我内心的要求太高了,理想与现实中的落差让我觉得现在学习太没有价值,学习中的竞争让我没有价值,最后学习带给我的快乐远不及我的痛苦。而为什么有这样的痛苦呢?

我最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于,我用成绩定义自己的好坏。虽然说成绩不是一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我发现这个理念它是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我发现自己十几年的很多乐趣总是成绩带给我的,内心中的我相信成绩可以定义我的能力。而在疫情彻底打乱了我的学习正循坏之后,我的成绩下滑,我对自己的能力担忧,而关心则乱,我越是怀疑自己,成绩就越是下滑,到最后,我已经十分讨厌应试学习了。每次成绩下滑,我都在痛苦中挣扎。我没有哪一科成绩有过我高一时的巅峰,夺取一样原本属于你的东西比你本来就没有这样东西更来的痛苦。我想这就是我痛苦的答案吧。想到这,我慢慢去摆脱了成绩定义我的痛苦,但也失去了成绩定义我带给我学习的动力。

我又开始慢慢想,也在慢慢学,在这里学习,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是为了一个高考成绩,罢了,在这里学习,特别是高三的学习,根本就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我想逃离,我想学我真正感兴趣,认为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听到了语文老师对着她班里一个厌学的同学说的话,你不想学,那你走啊。申请退学啊。我恍然大悟,我想来想去有什么用呢?高考就是强迫1000来万人强走的火山火海,我能走去哪里?人总得在社会中生活,文凭不能证明我的一切不能定义我,但是在社会中找工作还是要的。我终于知道,去高考,和我以后去赚钱并没有什么区别,就,为了赚钱而高考,而不是为了高考而高考,我又找回来应试学习的动力了。

写一个作业时我很累,但是想到没有好文凭就要去做投入产出比低的事,简单来说就是钱少活多,我还是咬咬牙坚持,想象着以后有好的学历干啥都方便,这些苦好像也能忍受了。这是我的一个心态,我找到自己学习的一个意义。

而考试给我带来的痛苦呢?我之前在级里数一数二,现在却快在班里倒数,这怎么办呢?我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疫情导致的网课,没有办法。我首先是想到,怎么回忆过去的失误都没有意义,当然找出教训是有意义的,但过分沉湎于此,在回忆中指责自己,我想已经够头了,我要做的下一步是向前看。没有学习就没有成绩,现在考差是理所应当的,我控制不了,为了新的目标进行新的学习吧。我对自己这么说。虽然现在成绩不算理想,但还是学下去吧。到后来,由于自己有经验,成绩又像坐过山车一样上来了,自然我是喜气洋洋,可我的成绩并没有保持稳定,又考回到原先水平。这时候我又为考试而焦虑了。但随着我的成绩不断地上升下降,我其实发现了,考试就是具有波动性的,天时地利(考的都会)人和(状态好),才可以说考的好。当然这个想法只是加重了我的焦虑。后来我们学校请来以为心理学老师讲座,我发现他讲的很有道理就是:投篮机模型。虽然这个球没中(这次考试不行),但我下次投进了(这次考试行),其实最后你还是得分很多的。那有人说,高考不就是一次性的机会吗?确实是,但是这么多次考试后如果你最后得分很多,你已经有考好的资本了。而且在这么多次考试中你最后结果哦优异,多少锻炼了你的能力,谁说高考之后就没有重要的考试了?我结合我学长面对高考成绩的观点,得出了我面对高考波动的观点:重点看最低水平,我最低水平(就算发生了作文没写完)也可以去到xx学校,这里的海关管理专业,虽然没有一个更高的平台,但是保我以后就业也没问题,高低是个公务员。给自己找退路。当然高考总体来说发挥总是在正常区间较多的,考好和考低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考好+发挥正常来说,你可以看自己现在能去哪里,这就是找出路。我的退路是考得怎样都有退路。那有些人说我的退路比较差呢?除首先能来到高考,其实就已经超越了50的中专生了。另一方面,就算现在不行,你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我自己就是个例子,从倒数到前5前6,就是我用这一年时间给自己的改变,如果高考是你唯一的出路,那么其实也不必担心,想来如果你真的无退路,那么学习一定会很认真。话说回来,我觉得心态也是要在实践中练出来的,成绩提高越高越难题没有你想的这么容易的,我觉得有点像寺庙里的撞钟人,一年如一日,十年如一日,但认真总归是获得的前提,请读者都要相信,付出肯定是有回报的,也许不会在高考中体现,但也绝对在人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想起我们学长分享的经验,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他的经验。

他是搞竞赛的。如果说高考是独木桥,那么竞赛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保送的资格,而没有获取保送资格,那么再回来高考就非常亏,两者的体系是不一样的,高考也是需要时间的,即使你的天赋优于常人。那时他刚好只差一名就有去国家队训练的资格,但距离保送远远不到。他说他那天早上,就带着早餐到我们的操场。操场上有个大看台,他走上最高层的阶梯,就呆呆的看着下方的操场,虽然操场绿茵,天空晴朗,但他心中郁闷难解。只差一名就去国家队,但换句话说,他这两年半的努力就白费了,他就只剩下一个学期多点的时间学习那些我们早就滚瓜烂熟复习过的知识,我们做的卷子都有他这么高了,但是他做过卷子大概只有重大的考试。他说,情绪都是为了保护人才出现,他那时的悲伤他知道是告诉他要及时放弃竞赛,不要再触碰他了,但是这时候的悲伤不利于他接下来备考。所以他还能安慰同样竞赛没考好的同学,然后回到教室自习。当然后来戏剧化的是,竞赛有一道题改错了,最后他去到了省队/还是国家队?反正最后就是获得了保送北大资格,只要过了xx线即可。那最后他当然还是成功了。可能说心态不能决定他的成绩,但磨炼出好的心态,人才学有所成。

关于心态,我真的很想钻研出一些套路一些方法,可我感觉难以下手。我觉得,读者还是要自己去体会,同时不懂就要去多问问别人,和人交流,和人倾诉,敢于面对,敢于反击。相信自己比获得黄金更珍贵,我想确实是正确的。写下来这么多心态,心态最重要的总结一点就是相信自己,即使现在不行,只要努力+方法就可以做到。当然还有很多的心态。

我自己另外的一个心态就是躺平。不是说我卷不动了,而是高考总归是应试,我知道我自己的才能不是在应试这块的,下定心思卷也卷不动那些高手啊,那么考得个差不多的分数就行了。虽然高考不是我的舞台,但我知道我是热爱人文社科的,这是我的优势,这才是我以后的舞台。社会以后都是看专业化程度的,简单来说就是看你的长板。所以就高三途中,我的成绩还是回不到高一的巅峰,我也不急了,能学多少学多少呗,能考多少考多少。虽然高一那会我觉得按着轨迹发展下去,我可以冲击北大,但是高三的我就躺平多了。我尽量去做,尽力去做,不代表我要逆天而行,我想的是能达到我们学校的平均水平就有个211了,那也不错,我大学就可以自主发挥了。这样的幻想帮助了我度过了不少艰难岁月。

另外一个心态,就是体验/活在当下。总去思考未来的事情会带来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水平太高影响学习效率。做好当下的事,包括当下的风景。校园的日出日落,校园的花开花落,同学之间的嬉笑,锻炼身体带来的多巴胺。为什么说活在当下呢?说这么多因为高考还是不可控的。我们班主任说今年快二十大啊,有什么什么会啊,又因为疫情网课啊,等等缘故所以会出的不会这么难啊。谁知道今年的数学这么难呢?同时身为高水平文科生,我也锐评一下历史也出的非常非常难,地理是和往常一样难就不说了,政治感觉也比去年的难,语文和英语却出乎意料地简单(对我而言英语简单是劣势)。听再多专家预测,你也不知道明年的咋样。所以就活在当下,你永远不能控制那些不可控的事,下一秒都有可能发生什么事件让你死,做汽车出事故的概率也总存在,关心那些做不到的事干嘛呢?况且高考一定是在考纲内的,也一定会考热点(虽然感觉热点事件知道也没卵用),但又确实没什么好怕的,担心未来高考,还不如去背背古诗来的实在。生活总是出乎意料地,至少2022高考的数学给了很多人意外。

这几天看B站搜学习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up主分享了自己高中时做的笔记有多少多少本,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三岁小孩的棉花糖测试,他拿着一颗棉花糖独自在房间五分钟,如果他没吃的话就会被奖励更多零食,后面还跟踪研究说那些能坚持过去的人通常成就更高。而我后来看到一个解释,其实那些能撑过去的大部分是富家子弟,他们曾有过这样的体验,知道等待之后会有更多的零食,“更大的诱惑压制了即时的诱惑”。同理,那些能学得如此有动力能记下好多本笔记的人,其实是尝过努力的成效,而恰巧他们有学习方法又有成功经历又有不笨的脑子,他们学习时的寂寞和煎熬都被更大的诱惑压制住罢了。我希望你要坚信这一点:努力+方法一定有进步,但是有时快有时慢,不要期望太低也不要期望太高(提分到后面越来越难)。人每次超越自己,其实也很伟大。你能不能超越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子呢?摆脱自己捆住自己的枷锁呢》“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匍匐前行。”

