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互联网创业项目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

144
提问者
2023-03-15 15:30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1127回答 1

先预警一下:本文内容量较大,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15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读起来并不轻松。真正让自己成长&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本文最后章节[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16:20.采纳回答

先预警一下:

  1. 本文内容量较大,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15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读起来并不轻松。真正让自己成长&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
  2. 本文最后章节[落地项目探讨]中,包含笔者实操的项目分析,所以含有一定利益相关成分,可以合作但前提是先把前面的逻辑论证部分搞懂;
  3. 看得快、看得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尝试深入思考,凡事多想想“底层逻辑”,很多时候越是追求“结果”,反而越是远离“真相”;
  4. 本文收录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的【思维框架】版块中,若没看过其它文章,可先关注公众号,逐篇阅读,文章不定期更新。

下面开始正文...


知乎上很多此类问题:

  • 有哪些业余赚钱的途径?
  • 怎样在网上兼职赚钱?
  • 互联网有什么副业可以发展?
  • 如何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 互联网有哪些偏门的生意?
  • 互联网有哪些低成本创业项目?
  • 等等等等......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把有些人冲击富了,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为什么看了很多项目,

自己实操却四处碰壁?

怎么才能把项目学透?

这些问题下面的回答者们,

明明都月入几万起步啊,

个个喜提玛莎拉蒂啊,

为啥我就不行呢?

其实不光你们,

我都快信了...

其实大部分

也只是“口嗨”而已,

无非三板斧:

灌鸡汤、打鸡血、画大饼。

让你觉得遍地是黄金,

就等着自己去捡呢。


关注这类话题的人,

到底想知道什么?

关键词是两个字:

网赚。

啥叫网赚?

不管创业项目也好,

还是副业兼职也罢,

引用某大神一句话,

真正网赚就要满足:

  1.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
  2. 合理且合法;
  3. 月入过万。

当然这里所说网赚,

还另外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要人人可为,

门槛低无专业要求,

否则,

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假如你本就是某领域

大佬大神大咖大牛大V,

或者相关职业化专业人士,

如明星、名医、名律师、

企业家、命理师、咨询师等,

想网赚那就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要讲网赚,

就必须大众化,

要么干脆别讲。


看了很多回答,

说什么的都有,

发现大多属于:

“立场先于逻辑”,

却没想明白

赚钱的来龙去脉:

起因---过程---结果

只是一味带节奏而已。

现成项目不算事,

底层逻辑最重要,

所以,

本文前半部分梳理理论,

后半部分介绍具体项目,

想通了理论后才能够去:

鉴别项目、选择项目、筹备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往小了说能避免被割韭菜,

往大了说能少走十年弯路。

理论再强也不如落地实操,

但理论能指引方向,

并可帮助甄别项目,

若抽掉论证的基石,

只能做没头的苍蝇,

盲人摸象瞎子点灯。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

实操项目四处碰壁:

理论没想通则导致

遇到问题不会变通。

虽说理论上说得通,

不一定百分百成功,

但理论都没整明白,

也只能做韭菜炮灰。

所以老王一直坚信:

思路比套路更珍贵。

因为:

  • 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或可避免。
  •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如马云说:

创业者都得靠自己走下去,

如果信有人送你红利,

基本上不会成功。

因为你有极大可能,

会被“轮空”。

相反,

这世上本没有红利,

而当被你吃透了,

就有了红利。

一句话,

打怪升级,

别急着冲锋陷阵,

先把地图解锁跑通。

关子就卖到这,

那么看完本文,

到底能赚钱吗?

能。


本文拆成几个部分,

大纲目录如下:

  1. 《选择项目的切入点》
  2. 《常见项目汇总分类》
  3. 《选品方法论》
  4. 《渠道避坑指南》
  5. 《落地项目分享》
项目选择之【道】: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都需要先确立格局,

这看似虚无缥缈却

决定了成果的上限。

在做任何项目之前,

我永远不会先想着:

随便做做赚点外快?