还有一个心态——永远只和自己比。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我可以说很多人努力一辈子还不如别人的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当然这里可以追溯出很多很多我不能讲也不会讲也不好在这里讲的东西。我只举出一个例子,你不会和一个残疾人去比拼跑步吧?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同,不要被别人的成就所震服或感到心累。你非要在内卷中和人比拼,只能是让我感受到人好像变成了论斤售卖的牲口。现在用成绩衡量一切,以后用金钱衡量一切,最后你其实会发现比较是没有尽头的,比较的乐是有限的,痛苦是难以磨灭的,与其沉浸在与别人比拼的抑郁,不如先站出来做些事情。


情绪

何为情绪?我不在乎情绪的科学定义。我注重的是学习当下的心情。面对不一样的事,要知道什么样的心情是正确的。面对那些简单的科目,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我学来如翻掌容易,认真学就可以了。面对困难的科目,我的心情是兴奋的,又到我来挑战它了,失败了不要紧,我可以通过答案和老师解疑来掌握他,只要错的多了,就可以学会他。当我早上时,我心情愉悦,又是有着事可做的一天,我可以用来狠狠地提升自我。当我上水分多的历史课,高兴自己可以提前写会作业了,可以自己开始自己的复习进度,当我上数学课,高兴自己不会的得到了老师的解答。一天之内我还有很多高兴的事,比如吃午饭,午觉之前可以和舍友聊天,午觉可以好好睡一觉,下午有自习课或者体育课,晚上有时候没有测试,今天作业不是很多,今天晚上团建踢毽子……每天,我希望的是自己尽量往积极情绪靠。虽然这些个状态都挺理想的,但总体上还是要过一个快快乐乐的生活嘛。像我在幸福感里写的,只要你去找就会有的。这点,我想是我和别的同学不同的,很多人都在埋头苦学,但我是“快乐学习”,每天总是高兴地度过高兴的一天。

其实我想也不用我来和大家强调保持心情愉悦有多重要,但你要去让自己保持。甚至我高三也在玩游戏,我高兴游戏又出了什么角 {MOD}等等。我也高兴今天教室里有了很多的零食(班主任搞得加油站),每个人都要乐于去“找乐子”。这里每个人的方式确实不同,大家可以去找属于自己的开心。

但是另一方面,负面情绪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因为可以保护你。我是怎么应对它呢?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一对双胞胎,我不想去偏袒谁。所以悲伤来的时候,就悲伤好了,我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了,想看书就看书,想去阳台吹吹风就吹吹晚风,去饭堂买点吃的,在晚修看点杂志,今晚早点睡,睡的时候要平静地在悲伤沉浸中入睡,让他得到释放。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就找找老师和朋友,找自己喜欢的老师,不要不敢。想来我和语文老师聊过两个晚上,和好朋友也聊过很多个数不清的晚上,不要压抑他,表达你的悲伤,怎样都好。看过一篇英语阅读,要尊重你的情绪和你内心的观念name it and tame it。

当然常见的路子,可能就是锻炼身体啊听听歌啊,这些都挺有效的,不过不要过分沉浸/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否则也会有大问题。

虽然这个章节可能不长,没啥子“干货”,但他确实是我高三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不能想象我不这样做的高三。想起来一首小诗“我想变成一棵树,开心就开花,伤心就落叶。”当然所有的都是大家见仁见智地去参考别人的意见。

所有的内驱力,源自心,你想做什么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去找路径找方法找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做事不成,那么只用看这两步就够了,要么是你的心不稳了,要么是你的武器不顺手了。


高考的局限性、高考与人生

记得我高三的时候曾经考到的一本杂志就是讲当下的高中生的。有一个篇章讲述的是衡水中学的高中生是怎么样的呢?很牛,搞出来的这种模式真的厉害。首先虽然这种模式很累很反人性,我有个同学就在上边用纸写了“sb衡水”,但能让这个穷地方有这么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还不牛逼吗?按我们数学老师说,到时候开个校友会,校友都是四面八方回来的高材生啊。这个地方发展会变得更好。当然衡水后来搞得商业模式和到底有没有让这个地方发展的更好的问题我不知道也不是我所想在这里探究的,而是衡水模式确实改变了很多学子的命运。我按着我模糊的记忆复述一下吧。首先是师资很强,都是有经验又有水平,其次还有激烈的制度,各个班之间会pk(明目张胆那种,还要喊话?好像),然后给学生的制度也是。每天一起跑步喊口号,课业很多但是你绝对可以完成,还要求你绝对要睡午觉,晚上也不准打手电,给你安排的学习虽然节奏非常快但是绝对是科学的。同时那里的人也是十天半个月洗一次澡,一两个月回一次家(衣服一次性洗好),然后还是吃饭的时间也很紧(我听说过两个版本,一种说是经常有人有胃病,一种是没有那么夸张的说法),当然制度还是一方面。氛围也是绝对不同的,任何人要么不能适应,要么一旦适应了,就会变成“卷人”。这样一种模式,我想如果说就算你只是普通人,进去了也绝对能考一个很好的985。如果本来就能去911的同学,进去就能学到清北了应该。“如果我去了这里,就能去清北。”给我这个选项,我会不会去呢?我的答案是不会。理由有很多,不过针对给篇章来说,我给出的答案是,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在这个该迷茫的时候我们就该迷茫,而不是听信了衡水里的假指令“成绩为王”。(当然这是对我而言,如果对于家境实在不好的同学,去衡水还是利大于弊,不过我也不是有钱人家。)你不觉得很荒谬的是:你用三年努力考一个成绩,却用短短十来天思考你的志愿,志愿当然不决定人生的一切,但是它真真切切地影响人生轨迹,用十来天决定你后来的四年以及很多年。高中,我想绝对不是只用来考成绩的,它也用来让你“迷茫”,说真的你应该去思考你的人生要怎样过,而不是只想着我要拿一个分数就好了。

所以单是这个理由我就不太想去衡水了(单看杂志的描述而言)。去想未来是困难的,但是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我而言吧)。我想了很多长篇大论说要劝人们要思考未来,可当我问起自己的理由时,却很简单,因为我向往未来。我相信那些愿意去“迷茫”的人,也只需要这个理由就足够了。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挺荒谬的,他选了物化生,但却是是理科班的文科生(拉分不靠理科,语文英语比我还强),最后填志愿的时候明明是最爽的,因为几乎所有专业都可以去,但最后专业好像还是去了和文科比较接近的专业。话说回衡水,在这样的氛围,在这样紧迫的节奏中,我虽然可以有一个漂亮的成绩,甚至还有一手漂亮的衡水体(竟然连输入法都知道这个词了,不过应该是我隔离在学校太久了),但我追寻的还是那个更多元更有活力的我。

话回到正题,高考局限在什么?一在很麻木,来来去去就是题,做的人不烦吗?有时候题都已经脱离了题的意思,某些题硬搞区分度就出的很怪,今年的数学题如果用一些超纲知识解还很快,我不懂这啥意思,是鼓励大家学点竞赛知识吗?当然这只是一点细枝末节。更让我觉得不舒适的是,应试太麻木了,我们好像脱离了原本我们应该的处境,我们本来应该是其乐融融一起研究一起进步,但是却有了相互竞争的冷气,少了师生之间的温情,老师给师生的引导和鼓励。我不是说现在老师不好了,而是没有这个环境了,老师被迫地去备课讲题,像个机器人一样,这就不是我的一家之词,是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觉得现在未免卷过头了。二在高考节奏稍紧,不让我们去好好思考未来,或许只有少数不多的人像我一样不务正业在思考人生课题,但只要不是去衡水还是可以忙里偷闲想想的。这是一个局限所在。另外所在就老生常谈的是应试教育的局限,不过这一点就算掰开来讲也没用,因为你无法去改变的应试教育的事实,至少2023届你们还是要去历练题山题海的。我的建议就是不要被应试教育蒙蔽了双眼,一个人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我妈,不擅长学习这一块,但是她社交上人缘很好,得到很多助力,最后也算是完成了阶层跃迁吧。不要只把做题能力当作是自己能力的唯一标杆,事实上有很多人不靠学历不靠做题也可以混出名堂,但这前提是你要对自我定位很清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MBTI和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这些都可以当作参考(不过夸大/贬低他们的功效,就是一个工具罢了),当然这些测试也需要你了解背后理论才更有用,比如MBTI背后的荣格八维(知乎若化生的文章可以看,如果嫌看不懂,可以去看B站上的狐狸刷刷),了解自我的科学方法。

另一方面来说,眼光也不只要局限在高考上,可以多看看外界。我的方法就是看杂志,不想写作业了就看杂志,一方面积累素材也可以,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眼光,这个和锻炼是一样的,长时间看报对开拓眼光是有帮助的,当然也不能太荒废学业就是。

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都要充分结合。关于人生这个话题展开未免庞大了,我自己不算什么“成功人士”,同时我觉得自身给出的答案也不够完善,但我认为提出这个视角来说还是挺有价值的,不只是短期的提高分数,也要看重自己隐性的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



备考攻略

备考攻略,承接上文来说,毕竟拿高分就是我们的短期目标,不论应试教育好坏,但你必须承认你得到达这个目标。高考其实有点好处就是,这一年其实你只用去想你到底要怎么去做才能去提高你的成绩,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那么该篇章,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并巩固学习成果。

总体而言应该如何做呢?第一步永远是建立你的方向和具体目标。首先整体而言,在这里我们的大目标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应试知识(当然知识和考试是连着的有时候我可能就连着一起说了)(终极目标是高考尽可能取得多的分数),这是宏观上的目标。中观的目标就要提问,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其实我觉得这不用具体到个人细分成xx拿多少分xx拿多少分,比如2022届数学这么难,当初我预计我数学110以上就好了,没想到99分好像在文科班里都前几了。然后预估分加起来大概多少多少也没意思,因为录取是看排名+招生要求(比如今年招生有没有少了或者多了)。

所以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目标就是拿尽可能能拿的分数。虽然这个和终极目标字面上看起来一样哈哈,但我说的意思不是这个。而是一张卷子你拿出来,比如语文(全国一),首先你就知道经过科学训练前面90分你是能拿75分的,不要对自己不自信,就是从能力而言,你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有可能因为你基础不扎实可能你现在做不到,但只要是正常智商就可以做到,往往缺的是资源(没有好的指导,没有好的训练),然后作文你也是可以有48分以上的。像今年这么简单的题我们班就有7个以上130分的同学。75+48就有123分了。这是正常人即可达到的能力,不用跳起来够不够得着,123分以上我认为才是大家“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分数,就要看你有没有点悟性啊或者智商啊,但也只要你多一点点智商就够了(如果有科学训练也是可以弥补的)。数学的话,除了8.12.16.和最后两道题,也是你可以去争取的,这里指的意思当然也是这些也是在正常人能力范围内的,不过数学难度大,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的耐性才能做到的,但剩下这些题,真的真的是普通人就可以做到的,可能因为教学资源不同,所以有些人提升起来才缓慢。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全部都是正常人可以拿下的分数,也是最稳的分数。(我同学的同学复读一年英语从90到130)认真学,特别是比较普通的但是又想高三来个脱胎换骨的同学,学好英语很重要,毕竟六科里提分最容易,考的高了才有自信和动力认真学习的。物理我不太清楚,虽然听说广东卷相对别的省份是很简单的,但我确实是文科生。据我所知的情况就是物理在理科生这边就像是英语,分高且容易拿,我们学校平均分应该有90以上吧。不夸张因为我都见过很多个99和100(普通版的同学也有),相对好拿分的话应该也是这样:全部都能做,个别题目做不动但是可以抢一点分。历史本来也是和英语地位差不多,但今年历史真的特别难(我81分已经是全级第二了,平时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分数在重点班),所以历史地位就高了点。但卷子也是你全部都能做的,甚至做完你可能还很自信自己是对的(文科是这样的)。地理就比较玄学,如果按着我的方法(我们老师给的方法),应该也能赋85以上?90以上看运气都是。政治的话也是只要选了,全部都能做的,在正常人能力范围内。化学没了解过就不讲了,生物我认为是这么多小科里最好赋分的。当然我也不清楚,只是对比了同选政治,历生政>历地政分数一点点。(多个几分)我这么说,我是希望能告诉所有的人,你们绝对有能力有智商去拿分,差的就是指导是否科学,训练是否到位,而这些后天都是可以弥补,我那个回家了一个月的同学,也是靠自学都能提高成绩,就别说大家普遍都在高中,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了。

这个目标设置给大家的意图是:你是能够去拿这些分。你可以做的到。当然你可能不自信,我觉得那句老话是对的“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If you think you can’t,you are right。”这些分数都在人掌控的范围当中,相信自己使劲往里薅分数就行。特别是语文英语,可能是文科生真觉得这两科提分很容易。

宏观目标:高考尽可能拿高分

中观:各科都有很多可以去争取的分数

同时中观上,如果已经有些科目到瓶颈了,要注意适当分配时间取长补短。比如后期我和我同桌都是不做英语卷子的,我自己好像有两套卷子合订本都没做,当然时间是没浪费的,被我用在别的科目或者休息去了。还有要注意的是主科与副科的时间分配。我是新高考卷考生,副科是算赋分的。这次考试我擅长的小科都考的比较差,但是由于赋分其实和别人也好像没拉开太大的分差,而我主三科是考的比较好的。所以说副科确实不要太花时间,自己做好分配,也不能小看副科的。这里就是要做好自己复习的路径规划。

那么微观上呢?自然是每科怎么去提高分数了。就进一步细化到每一科怎么去提高自己的分数,让这一科符合中观的目标。微观上的目标是:在各种测试中尽全力提高分数。但是重点在尽全力,因为每次难度不一样,你的目标是找出漏洞和锻炼应试技巧,而不是分数,为了更好的达到该目标,就必须尽全力,这点会在备考心态细讲。

现在就到每一科。

语文:

语文是一个拉分的科目,是值得花时间的。语文分数高的关键在于选择和作文。首先我们讲大题为什么不是关键呢?大题你只需要审题审好就够了,然后按照规范答案,当然还有平时的套路训练一下就可以了,研究一下怎样答题规范,答案是怎么组织的,还有各种模板训练一下就好(老师应该会帮你总结的,没有的话网上也有),不用在意自己的语言好像不想标答那样好,最主要是思路清晰。当然我自己是没有刻意背过模板的,在我看来大题要想好还不如文本读仔细+题看清楚。

然后是选择题。因为选择只有对和错之分,要么0分要么3分,错两个以内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你在训练中是不会达到这个效果的,一来因为你还没练够,二是模拟题会比高考难,所以平时选择题差也不要气馁。这个真就是训练人的专注力了,能不能抓取正确信息,能不能认真地理解文本原意,能不能审清楚题目有没有偷换概念啊偷换地点颠倒因果这些。这是所有选择题的基础,也是非连文本选择的关键。当然后面的选择是分区的,待会分区再讲。

作文也是拉分项。而作文提分也很很很简单,千万不要觉得难了。不过呢我非常讨厌应试作文,不夸张的说我作文在班里一直排不上号的,被老师找了好几次,后面还是屈从给分数了。听了老师的意见我还去总结了作文杂志的方法。这里很推荐订阅一年的作文素材和作文合唱团,素材和方法都讲的细致,为了高考订一年我觉得不亏,前一本更有深度,后一本更有方法。每个月仔细读这两本的方法我认为48+绝对没问题,同时这两本书平时学累了当做消遣读物也挺好的。仔细讲作文的话,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是心态上,你要知道这就是新式“八股文”,你得知道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作文不考你的真正的思维深度,也不考你真正的文学素养,就一个四不像的“缝合体”。我觉得唯一称道的是作文能锻炼你如何写文章写明白且有逻辑。

来到真正的作文训练,审题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看类别,材料、话题……(本来是记得还有个啥但是现在忘了),每种类别写法差别还挺大的。(现在的主流是材料式,但是个人建议每种都了解一下写法,万一他搞了个创新就麻烦了)第二是要理解材料内容,我感觉作文就是有一个点,让你去抵达,然后你只能围绕这个点展开你的描述,通过这个建立你的观点。观点要注意是一定要符合核心价值观且正能量,其次是必须与青年、国家、民族相关。同时建立观点前必须还要审清楚要求,如写信、发言稿、倡议书(只是要个格式,本质上是议论文)……,还有有没有确定主体,比如要求你以青年身份等等。

观点有了下一步就是建立框架,这个是容易学又提分明显的,开头必须点题且必须提到材料,且不能太长,中间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这三个既可以是整个文章的构建,也是段落内可以构建的,比如说我三个段落是并列式,但是第一个段落用递进式论证,第二个用对照式,都可以可以组合应用。框架最后两步我个人习惯是加上联系实际与升华/深化主题,并且首尾呼应,喊口号我个人是不喜欢的,表达青年决心我勉强接受。同时我觉得最万能的就是,中间每个段落的开头都有一个文绉绉的提示句,格式相同那种。

下一步是内容,内容就是素材+你的观点论证。素材我个人听说作文纸条好用,但是我没用过,我通常是自己从课本、练习册(试卷上就有啊)、杂志(有热点和新的素材)以及感动中国(万能好用)。个人积累素材首先只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材料,我也不喜欢给素材归类,理解素材意思和内容即可,一材是可以多用的。要想积累优秀素材可以有以下方向:著名诗人比较少见的事迹和古诗、新鲜的素材(指的是不要一直用马云、袁隆平、屠呦呦这些用得太多的素材,不过如果想不到别的请不要刻意想,有比没有好),用典故,用富有思辨性质的话,用别人不常用的素材。同时素材是可以升格的,从格式上……(具体忘记了,杂志上看到的),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用屠呦呦的素材不是像这样“屠呦呦做了xx,由此可见xxx”,而是“有人xx(优秀)+上类似的素材和语言格式+总结”,总之素材就算老旧,写的高级也是好的。不过注意素材不能强行拼接,必须是和观点适配的,为了素材而素材是不可行的(除非你愿意去赌老师看得不仔细) ,同时素材可以用反面,但建政和敏感话题和负能量不要碰,举个例子你可以说xx演员的论文抄袭→“强用妙手变俗手,勤恳本手方王道”的论证。论证手法也是好提升的,假设论证,对比论证,道理和事例论证并用(应该还有别的),比如我举一个董卿在红火时退幕,出国进修学历回来办的好节目《朗读者》和翟天临抄袭论文可以组成对比论证,就显得很高级。当然不是什么时候都想得到对比论证的,并列地给出几个相似素材然后总结比较好用。记得素材不能只有道理或名言名句,有一个事例才会生动很多。同时使用事例时,要记得概括性写并且突出那能论证观点的一部分。不过我虽然说素材分类不好(个人意见,我觉得麻烦且性价比低),但有一种挺好的。“审美”“法治”“创新”“劳动”“双减/教育”……分几个热点去搜素材并得到一些自己的观点。(我们学校总结过但是我把它们丢掉了现在才想起来orz)