心里永远想的都是: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誓做全村最靓的仔。

时光荏苒人生苦短,

仨瓜俩枣不疼不痒,

还不够折腾一回的,

实操过的才会知道,

启动个生意有多难,

哪怕是屁大点项目。

人生往往都是一个

求上而得中的过程。

格局够大眼界够高,

才能有野心有动机

有信念有恒心执行,

一句话:

我并不介意一夜暴富,

要有敢于去赚大钱的勇气。

这跟贪婪是两码事。

心里做最好的准备,

同时做最坏的打算,

以最大的眼界格局,

去搏最现实的目标。

就像我在健身话题

的一篇回答中所说:

我永不相信会有哪个

嘴上说“随便练练”的人,

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我也从未见过任何一个

自称“我不想练得太大,

像彭于晏那样就行”的人,

真的练成了彭于晏那样,

哪怕是王宝强那样。

总之,

要干就别扭扭捏捏,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惊恐万状同时满怀梦想,

疯狂地使出所有的力气,

把命运X死在十字路口。


以老王的性格偏爱,

只钟情于两类项目:

  • 一种是【持续型】:

收入不怕少,

成本不怕高,

但重在稳定、轻松、长久,

永远不会过时淘汰,

不会江河日下,

不会占用大部分时间精力,

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如涓涓流水,

厚积而薄发,

温柔而绵长,

随手而为之,

作为基本生活保障,

类似于直销保险从业者

乐于鼓吹的“管道收入”,

这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

需要安全感,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斥资疏通关系只为一个

月薪几千的公务员职位。

此类项目,

强调的是持续性和安全感;

  • 另一种是【爆发型】:

不怕它需要大量付出,

哪怕掉层皮都行,

也不怕它存活时间短,

但一定要暴利高效,

能做就赚,

多做一天就多赚一天,

如怒泉井喷,汹涌澎湃,

一日千里,一本万利,

哪怕昙花一现不长久,

干一阵子也足以让余生衣食无忧,

或者为下一次崛起准备第一桶金,

或者干脆让其产生资产性收入

从而实现第一类项目的效果,

比如买房出租收租金、

买理财产品(非风险投资)等。

此类项目,

强调的是利润性和效率性。

总之,

要么稳定,要么暴利,

小打小闹还累死累活,

而且朝不保夕的项目,

除消耗精力虚度光阴,

再无它用。


项目选择之【术】:

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必选项】包括:

1.安全性:

基本可以理解为合法性,这个好理解。黑产灰产固然有大批人在做,我们不做不是因为没那个能力,而是没那个胆量和侥幸心理,再暴利也不心动,擦边球也不行,没起火的都是没做大的小鱼小虾,做大了虽然挣钱但大概率会起火,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虽然不是每个都起火,但机会成本也是成本。就像抢银行,五千块搞把仿制枪,五千块收辆黑车,五块钱买个丝袜套头上就可以干了,看起来一本万利,实则性价比极低,因为:巨大的风险成本,会把回报稀释的连毛都不剩

2.可控性:

也就是靠谱程度,或自主性,这一点比较抽象,是相对于随机性和偶然性来说的。项目大也好,小也罢,一定要能够自主可控,这一点很重要。再小也是自己的项目,副业也是业,你是庄家,你是负责人,而非马仔,这点做不到,就不能称之为一个项目,否则不如直接去打工,还落得个省心清净。最重要的是,只有拥有自主性可控性,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被收智商税、被收割。否则事情很容易变成:

你以为你是这样的:

而实际上,你是这样的:

3.最小化可行:

即是用最少的资源,

以最快的速度去启动。

这其中有资金最小化,

和时间最小化两个维度:

  • 资金维度:资金很重要,做项目一定要像铁公鸡一样压缩成本,但不是为了普遍意义上的“省钱”,不创业最省钱,而是由于另一个原因:大众创业普遍成功率低,低的让人心寒。就如老王我本人,本身悟性还凑合,思想也开放,也很努力,但殚精竭虑不断尝试,依然是挨过的棒子比吃过的枣多的多。但如果我们,就是死不悔改渴望创业,不想上班跪着挣钱,心心念念一心想站着把钱挣了,咋整?没关系,想赢,我们就不断测试,多翻几次牌。54张扑克,想摸大王,就想办法多摸几次,有人第一张就行,有人最后一张才行,但只要次数够多,就早晚能如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做铁公鸡,保存实力,不行就撤,继续下一个,绝不能用所有身家孤注一掷,否则失败的话,会一蹶不振无法东山再起,这就是最小化可行最重要的意义: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省“机会”。当然也不提倡完全一毛不拔,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凡创业乃至副业,一定是先有投入再有产出,永远别想着像打工一样不见兔子不撒鹰。就像打油井,你得先付施工钱开动工程,等出了油,赚的钱能买施工队全家老小身家性命,如果连施工钱都不想掏的话,那就只能加入施工队,上班去呗,不管出不出油,老板都得付你工资,但出了油也跟你没啥关系。人穷不可怕,心穷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至于最大能接受的投入数量,每个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性格,不能统一标准,人各有志,老王的心理账户是最多三个月最多一万元,失败就失败,交个学费买个教训不心疼,再多的话,会有挫败感,对家人有愧疚感。假设真有那种100%一定成功的项目,别说一万,卖房卖车卖血我都干,很遗憾,假设只是假设。
  • 时间维度:有句话叫:“太大了,就会进不去。”不管是创业,还是副业,人们在开始做之前,通常会习惯性去在脑中勾画理想的目标,宏伟的计划,这是对的,也是人之常情。就像前文所讲,要具备一定高度的眼界和格局,这样才能有动力去落地执行,不怕艰难不惜折腾。但绝对要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景可以很伟大,但过程一定要接地气,每次的执行都需要步步为营看到成果。十米之高台,固然是居高声自远,问题是很难跳上去,但如果能够把它分成十份,十个台阶,就能一步步来,最终登顶。特别是创业领域,很多人习惯于痴迷于各类“idea”,常拿“小黄车”、“共享充电宝”、“抖音”等这些里程碑式改变时代的“点子”作比较,也经常盯着36氪、IT桔子等这些互联网创业平台,看又有哪些创业公司拿到融资了,幻想发现趋势风口自我意淫,到最后,点子也只能是点子,意淫也只能是意淫,正是因为“太大了”而导致“进不去”。即便是点子绝妙,资金充足,这类东西想要看到盈利,也得猴年马月了,且其中还伴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变数,有部美国电影叫《蜂鸟计划》很好看,就是典型案例。所以,格局要大,但并不提倡盲目的“假大空”,而是:一定要找到一个,一针扎下去就能见到血的点。除了盈利,其它层面都是浮云。挖不动的坑就别挖,毕竟初期你是一个人,否则耗尽力气,挖出个粪坑,感动了自己,笑死了别人。要知道:高手做事,过程简单,结果粗暴,变数最少。


【可选项】包括:

1.积累性增长性:

有个概念叫做:大后端效应。

意思是通过前期的积累和增长,

而使项目逐渐出现越做越轻松,

体现出“复利”&“杠杆效应”,

越做越大的现象

比如,

  • 运营一个公众号,随着时间推移,粉丝越来越多;
  • 建设自己的团队,随着时间推移,规模越来越大;
  • 经营产品的客群,随着时间推移,销量越来越好。

因为:

  • 青蛙跳得高,也跳不出深井,因为每次都从零开始;
  • 蜗牛爬的慢,但迟早能上岸,因为从来都不会退步。

即是: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这不是鸡汤,是事实。

2.自动性:

不管承认与否,有个残酷的事实是:职业也好、创业也好、副业也好,只要是靠人力来产出价值的事物,都是吃青春饭,没有例外。体力、脑力、精力,凡是人力,都不值钱,只不过体力相关的吃的时间短些,脑力相关的吃的时间长些罢了,因为人会累、会老、会生病、会倦怠。所以,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人力,而是依靠系统。