最后一步就是语言提升,这一点,如果是一般的语言水平,语言可以选择性去提升,为什么呢?首先普通的语言水平其实就够用了(不过这一点可能是有偏差的,我见过的都是重点中学的同学文章,正常水平指来说修辞那些都会用,选词会比较好,但是也没有特别优秀。),我自己的语言从来没去细细打磨过(只练过标题和段首提示局),但以我语文130的总分来说,我作文应当是50+的(历史最高),由此可见语言就算不算好也是可以拿高分的。所以因为语言不重要所以才不重点练语言吗?我个人观点来说: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内容,框架,语言三占其二即可50+,其实也是可以去练语言的,但是我不喜欢。(纯个人因素,觉得把自己语言习惯改成“那样”很傻逼)(那样指的是某些范文,以后见多了你就会懂。)语言其实是要特别出彩才能像框架那样增分的。那么问题来了,语言提升难吗?说难不难,每天看一篇或者几篇语言好的范文,自己总结一下好词好句的“套路”,有些好的句子背一背,有些很好的词汇得记下来(擘绘盛世/笃行不怠/筚路蓝缕/守住自己灵台方寸/创新高地/析分/精神宝矿/红 {MOD}基因……)就够了。但是也难,你必须是每天都这样做才能有显著提升到手到擒来的地步,而且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要学以致用。语言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是文言文,如果要搞得半文半百,我认为多用实词少用虚词会使得文章看起来顺眼点,而整篇文言文除非是大佬否则不用去想。

除这四大部分,另外要说的就是一定要在文章中用材料,开头必须提,结尾最好提,中间材料可以当作佐例,也可以当作引用,最好隔三差五就要让监考老师看到你有在用材料。但是材料之外必须要有你自己的东西。只用材料就是另一种极端会拿低分的。另外字重不重要呢?重要,如果你可以写得好看易辨识,溢出个两分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写得不好也无所谓,写得端正即可,我被老师骂了三年的字丑,语文还不是130吗?

这些作文经验真的仅供参考,最重要还是自己去写,多练多听老师评讲,只说不练假把式。同时听老师说有些范文是不能参考的/或者意义不大/含金量不高,比如五三上的。我推荐的杂志有些也是不能参考的,请注意。如果年级有打印学生范文的话,那些最好,学学大佬是怎么做的。“文科的考试作文就是素材语句在逻辑上拼接出的模版套路,所谓阅读也是如此,只可惜在高中我还相信散文文学的那种浪漫情怀和对语言的创造力才是语文的真谛,而我只是没有文学素养,不适合文科的学习。”网上看来的,私以为很对。

下面是文言文板块。120实词一定要一个个过的,五三上应该是有的,不要一天看完,5个5个看或者7、8个这样,同时记得回顾,看新的同时看回旧的。另外语文课内的注释必须得回顾,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新的趋势,同样不要一次性看完,最好也是分段看,多嘴一提这些其实也是素材。我猜明年的文常至少有一道选择从课内考的。然后把去前很多年内的文言文都拿出来逐个逐个字的看(我们学校的方法),感觉文言文基础知识就差不多行了。现在有点后悔的是其实断句/文常/文意都有专题讲过但卷子我都丢掉了,但其实网上是绝对有资料的。断句我都是靠手感,文意记得要在原文上分段找出来,用笔给他们分段或者弄个括号也成。文意理解有点坑的就是可能是考某个词的意思。翻译应该每个老师都会讲的。文意理解的简答题记得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就行,不过记得记得不要浪费太长时间(可能是我的个人情况)。

非连文本,认真专心多练习,审清楚题目问啥,就这么简单,不要怕它,不要觉得某些话题傻逼就没耐心看,除非你不想要这分,不知道是不是五三上有讲到选择如何给你挖坑,但网上资料也有的,别担心。

小说散文那些。首先基础知识应该有的把,那些个角度啊,背背模板啊,认真理解,联系材料……这些都是基础的。我好像没什么特别经验,大家自行探索。

古诗文、语言运用这些多做题多积累吧,我觉得没啥窍门好说的。

不要觉得默写只有6分就不背了,背出来的诗句其实也可以当作素材,每天背一点其实也不太浪费时间的,不要集中到考前背,最后都会过关的。

那么一张卷子的内容就是说完了,可以还是看到我讲的大头还是作文,想拿高分就是作文要好。但这是内容的学习,还有语文该科的做题和考试。

我个人觉得语文做太多不行做太少也不行的。做题同样要有规范有思路才好拿分,和政治是差不多的。个人认为呢模考题其实要看好那些强势省市出的题目,还是挺有参考意义的。做题同样是要限时的,根据自己节奏来分配。我自己是非连+小说/散文用50分钟,后面就靠感觉来,但总体上前面做完一定要给作文55分钟为佳,50分钟也可以,45分钟稍紧,40分钟就必须放下前面写后面的了,虽然有些同学30分钟就能赶出来,但是必须要更多时间思考一下才保险。考完啥都要记得做反思总结。

那些资源从哪里来呢? https://b23.tv/4FO95DA插播一下,这里应该该是啥都有了。每科老师都有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肯定是比我的好,我的只是一些“软性”经验(及备考攻略以上的内容)更具有价值的。可以说你可以跳过我的写的备考攻略,但是不能跳过这个视屏里的老师。里面的老师也是实时更新的,会有针对新高考的分析,这个我强烈建议看。

当然另提一嘴的是,这些体系和老师的体系可能是会有冲突的,且至少有时间上的冲突,你觉得哪个好用对高考成绩提升更大就用哪个。

数学:

数学首先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呢?

他,是非常非常多的知识点,每个体系下都有一定量的知识要掌握。首先来说,你极其容易遗忘这些知识。

然后,数学是可以变换很多形式考察,试卷时间小,难度极大,极大部分人无法完成卷子。

我们来试想这样一些人:他们智力正常,但本身对人文社科类知识更感兴趣,引导他们学习更深层的思维和知识,但更深层的知识高考考察得较少。而他们对数字确实不敏感,本身就不想去了解更深层的数学知识与思维,但并不代表他们学不会。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了,直接让他们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并且进一步不想学习这些让他感到痛苦的知识(感觉学不会,考了又不懂,还给出了让人羞耻,让人失望的分数),于是下一次考试更差,这就构成了一个学数学的恶劣循坏,让人越发认为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到后来,他们中有的人就会放弃数学,有些人为了成绩也会硬着头皮学,但也只学一些简单的,放弃更难的知识。

从中我们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呢?是突然过高的难度和人本身不感兴趣,而并不是人没有学习的智商或者能力。如果看到这里的人曾经陷入过,那么请相信科学方法加努力信念是可以拿到至少能让你去到985的数学分数的。我第一任数学老师和我说他见过一个学生一进来的时候一直是60多分,到高二也是,但一直认真学做了很多错题,最后高考数学110多,而其语文英语有130之高,最后也考去了中大。我的第二任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而第三任经验更丰富的老师说他的学生只听懂他讲的一半就考到110了。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数学菜没能力,极大可能是你不是你没这个智商,而是你以“自己没有能力”解释你的数学上的失败以此保护自己罢了。当然我这么说,你也不能马上有一个积极心态去面对,什么时候能变得积极学数学呢?在你考好一次数学之后。这是我的第三任老师说的,数学这么多次考试你必须竭尽全力,考好一次,不然是学不下去的。我说的这些话,希望那些数学差的人能以此再次开始学数学,并找到各种方法。