啥是系统?这个很宽泛,大到公司,中到团队,小到自媒体,都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帮助赚钱的系统。拿最小的自媒体做例子,假设推广一款产品,其各维度的基本信息、功效亮点、使用方法、售后保障等,完全可以发布在自媒体上,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去寻找目标客源,引导其看到该自媒体,而不是每接触到一位目标用户,都苦口婆心的去做讲解员,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口干舌燥一字一句沟通到地老天荒。

如果是公司、团队的话,就更好理解了,亲手测试可行后,把方法流程交给他人来操作,自己只需管理团队、把握大方向、寻找测试更多方法即可,你是舵手,不是水手。虽说是我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完全可以本着批判的精神,去榨取员工剩余价值嘛,只要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存在,剥削就会一直存在。

建立系统的目的,即是让系统当做发动机帮助人来赚钱,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人肉发动机,人停了,项目就停了,永远是用时间精力体力换钱。但有了系统,大也好小也罢,可以代替双手和人工,甚至能脱产,把人解放出来去做更酷更有意义的事,就可以实现下面即将讲到的目的,即可复制放大性。

3.可复制放大性:

前文说,当有了自己的系统,便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那自己去干什么呢?当然是去改良优化、扩大升级、复制裂变已有系统。前面说到建立系统,听起来高大上的遥不可及,其实真没那么神秘,只要能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盈利,哪怕利润再微薄,都是个好系统,因为系统即是机器,是机器就能做到:标准化执行。而只要能做到标准化执行,就一定能放大或复制更多的机器,实现扩大产能的目的。

其实这也正是互联网项目的迷人之处:想盈利固然有难度,它要比线下打工挣钱难得多,但一旦摸到门道掌握了思路,可能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线下打工一年赚的钱。因为只要在小范围内,验证了产品市场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可以说能够几乎无限放大,谁叫我们生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国家,一共就那点面积那点人口,想做大做强也没有那个条件。

1.产品类

这类最常见、最普遍、最万能。产品流派,俗称“卖货的”,是老王过去最忽视的,也是如今最推崇的。以前忽视是因为觉得流于平庸、陷于竞争、不够“偏门”和“套路”,但经历无数项目后发现,想长久持续的赚钱,没有产品作为依托,只依赖于那些所谓“套路”,基本都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关键是:怎样去以辩证的思想,去选择一种产品怎样去以标准化、持续化、规模化的方法,去推广这种产品

这其中:

  • 推广很重要,因为“卖东西并不难,难的是把东西卖出去”;
  • 选品很重要,因为“产品自身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好不好卖。”

“卖的出去”这四个字,对产品来说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最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难题。若这个问题能得以解决,则百事大吉高枕无忧。

也只有通过产品的形式,

才能涵盖满足上一章节中所述的:

  • 安全性;
  • 可控性;
  • 最小化可行;
  • 积累性增长性;
  • 自动性;
  • 可复制放大性。

所以,本文将以大量篇幅围绕产品模式,来讨论网赚话题。

2.服务类

即是通过自身技能,在网络上“接活儿”,用“兼职”二字来描述会更加贴切。如图片PS、视频编辑、代做PPT、代翻译、服装修改零活、头像设计、占卜起名、甚至代写作业等等,这种服务于甲方的形式,最大的短板是:效率低下。除非是那种收割怨妇动辄几万的“情感挽回”这种高客单价暴利服务。严格来说这不叫网赚,而是兼职,本质上也是出卖劳动,根据专业技能的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下图贴个有趣的,艳遇需谨慎,聊天需正经,因为没准是钓鱼,看这销量:

3.苦力类

即是出卖劳动力,出卖时间精力。这种“工作”典型的代表即是“打码”。这种打码的工作,堪称傻瓜操作之最,效率低下之王。这么说吧,一个家庭主妇,生活之余打码一年,都不一定能把当年电费挣出来,水费还差不多。优点是人人都能干,且不用投资,缺点嘛,就光效率这一条,就能把这类“项目”给排除掉。它的利益链是这样的:

4.做任务类

这一类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技术含量,收益也稍高一些,以游戏代练,以及各类平台、APP下载注册为代表。网络上有数不清的此类平台,倒不是不可信,只是性价比低到一定境界。此类平台,是网络上被提及最多的。较典型的一种,类似枪手,关键词是:虚拟运营。各品牌或平台,想发展壮大,首先需要活跃人气,但没有知名度就不可能有人气,没人气哪来知名度?这是个悖论,类似于:没有蛋就孵不出鸡,没有鸡哪来的蛋?所以就会雇水军,模拟真实用户来增加活跃度带动人气,这种策略即是虚拟运营,会派出一些任务等人来做。特别是网游产业,看上去很多人玩,但其实是虚假繁荣,否则怎么诱惑你充值?这种项目,有很多人组建团队来做,类似刷D那种。本打算详细说说刷D这事,但骗子太多话题太敏感,就不多言了。

5.薅羊毛类

这个都知道,就是到处占便宜捡漏,要的是一颗不嫌钱少、不怕折腾、持之以恒的心。一般是以各种“线报群”的形式存在,发布羊毛信息,当然也夹杂着广告。就像一场博弈,你把它当羊毛,它把你当韭菜,看谁撸的过谁:

老王知道有个人,雇了些人把“薅羊毛”这件事公司化规模化,再借助一些相关技巧和批量操作软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2017年AR实景红包那会儿,一天就撸几千块,2018年的支付宝活动,几个月撸了80万,21世纪最缺啥?人才。

6.搬运类

即是把A处的东西,复制到B处盈利。比如把购物网站特价商品,加价搬运到闲鱼上卖。当然也包含虚拟资源,最极端的例子,是YouTube上有个“B站搬运工”,人如其名,他真的就只做一件事:把B站的视频下载下来发布到YouTube靠播放量赚佣金。天长日久,靠量取胜,月收百万。也不用羡慕,这涉及到选材、执行速度,还有操作规模等,还要研究一下YouTube的佣金模式,甚至运用一定的SEO思维,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复制的。同理,也有人专把知乎上好玩的答案截图发到微博上,比如下面这位:

7.推广员类

此类项目,即是以类似中介的形式,帮助商家推广产品,从而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以淘宝客为代表。怎么说呢,这种形式对商家来说,是个好点子,本质上是计件分佣的CPS模式,成了单才给佣金,没有风险,且网民数量众多,相当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推广员”。

但是,这对从事该活动的“推广员”来说,实在是很鸡肋。但凡推广商品,就一定需要客流量支撑,想拿佣金就必须持续引流,但话说回来,假设我有能力持续引流,干嘛还去推别人家的东西赚零钱?有那个能力,干嘛不自己当老板,起自己的盘,卖自己的货?

这种模式,也就适合两类人群:一类是那种本身就拥有一定流量来源的人作为副业来搞,比如各网站、各自媒体、各IP、各文字工作者等;一类是那些拿到些蝇头小利就能满足的学生党、家庭主妇们,而且一般这类人也只能做一小阵子,等自身原始的流量(比如朋友圈)枯竭了,也就停了。理性探讨,说的比较直白,话粗理不粗,大家领会精神即可,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8.信息差类

本质上就是出卖信息:你不知道的事,我知道,想知道吗?给钱我就告诉你。比如,怎样解决XX问题?如何实现XX目的?一般在技术领域、商业领域,以及咨询领域比较常见,老王就曾经花六百元,向对方索取了一个某国外专业网站的域名,对方动动手指,复制给我,六百元到手,这就是信息的价值。但前提是你得在某一领域内,掌握一定高价值的信息,能帮助别人解决某些实际的问题,有一定门槛。当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也人才济济,能找到取巧的办法,比如:找来些相关法律书籍,把身份、头像什么的包装一下,在某些平台上,自称律师接受某些特定领域的网上咨询,比如专门指导离婚案等,扔几句法律条文过去,实在不行临时翻书呗,这活儿也熟能生巧不是?真律师也不是在娘胎里就自带资格证书的。