同样我想复述一遍我的经历。

高一,由于我中考的暑假报了两个数学补习班(一个是有优惠很便宜所以又上了一次)(不过我只上课,只做了一些作业,没怎么刻苦钻研学),所以高一上来上学期我是取得了还算好的成绩(比起那些从初三就开始学的人我就不咋地,那些是整个初三就开始到高中来学,中考录取走特殊通道),而加上我不错的文科成绩,我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但是高一下学期的网课让我彻底松懈,进一步的三角和立体几何我都是非常松懈地学习,到什么地步呢?我的公式都没背好,作业都是马马虎虎做的。我的数学因此考出了70多的低分,这极大地打击了我的信心。我的下滑由此开始,不断地陷入这种循坏。当然我也不至于放弃我的数学。在考差几次后,我决定卷土重来,但是我给自己施与了太多的期望,我没达到我的目标,这让我彻底觉得数学学不下去了(简短的一句话,但其中苦痛只有部分人懂得),同时由于转到文科班,我的成绩只是变成了中等,这让我决定还是把精力放在其他科目。我开始了45°角学数学(既不躺平也不立正),成绩就一直在中等偏上到中等偏下之间浮动。可没想到高三,我们学校不愧是理科强校,天天都是“高质量”的数学卷子。这使得我不断经历做数学的折磨,每天都让我感受到煎熬。我看父母们总是说孩子把精力放在数学上吧,说来容易但是我看着数学心中却只有无力,勉强做下去只是强扭的瓜,效果很低。可这也是我的转机,尽管真是累啊,但我不能接受自己做一个逃兵,每天还是坚持做完的,也是听老师讲错题的,尽管缺了整理和归纳以及复习。奇怪的转折点出现了,我的选填能平均对多两道了,也就是多了十分,让我有点自信心。后来一次考试,我竟然去了班级前十,我想可能我高考也还是能去到110甚至120的。我开始一轮的冲刺,但总是以为自己冲刺很牛很有效果,但其实提升不能这么快的,我由于没达到期望又再一次失落。可每天的卷子,我还是要做啊。这时候我的心态就是麻木了,随便吧,该考就考,该错就错,该听懂听懂,8和16我也不碰了,以及22的导数只做第一问了。但我的成绩区间已经慢慢演变成了中等偏下到上等中的中下流。我现在估计我的水平正常来说班里第十上下浮动。

再一次重复强调,提升是很慢的,学习是要付出的,我如果做好归纳总结,现在高考也许还能拔得更高,我后期都没有发挥我全部精力孤注一掷般认真学。同时我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那些up主和视频都是我为了找参考才去了解的,现在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去了解补足自身。)我个人感觉即使是这次超高难度,我的能力上限也可以去到125左右的。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我个人感觉现实中由于别的因素阻碍而达不到。

但最后数学99分我们班里第三或者前五(只知道部分同学的成绩)。但个人觉得这是我的软实力(心理因素)加上运气(出得太难)的结果。

下面是如何学习数学。

首先我建议建议大家去看那个推荐up主里的数学老师,免费讲的还好。当然付费的更好,但你最好能确定自己听了他的课买了xx资料能够保证提分就行。

  1. 复习基础知识。就是最基本的概念你要知道吧,课本上的公式要背吧。
  2. 做题。我个人建议,首先基础题你都做一做,除非到了基础扎实的地步,你会发现通过做基础题能够帮你查漏补缺。基础好了,做题可以遵循t+1原则,意思是做一些你跳一跳勉强能够做的题。重复的题如果你一直对,就没必要做了,直接放弃就是。同时很难的题我建议是也做,但是只做3分钟,让自己课上也听得懂老师讲解(如果要讲,我们老师是讲的)。因为那些难题你保不准它会变得简单一点然后你恰好能做。举例子就是,今年的题难的是在多了超多中档题,一下子打乱了很多人阵脚,但压轴题(导数)说实话不难,当然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在考场上完整做出来,但可以抢点分啊。同时听这些难题也会有很多知识点和思路,除非是太刁钻的不然都听一听。同时数学一定要做好归纳,订正一道题是做题的必要步骤。同时不要提前看答案,至少思考三分钟,最多思考五分钟。建议大家把专题训练放在比较长的空余时间内做,专门练好来。考前做综合楼的,多方面复习一下。这一步还是累的,不要看我写的少,实际上我写的少代表你要做的更扎实。
  3. 考试。首先我们要搞懂试卷构成。我自己分类的话,一套试卷由纯纯的送分题(只会看走眼/看错条件做错),要点计算的基础题(只会计算失误做错),要稍微思考的题(只会有时候太紧张一时想不出来),中档题(有点难度,85%-100%可以做出来的题,有时候确实干不动一些没那么难但你确实想不出来),跳高题(脑子灵光一闪可以做的出来),难题(简单的问需拿分,难的只能乱写过程拿分)(以及难的多选题的可蒙出来的两分)。

其实可以发现了,有些分是你其实可以拿到的,但有时候紧张做不出来,有些分是要看自己状态和试卷能否出到你会做而别人不会做的题,有些分不能拿到。

数学卷子首先我们明白一个目标,即使是高考也是这个目标:能够发挥出自己状态,尽全力做完题就是成功。而不是拿xx分。(说实话这是后面一个专题的内容,但是放在这里一块讲了吧)(这也是我数学考得极好看似是“黑马”/考试波动性,实则是准备充分的结果)

分析一下这两个目标的不同。

前一个目标给你的指向:我只是想着我要把自己会做的题做了。一套卷子你能拿多少分,由考试的内容(是否刚好出到你掌握较好的内容)和你的状态决定。考场上你只能想好后一个。那结果是什么呢?我做题的时候,那些该拿的分能做的题(基础的易错却简单的)就认真做好,不会的想一点就跳过,不论它是第五题还是第七题还是第十六题,因为确定自己多花时间想能做出来的概率却很低,不如做后面的题吧。大题不会能写多少写多少,一旦超过15分钟就跳题。最后按照这个方向走,做完试卷,内心是得到升华,奥,能拿的分已经被我尽力拿了。

后一个目标呢?我举我以前的例子:我的目标是120分,那么我第七题要对,第十五题要对,前四道大题一定要做出来,两道多选要全对,另外两道要蒙出来。而问题是试题难度是变化且不平均的,当我卡住的时候,我就会想:完了我做不出来→我拿不到分→我要考差了……一步步下来心态就会崩掉,从而导致可得分可做的题因心态影响而做不出来,因紧张而算错,最后你会恐惧,陷入什么题都做不出的恐惧。如果你一直抱有这种心态,我认为是难以使自己提分,且高考也很难得出好成绩。

我首先赢在目标上。相对于其他科,我在高考数学时是最紧张的,但绝对是所有学生中心态最稳定的一批。毕竟我只想尽全力考一次数学,想战胜自己的紧张和怯懦。当我考完数学的那一刻,其实已经赢了,无所谓成绩好坏,毕竟我战胜了我自己,我最高也只能考这个分,但没办法就这样啊,已经发挥到最好了。虽然说成绩出来如果考差了我也会伤心的。而其实说来我算是考差的,因为我对答案发现除了数列题是全对以外,其他题目中我会做的都算错了,不然105+绝对没问题,加上改卷松可能110不是梦。但我仍然是考好的,因为数学比我好的人几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难给打蒙了,一个从数学平均高我15分的人这次还比我低九分,不可不令人感慨。我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竟然这样也能让我的数学发挥得很好(全靠同行衬托),不过这些也是我的实力,高考本身也是考察人的心理的。我们高三的老师说了一句类似的话:“认认真真地把会写的题写好,算对,就是成功。”这样我认为我已经尽量使自己的焦虑降低到适宜水平。

另外则是方法上的掌握。回到试卷构成,我把各种题目都划分成xx分了,而总体上这些分数又分两种,一种是考你稳和程序化的分,一种是特难的题,看你发挥。前文可见我以心态调适的方法降低自己不稳定发挥的可能,使得我尽可能拿到这两种分数。但是只靠心态是不可能拿分的。最主要还是你的知识储备咋样和思维水平咋样。我个人知道自己是拿不了难题分数的,所以选择稳定拿基础题和中档题,这些都是有路可循的。

考完我看到很多人说新高考太过创新性,考你的脑子,蠢的人不会变通的人就要被刷下来。我个人感觉只是难度大了,太多的分都是从基础知识来的。平心而论,数列考的第一问第二问都是绝对讲过的方法,立体几何等体积法我不信你没学过(不过有些人可能是一直依赖坐标系,不过话说回来去年的题目不就已经提醒你几何方法也很重要吗),统计看起来花里胡哨其实不难,也是旧的知识,只不过换了个说法,真不是创新,另外可能因为这里在倒数第三题所以大家紧张了。三角的话确实很难,不过人难亦难。和去年一样啊,前四道大题总有一个小问很难(但今年总体变难)。然后选择第五题也是要求背的公式(这里万分感谢我们老师押题押中了,让我考前背了所有的公式),然后互质有人说很难,我觉得虽然是突然出现把人吓一跳,但是我同样也可以自己去推出来这是什么意思。这题做错还找借口我觉得没必要。7.8难大家都难,填空确实有点难,但也能做如果认真学习过。圆锥曲线确实出的脑瘫,导数反而作为压轴题其实和以往的压轴比不难。扯远了,我承认它确实很难,但是是难在中档题变得太多了,但这些中档题大部分你都可以掌握,都是一些套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你不会只能说你练得还不够多,掌握不够扎实。我很庆幸的是我们学校就是让人做非常多的题,我们的基础还是扎实的,所以我能够做出来这些题。这次考试考的点很多是偏的,但并不代表你不能掌握,所以对自己的方法要更好的掌握。而另外关于创新性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你能把前面的中档题做对就已经很好了。我自己不愿意研究难题,但我中档题以下的知识都是ok的。这也是我的策略,重视中档题,包括学习知识、做题、考试我都有较大的优先级。