9.写作类

说白了就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写手的一种,靠输出内容来换取价值,收入跟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成正比。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等等,总之就是各种号,有这么多呢:

但,我老王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能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坑吗?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导致写手这个行业,基本垮了。取巧的做法是,先大量购买能够直接盈利的转正号,再雇人大规模批量洗稿操作,流程化+批量化。劣币驱逐良币,认真写都不如那些投机取巧的推手们赚得多。如今已经红海得不能再红海了,写的人比看得人还多,赚个毛线?况且平台越来越多,受众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最要命的是,抖音的横空出世火遍全国,夺走了相当大一部分文字类受众注意力,毕竟国民总时间是一定的。抖音最划时代的价值是什么?它成功的把出内容的能力门槛,降为零。从此,全民都有了出内容的能力,谁都能来上一段,别说人,狗都能。

10.社群类

啥是付费社群?就是:我们的群怎样怎样,能给你带来XX好处,来进我们的群吧,但需要交群费。大致分三类:

  1. 内容型社群:靠输出专业性内容,来提供价值,一般来说都和资源、行业、技术相关;
  2. 关系型社群:一般是在某些行业内部,由从业人员或相关人员组成,主要用于人脉的搭建,从而实现资源的互换或互补,互惠互利,资源整合,类似于行业交流俱乐部,取长补短狼狈为奸呗;
  3. 产品型社群: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粉丝为主体,衍生发展出的线上社群,像【小黑裙】、【大卫之选的咖啡】、【谦益农场】等,就是典型的产品型社群。

群费一般按年收取,从几元到上万元不等。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1.课程类

本质上就是搞知识付费项目,前几年也算是个风口。啥是知识付费风口?即是:全网已经达成共识,想获取相应的知识,就有必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艾瑞咨询】称: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此类平台有喜马拉雅、分答、得到、千聊、虎课,包括知乎live,太多了。这类项目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深,东拼西凑整理一套课程,转成语音或视频形式即可上架,销量好不好,就看手中资源和营销手段了,也可以找商业化推手联合推广炒作,赚了钱再分赃呗。也跟付费社群项目一样: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2.流量类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不论线上线下,这是商业的共识。任何生意,只有通过客流量来支撑,才能实现商品流通、产品变现。于是这时,流量本身也成为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流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词汇,但“卖流量”这种生意,绝对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信息时代之前,大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LED屏幕,小到街边广告牌、电线杆小广告等,本质上都属于流量生意,流量越大价值越大,就像各地方电视台广告费加起来也没中央电视台价格高,就是因其流量巨大、天大、世界最大。而互联网时代,流量最大的是啥,肯定是BAT了,虽然B是通过搜索引擎,A是通过购物平台,T是通过社交软件,但本质是相同的,堪称中国最大三家广告公司,世界最大三家流量贩子。那么,作为个人,能不能卖流量?能,只要你有流量,就能出售。微信号、公众号、APP、网站都可以,知乎也可以,比如前阵子有人私信问我接不接点赞任务,一个赞80元,就是因为我账号有一定粉丝和流量。最多的形式是公众号形式,输出内容、汇聚粉丝、产出流量,这也是“内容创业”很重要的变现形式之一,但门槛高,周期长。卖流量的行为,俗称“接广告”,而买流量的行为,业内黑话叫“派单”。