不过说这么多,我其实对于数学(应试)来说真的不感兴趣(虽然学的下去),我认为我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的老师们。那些xx思想,xx方法我不能教给你们,还得你们自己去挺过教育资源的难关了。当然B站上好资源也是有的。数学是很需要很需要积累的,知识、思想、方法这是考试考好的重要地基。

做题上,首先第一步是审题。我可能有至少200道题是因为审题不仔细,漏条件看错条件而做不出来。太重要了,无论是小题一题五分,还是耗时间的大题,你看错一个条件就是致命的。我非常推荐大家一个习惯,当你没有思路的时候,慢慢地认真地把题目完整地重新审一遍。另外就是计算,这个我也不知道好的方法,我建议来说不要跳步,除非你会,同时建议是养成在草稿纸上整齐书写的习惯,方便查看错误,以及方便做题。

考试上,数学特别强调规范,写大题步骤要一个个来,为了保证得分,必须要按照步骤写,如果不会就对照答案或者问老师,千万要养成习惯。同时必须限时做题,所以的科目都这样。

考试时间个人这样安排。选填:40-50min 大题前面几道10-15min。如果有前面做不完,最后15min一定用来抢后面两题的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调,我个人认为大概就是这样最科学。不知道有没有人有我这种情况,就是非要拖点时间在选填上拿分,导致后面做的很急。所有的考试我都建议别超出给自己定下来的时间,养成习惯。其中选填是一个人高分的关键(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因为后面大题的都差不多的分,差距比较小。个人习惯题只做一遍,做完立刻检查一下就够了,不用做完再来一次。不会的题不用紧张马上跳过就行。

强调一下不会做把能想到的都写上去,就算写错了也不要擦掉(除非没想到正确答案)。虽然平时老师改卷子对错几乎只看答案,但高考一定不是这样的。

最后15分钟请大家一定要花在后面两道题上。第一问是稍微学了就能拿分的,当然今年的第一问很难,但是也能抢的分。个人建议导数第二问不做,攻圆锥曲线第二问拿分好。同时我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也尽量去听讲圆锥曲线题,能听懂也能做的。虽然今年确实是个意外,但正常来说圆锥曲线第二题大家都能做的,今年用力过猛了。

英语:

个人觉得高考最没含金量的一科,因为实在是简单。不过当然也存在英语学不好的人,其实也是陷入上文说过的循坏中了。一些学不好英语的人可以参考上文那些学数学学不好的人。

语法:五三上全有,单词:就背一背,阅读多做积累。题多做点,两天三天一套卷,做完一定要总结,找出错因即可。阅读错了一定要回原文阅读,语填错了背题,完型错的多不要紧,只要认真背题就能慢慢越来越少。不过英语卷子做着会麻木的,不要陷入应付式地麻木刷题,刷的每一份卷子都要有意义。英语只要多积累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积累的力度不够,提升也是缓慢的,虽然简单但是也别急。

方法没有吗?有。但是如果你能好好积累,有硬实力就能通关了,方法这些反而不是很有用。突出就是积累两个字,真没啥值得拎出来提的。

前面客观题(包括语填)扣五分以内或者七分以内都是能做到的。二卷值得展开说一说。小作文,审题第一步,要看它想让你写什么,要点要齐全,通常第二个是重点。然后各种格式的都要做好记背,别写太长或者太短,字是可以练的,买本衡水体的或者上B站搜也有教程,字写好一共能加2-4分。背一些好用的高级句子,12-13分手到擒来。

读后续写。我建议一拿到卷子就先把读后续写原文看了。首先理解好故事:谁做了什么,在什么地方……这些基本的,然后还有大概的情感波动,故事情节,然后结合给你的两句续写的句子就在脑海中构思剧情。剧情正能量符合故事脉络,不添加新人物,笔墨应放在主角,不要天马行空,结尾一定要升华,首尾呼应或者点题。词/词组/句:哭/笑/恐惧/兴奋……手部/脚部/面部/外饰……雾/阳光/雨……如果没有特别的资料可以在读后续写文章上积累,这是有点工程量的。同时背了也要学会化用,上下句子之间应该要有联系,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你写的是啥,同时剧情推进和描写/议论要结合,结尾可以用环境描写升华。每个段落6-7句,句式要灵活运用,同时学会给句子扩写。有时间建议打草稿。

英语考试看个人安排时间了,有些人是做的很快,有些人做的慢。笔者是前65分钟做前面,20分钟小作文,剩下大作文。

广东是上机考听说的,其实只要多练练就行了。B站攻略一搜一大把,自己去找吧,我18分也不是很优秀。

英语上140真的不难,相对于语文和数学来说,认真积累就可以,但是130+也够用了。

所以考前可以在这互联网找到很多安慰劝解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57ArZCPcNXDdU2VPEZt2g

提取码:rmms

这个视频强烈推荐去看,不看成绩减少20分。

下面是我的备考准备。

  1. 提前做好规划。

考试用具,要一个透明塑料袋。考试时间要准备好,比如政治是2:30就开考,那时候就要提前起床准备入考场。考试那几天下雨,我准备了拖鞋。各类小细节大家要想好,甚至考场路线啊,考场座位啊。甚至想好你考前要做什么,比如考语文前我一直在深呼吸(吸气六秒,吐气9秒,持续三次以上,简称369呼吸法),调整状态,保持精神。我还想好我开考前的15分钟要想些什么(语文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你要用的笔,你考试的时间规划好没有,哪一段时间做什么。手表带了吗,透明笔袋有没有。然后考试那几天你的复习计划是什么,复习什么东西对考试作用最大。

  1. 生物钟/饮食

“巅峰就是保持平常心,提升注意力。我十多年前高考前一周,就不再看书了,然后按考试的时间点天天打游戏。然后到考试当天,到点了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无非是内容从打dota变了做试卷。然后也不会焦虑和紧张,因为考试和打游戏已经同质化了。”所以考试前几周,我只会在下午做数学,早上做语文,特别是到点的时候,就全部调整好精力,我一到九点就会自动变得精神起来。这些也是要调整好的。高考前别吃你没吃过的,别做你没做过的最好,保持平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S4y1i7Jg?share_source=copy_pc

人的脑袋每天都会有巅峰期的,尽量早点调整。

关于考前睡不着,首先早点去睡觉,我本人是压力不大的,所以睡的还行。

  1. 比较玄门一点是可以用玄学

其实就是给自己心理暗示。比如说考前的抽卡我很非,抽啥啥不中,然后又一系列倒霉事情云云,给自己考前上心理暗示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许愿说一定刚好出到完美适合我的卷子(万一突然变难你心态反而更崩),你应该许愿,最后分数会很好(分数还可以由阅卷人决定,我个人认为阅卷人也影响很大的,比如刚好上一份是很烂的卷子,但我的卷子答的很好,心情一好久给高分了)。

  1. 考前压力宣泄。

看个人吧,合理宣泄一下正常的。不过我个人由于准备太过周全,没啥很大压力。但是考前大家都会放松点的,比如考完数学大家一起聚在一体机上看微博上的人说高考的事。比如“作文考俗手本手妙手,考完做高考骑手。”“让韦神附身在我而不是在卷子上啊”,然后去了老师办公室聊聊天喝了个凉茶,然后回来发发呆看看英语,就一个晚上了,然后回家刷了会手机,睡觉。


考试方法

这个我还是有点准备的,就算前边没认真看,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借鉴点我的经验,个人感觉对自己还是挺适用的哈哈。

  1. 首先要学会复盘。

每次大考小考,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卷子进行有效分析。归因,题目做错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xx知识不懂还是因为不熟练,或者心态问题。调整时间,比如这次考试做了选择太久了,下次要调整一下。我甚至会有想到那会我可能肚子饿,所以要准备好什么零食。考试是检验你学习成果的机会,所以做错了不要紧,重点是找机会看自己哪里错,然后及时订正。以及最后给出订正方法,规划路线。

这是你提升成绩的重中之重。

  1. 保持题感。考前要一直做卷子。数学做一点简单的题,练练计算。英语做做保持语感……都可以去做做。虽然只有几句话,但这确实是我多次考试发现的经验,很多考试就是没有题感才考差。
  2. 预设情况。这里的预设好,不单纯是心态,而是准备好怎么做。当然前面讲过,可以回顾前面看看。
  3. 必做清单和一定不能做的清单

这也是清华学长告诉我的妙招。比如他给自己的英语清单的是,小作文一定要15分钟写完(因为他之前总是在这里浪费时间)……清单是一定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的,目标就是为了拿高分、为高考服务。

  1. 学会历练

做几次超难的卷子,难到你没有信心那种。考前我就非常庆幸我做学校的三模,数学真的难度爆炸,给了我很多的经验。然后高考数学难度爆炸,但之前已经给过我缓冲的机会。

  1. 风险信号

最简单的就是,一看到绝对这两个字就打起精神来,对应试是有奇效的,有xx迹象,就要打起十万分精神。

  1. 考前复习一定要落到实处

比如,今天到底做了什么,对高考有什么帮助,这是考前很重要的,每天都要学进点东西。

不说啥,你们老师肯定也强调过,但它真的很重要,在强调一遍。

  1. 搜刮来的一段话

1. 发下卷子先结合自己以前能力,扫视整张卷子。结合动静视角迅速判断整张卷子静态问题的比例,这些题(压轴题位置的复杂静态题除外)就是卷子里相对不太需要动脑,可稳定心态的题。提前把握整个卷子的基调是有好处的,提高信心,更加有欲望拿下考试。

2. 做题的时候一定记住平时的时间节点,以及遵循2分钟原则(2分钟毫无思路,注意是毫无思路,不是没做完,可暂时跳过)和5分钟原则(和时间节点相差不到5分钟都是正常现象,根据是否慢,快于时间节点调整答题节奏)。

3. 即时检查。即时检查的优点是平方级别降低做题失误率(比如原来10%失误,现在1%失误)。平时在熟悉即时检查常用方法(核心是换方法计算,计算本质性变化,还有验证答案是否匹配题干,特殊值检查,数列验前三项等)的基础上,别忘了考试时的运用。

4. 读题。即便是正式考试,这同样适用。动静视角自由度分析,边读边脑内搭积木,确保你不漏条件,不忘条件(漏条件势必引发自由度不对等,肯定后面能看出来)。像读小说,读故事书,看网文的心态那样读长题干,作为考试心情的调节。

5. 充要替换。简单题和中档题把充要替换做扎实。回忆一下up最近展示的答题卡,那就是逻辑用起来的体现,大家书写时也要保证逻辑的顺畅,不能只罗列式子,而没有帮助读者理解你行文的文字说明。

6. 思维。设问,隔离(隔离出暂时的某个步骤的问题本质)等,都是帮你在脑子断片,做题茫然时找回正轨的帮手。实在不行的话,梳理一下动静关系和要素网,看看还能列几个方程吧;梳理一下学过的知识,看看还能用啥吧,记住,只要问题在某个步骤下得到简化,那一定是靠近胜利的表现。

7. 不熟悉的东西慎用。就比如上面罗列的那几条,如果里面的习惯或方法你不熟悉,千万不要现在临时补,临场打乱自己的习惯是很危险的。注意稳定平时的生物钟和饮食。不熟悉的二级结论也不要刻意去惦记。

8. 陌生题型不要慌。陌生题型首次出现在高考,必不会在“题型陌生”以外的地方过度刁难你。把握好充要替换,把问题尽可能变成似乎可以俯瞰,触手可得的模型,充要替换为可以做的问题。

9. 为了稳定考场心态,可适度给自己“催眠”。比如我当时考前就想:即使考不上预期的名校也无妨,去了稍微次一档,比自己水平低的学校,自己实力也占优势,说不定能在那里拿学年第一,狂收奖学金,最后被学校重点推荐,直接起飞。这么一想,好像高考也没那么紧,正常考就行,然后就不紧张了。

1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34y1L7pd?share_source=copy_pc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S4y1q7Z5?share_source=copy_pc

(温馨提示可以不用链接也成,把bv号复制过去就可以了)



志愿填报(请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决定)

有同学可能会说,志愿嘛,都是以后的事,以后再想咯。好,到了真填志愿的时候你才发现,志愿和你的人生目标息息相关,也决定了你未来四年的走向。你才发现,填志愿怎么这么难啊?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有些人还能继续想,我的人生目标是啥呢?有些人、大部分人还是会拖延:先找个容易赚钱的吧。可是以后真的找到目标是,却又发现自己,已经被现有生活捆住了。人生目标,确实急,但是也急不得。急不得在于,人生是难以找到既符合你的兴趣,你又有天赋的路的。有时候你更多会发现,你现在想去的专业,其实并不符合你想要的,你不喜欢的,反而你真的很擅长。所以我想大家能尽早去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简单来说,思考人生,思考道路。不要想着用十来天时间决定你后四年的人生之路。

如同前文所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无法给出稳定的动力。而一个志愿目标,就是从人生方向而来。

以我几个朋友为例,从小志愿做老师的,问他一句想不想别的,没有任何动摇,就是做老师,无论什么阻力。我认为一个人就是需要这种目标才算是真目标。同时他也早就了解好各种老师的事,知道自己能胜任,对家庭也能负担,知道自己真的热爱。

另外一个,从小就想作画家,也是类似的情况。

我想说的第一个是,能不能找到你确定终生热爱的东西,一个你决定此生归宿的地方。如果有,请忽略下文。不过还是请先检验自己是否是真心,你可以问自己:你会为了ta付出巨大的代价吗?无论阻拦,山高路远,都要在此道前行,甚至可以牺牲一些物质条件,单纯复出无怨无悔(不过细说一句,可能与你的梦想相关的专业并不符合你的理想或者帮助不大,比如汉语言文学实际上不教创作)。同时有了人生目标,你自然会安排接下来的一切了。

如果没有,那就往下看。

那么现在才是大多数人填志愿的情况。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简单来说是探索自己。可以学习荣格八维,可以做霍兰德测试,可以去B站看一大堆视频。探索自己从来不是容易的,我自己可以说用了整个高中去发现自我,如果没有这么做,说不定能考得更好吧(但那样做就不是我,所以不可能实现)。探索自己内心世界,探索热爱,探索你的优势,到底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可能这个你一时找不出来,但是你可以做个简单的排除。你肯定知道什么东西你一学就觉得烦。比如金融类我打死也不想学,会计这些也是。先做排除法,排除你肯定学不动的。自我还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个事实是,有些人就是不擅长学习的。但每个人总归有自己优势,有些人就是擅长拉关系,有些人爱社交,有些人有胆量,有些人身体好,想出头不一定要靠志愿,最重要是看你的特长,然后特长结合志愿发挥作用。

大学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其实还是一个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形象地说,就是培养工具人/作出一块干电池,哪里需要往哪搬。所以除了某些专业,选专业就是为了找工作的。

未来工作更看重:

A 工作稳定

B 发展潜力

C 薪酬

D其他_____________

希望将来的工作状态是【可多选】:

A、收入未必很高,但工作环境要好、工作不要太辛苦

B、不喜欢天天坐办公室,最好能经常出差

C、公务员或事业编

D、在一线城市,至少是新一线城市工作,愿意吃苦

E、喜欢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独立工作不受打扰

F、愿意从基层开始做,努力工作被提拔

G、喜欢做与人交流的工作

H、回老家,或离老家近一点

I、只要赚钱多,不违法的事干什么都行

J、有一技之长,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K、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不要选的多,越精简自己的需求越好。通过选好工作,确定大概的专业方向。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大家不明白具体的专业方向是咋样的,所以要看多点视频,你爸妈通常是上一辈的人特别还是普通人家的话,一定要去通过互联网了解专业。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a411H7sZ?share_source=copy_pc

这个up的视频都可以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341137gi?share_source=copy_pc

张雪峰,可以大致了解,确定方向,但不建议只看这一个

up主名字:韩老头讲专业就业职场,可以都看,很专业的。取景框看世界的也可以看,应该说打击都知道框框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1157Fs?share_source=copy_pc

这个up主的心法讲的也很好很好。

接下来是到了专业与院校与地域之间的抉择,如果考的不够好,通常不可兼得,而且最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决定考研的话就一定要去985211。若选人文社科,大城市比起院校水平更重要。若选医学,不那么好的医学通常只能在本地就业。若是广东人,大多数喜欢留在本省。每个人每个专业每个地方每个院校选择都有优缺点。还是先通过排除法,排除你不能接受的,然后看那个选择更贴近你的核心需求。比如我当初想去上海只是因为漫展,但是选志愿的时候我没觉得这是我的核心需求。

专业的重要性:就业、学习的内容,考研方向

院校的优势:平台资源、考研就业皆有帮助

地域:当地人脉会更广,好就业,当地名校影响力大(据说是中大在珠三角地区影响力不亚于清华北大),可以回家,可以与家里人有个照应

但去省外读大学是对人生来说更宝贵的经历,同时也给那些贫困的人走出去的机会。

在当今就业如此困难,通常来说,专业优先。当然如果家里有钱就可以不用考虑这个了,不过有钱人应该也看不到这里吧。

在你选好专业后,就是根据你的分数,确定你能去的院校。

(另外一说是,你也可以先根据分数找院校)

把所有的都列出来。这里给出一张表,是为了给出思考的角度。比如一个专业的好坏的角度,是否符合你。一个学校的好坏从哪里评判。

我说点值得提的是,招生目录一定要看好这没话说,每年招生情况不一样的,像今年中大文科招生少了巨多,我同学1000名左右差一分投不进去档。还有一些情况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比如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综合评价系统也能去一些名校的(广东来说),其他省份肯定有其他省份的政策,大家一定要了解到位的。甚至有的院校会突然来广东招生,或者不招生。同时你也要注意你能否录得到,不要只看最低排名,选到好专业需要更多的分数和更高的排名的。我在写下这里的文字时(7.19),就有一个同学(上文那个),从985掉到双非(去了西南政法),填报志愿时还请小心。

另外,如果是冷门专业但是又很想去,别担心,只要是热爱又擅长,肯定是能做出成绩的。相信自己是概率以外的那一个。

最后一步,把剩下的选项依次分析好。

可以参考我的例子。我是做过一定的筛选的,所以有些因素没有考虑到。






华东师范大学

专业:社会学

  1. 志愿录取:可以稳稳录到
  2. 专业评价:a.热爱度:好
  3. 找工作:较难,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且考公限制也多
  4. 思维性:全新的视角,结构性思维的提升,神中神
  5. 行业:主要看你做什么,下限低,薪资低
  6. 适应性:高
  7. 水平;和中大差不多
  8. 考研不难不易,比汉语言低,但同样含金量也低
  9. 补充:a.难度不高有充足时间阅读及培养个人技能b.拓展视野以及实践

专业:心理学与法学双学位

  1. 志愿录取:说不准(只招一个;只招了两年我的分数在这俩排名之中;疫情可能降低其排名)
  2. 专业评价:a.法学热爱度:一般 心理学:好

b.找工作:选择多,毕竟有两个学位

c.思维性:理科思维以及法律思维,同样神中神

d.行业:可高可低选择较多,薪资较好

E.适应性:中,难度较大

F.水平:法学应当是中上,心理学顶尖

g.考研:顺利拿下双学位就算成功

  1. 补充:a.难度高,没空余时间阅读闲书b.累,听说要两个校区来回跑


专业:汉语言文学

  1. 志愿录取:难(只能看疫情咋样了;只招两个)
  2. 专业评价:a.热爱度:中,不过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会那么水
  3. 找工作:比社会学好很多,万金油
  4. 思维性:没什么思维,但可以拓宽生命(但自己读书也可以)

d.行业:多种多样,薪资低但是比社会学好

E.适应性:高

F.水平:强于中大

G.考研:不难不易,主要是看水的能力

3.补充:a.怕其水课较多,研究无意义的问题,从而不感兴趣b.难度不高有充足时间阅读及培养个人技能


中山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1. 志愿录取:难(只能看疫情咋样了)
  2. 专业评价:a.热爱度:中,不过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会那么水
  3. 找工作:比社会学好很多,万金油
  4. 思维性:没什么思维,但可以拓宽生命(但自己读书也可以)

d.行业:多种多样,薪资低但是比社会学好

E.适应性:高

F.水平:比华师低,但不会差太多

G.考研:不难不易,主要是看水的能力

3.补充:a.怕其水课较多,研究无意义的问题,从而不感兴趣b.难度不高有充足时间阅读及培养个人技能

4.额外补充:缩招一半+疫情因素→录取不到南校区的概率增加了

珠海校区和南校区颁发的证书应当是一样的,但要去珠海,老师也可能不那么好(听说培养水平一样,至少对本科生来说,其实排名相近的话都差不多)

专业组小,去了就只能去汉语言文学,其他完全不想去(专业或者就业有重大缺陷)


核心需求:

理解世界,了解世界,推动世界→读书+写书+生活

→对就业要求是:不要说赚大钱,但至少有钱,能了解世间百态也很重要,但底线是必须有就业。要么就是很累但钱多,足够我转型。如果说有不一样的体验且可以试错,那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培养能力,也是可以的。

→所以对专业要求必须满足一下几项或大部分:1.就业合心意(不太累可以赚一定的钱就够了,不求多)2.专业合心意(不一样的体验,不累可以读闲书,有兴趣和热忱,改变思维,我很适应)。大学重点在能提升自我。



华东(省外)

  1. 不一样的体验。以后没有那么方便的机会去外面了。文化,环境,人,城市全部是陌生的,还能认识到很多不同朋友(大部分上海吧。。。)。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赢广州太多了。
  2. 去中大和去华东我都会后悔。一个是后悔不去省外,一个是后悔可能就业不好。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我愿意去体验一段新的历程。年轻人要多出去走走,四年刚好不多不少,不长不短。现在不去,以后就没有这种好机会了。年轻人就应该出来走走。如果不满意,我还可以回来。虽说人脉就都留在上海了,可是我的人脉在广州根基还是在的,还是可以就业的。退一万步也许我考研就考回来呢?只是说如果选了社会学考研不好考罢了。
  3. 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诚心而言,如果在中大读书我大部分结果可能只是像初中高中一样,有什么事都只靠父母,有事就往家跑。由于上海距离太远肯定不合适找爸妈的,反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遇事不慌,独立解决,保持自己节奏。
  4. 适当的远离未必不会让家庭关系好一点。距离产生美。
  5. 我个人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抵抗孤独的。这是前提条件。
  6. 未卜之处:如果去社会学专业,那我大概率会提前训练自己,大二开始准备工作研究;如果是双学位,毫无意外我会暑假就开始学习准备了。总的来说不亏。
  7. 实习,在上海实习的地方总归是显得不同,但也有可能资源会优先给复旦上交这些,搞得华东师范尴尬。而我最终如果不是上海的工作太多钱,不会在当地工作。即使很有钱,我也选择最多工作3、4年就回家。
  8. 住宿和吃的,便宜且好吃(听说),上床下铺,四人床

中大(省内)

  1. 经调查,珠海校区培育与南校区培育水平相当,发的证书差不多(最多校区不同),“错位发展”,珠海更重视文学。珠海校区排名低是因为无底蕴以及地理位置差(听说出门就是沙滩),但吃的住的比南校区好。但南校区在海珠是真的香,再不济也能出来点吃的。可以说打消之前的忧虑,害怕珠海校区会很水。
  2. 而汉语言文学本身便是我的最佳选择。不是说兴致很大,只是说它平衡了就业与兴趣。就业多选择,兴趣多少有。但不足的是,它没有培育思维方式。不过换而言之它可以加深生命体验(通过读书),但是我也可以平常通过读书加深。汉语言文学没有让我焕然一新的变化(思维方式、底层逻辑;也不是没有,主要是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完成,专业显得意义没有太大)。但是考公、做老师、企业,都可以汉语言文学。 而汉语言文学本科应当还好,如果是读研的话就稍显猪鼻(没有问题却嗯是寻找问题,反复炒冷饭,混职称的人多),不过为了老师读研除外。

而社会学不好找工作(虽说据视频说有小风口),双学位志愿不一定能去得到。

  1. 中大在本地的优势无与伦比。名头在本地响且有用。资源倾斜中大,实习同样也是。找工作好找一点。据贴吧而言,在本地影响力不差于c9甚至更胜一筹。
  2. 大部分朋友在当地。出去玩啥的不怕没人。
  3. 累了可以回家看看。周六日+节假日我都可以回家睡和玩。
  4. 父母不会牵挂太多,可以照应。


他山之玉:1.zxp:我能去中大也不去,就只是因为它在广州

  1. lf:如果不是比中大好的学校,别去省外。
  2. ……




综上,个人现在倾向于华东师范大学。尽管名头没有中大好

2022.6.29 11点左右

然而根据情绪上来说,我睡一觉之后可能情绪消散,便更冷静了,明天睡醒再决定。



最最最后,和爸妈沟通好,尽力让他们理解;早点填志愿,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怕系统卡住。另外没必要找志愿填报的机构,如果太贵的话,不过确实他们能提供一点有用信息。


补充;1.早恋其实不影响学习,,甚至对学习有助力。但分手可能会,自己想好并承担好代价。

2.自学可以安排好计划的,有好有坏,看个人准备。B站有很多视频讲解。

3.手机不影响学习,武器不威胁和平,永远是使用的人有问题。个人高三以来回家没有写过一次作业,只要有手机就玩手机,没手机就看闲书,抽卡手游活动一次不落,MOBA少打了但是也有在玩。




笔者邮箱:shaneryi520@126.com

有啥不会的,有啥建议可以直接说,随缘看邮箱。




后话:最后的最后(可跳过,纯属闲聊)

想说的是,学会放下。

总有人填志愿填的不好,总有人后悔自己没认真学习过,总有人后悔埋怨。

包括原生家庭不好,包括那些抱怨来这糟糕的世界。

听说一个说法: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看过我们这一生的剧本,觉得有意义,我们才会做这个“梦”的。我也听罗翔老师说过像这样的话:你手里拿着的剧本,你要么就演下去,要么就放弃。一直活着就是答案了。

当然了其实如果学哲学和精神分析等一系列知识你更能接触世界的真相,不说找到意义,你至少不会被蒙骗。但像人们只需要一二认知功能就能活下去一样,有些人并不需要知道世界的真相。

扯远了,我对这种事怎么看的呢?

这些其实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必为此负责。举个例子,有很多女生攻击男性的某些行为,认为其不尊重女性。但其实不必去攻击男人们,你要攻击的事这个观念,他们是被观念塑造成这样的。

你的很多行为模式,你的爱好,你的智商,很多时候都不是你决定的(甚至是你拥有自我意识之后),何必去攻击自己呢?你可能会怪罪于原生家庭,但是你爸妈这样做,也是因为上一届的人导致。在你没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你现在的很多结果,都是由一只大手无形操纵着,或者由基因决定着。

我这么一说是纯理性的想法,实际上看完之后你可能不会有感情上的安慰,你可能觉得很懊悔,或者人生没有意义。但当你走出来之后,你是时候去反抗,做自己的主人。

当然说点现实点的话,也是我个人觉得没用的话:沉浸在痛苦中不会带来任何改变,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抱怨自己脑子笨,抱怨自己没进重点班,抱怨自己如何如何,呃,不如立刻行动。

也可以去看一个碎嘴企鹅up说的话,关于高考的视频,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