13.其它杂耍类

此类项目的共性是:乍一看,哇,真是机巧万端大开眼界啊,原来还能这样赚钱!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执行起来就会发现,全都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不但很弱,而且很蠢,一句话: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老王的见解是,凡是以套路为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都没有搞头。因为套路这东西,是最靠不住的,传播最快门槛最低,更何况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套路,都是那些已经公开的套路。说这类项目华而不实,“华”是由于人们通常乐于杜撰、意淫此类歪门邪道,使其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实际上大多是屌丝幻想或庄家吸粉手段罢了,“不实”是因为互联网发展至今,日趋成熟规范,江湖格局尘埃落定,到处是玩家,到处是资本,到处是监管,都快算作“传统行业”了,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不像前些年,东拼西凑一套减肥/赚钱/泡妞电子教程,再挂在搜索引擎上投SEM竞价广告就能日入过万了。一句话,时代使然。但这也并不代表互联网已无用武之地,而是说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核心价值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去踏踏实实有章可循的运作,而不能简单粗暴的依赖于所谓“偏门套路”。任何行业都是:玩票的干不过钻研的,投机的干不过修炼的,兼职的干不过全职的,业余的干不过专业的,野路子干不过方法论。


综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

各种网赚项目眼花缭乱,

其实无非这些分类,

想到后再补充。

初入互联网,
了解到网赚,
你会觉得,
真是技巧纷呈,黄金遍地。
它就象是一台
现代电子仪器的面板。
每当你按动一个按钮,
面板上都会有一盏彩灯
发出美丽的光芒。
然而那彩灯背后的线路
究竟是怎么连接的?
天晓得。
只有当你反复地按过许多次按钮,
发现除了彩灯闪耀之外
再不会有别的反应后,
你才明白过来,
原来那面板后面的操作系统
根本就不工作。

互联网发展至今,

日趋成熟规范,

江湖格局尘埃落定,

  • 到处是玩家,
  • 到处是资本,
  • 到处是监管,

都快算传统行业了,

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

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

越是侥幸心理想投机,

越是看啥都像是机会,

连锁加盟、微商、网赚、虚拟币……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把有些人冲击富了,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当你被一茬茬收割,

各类项目兜兜转转

走过了多少次弯路,

频频四处碰壁之后,

才能彻底领悟:

想要持续的、大量的、稳定的盈利,

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PS:

这里所说的产品,

不一定是实物类,

  • 虚拟类产品也是产品,如课程、资源等;
  • 服务类产品也是产品,如美容、理发等。


产品盈利的方式,

最基本,最普遍,最万能:

  • 问:为啥要做项目?

答:当然为赚钱。

  • 问:钱在哪里?

答:别人兜里。

  • 问:别人凭啥掏钱给你?

答:当然是,用我的产品来换。

这就是产品的意义:

  • 是“掏别人兜里钱”的工具;
  • 是“你和他人腰包”之间的桥梁;
  • 是决定“货币流向你账户”的理由。

套路如刀法,

产品则是刀。

套路再花哨,

若手中无刀,

无法去破防。

不但要有刀,

且刀要犀利,

要刀刀见血,

再辅以刀法,

一招鲜吃遍天,

即可笑傲江湖,

进能屠龙弑凤,

退可提前退休。


所以,

选产品,

如选刀。

刀选不好,

盲目横练,

永无成效,

白送人头。

选品之功夫,

远重于推广之技术,

能决定网赚之成败。


那么,

什么样的刀才是好刀?

什么产品能势如破竹?

那就来:

用方法论之思路,

解选产品之难题。

如果,

以100分为标准满分:


刚需性(10分):

情怀固然美好,

就像一杯美酒,

但永远没有

刚需的白开水解渴,

况且情怀这东西

很矫情很脆弱,

不稳定不持久不可控,

也许时间/环境/心态变了,

情怀也就无影无踪,

但刚需永远是刚需。


暴利性(30分):

产品的推广,

永远离不开客流量的问题。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是生意赖以生存的血液。

这已经不只是互联网常识,

也同样适用于线下。

有一个营销概念:

经典的“漏斗模型”。

除了垄断行业,

谁都不可能

搞定所有人

使成交率100%,

所以想要增加业绩,

需要从展示量入手。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假设:

10000个人看到我们的产品信息,

1000个人有兴趣了解信息,

100个人有意向来咨询,

10个人付款成交,

即是:

  • 10000次展示量=10单成交量,

同理:

  • 20000次展示量=20单成交量,
  • 30000次展示量=30单成交量,
  • 40000次展示量=40单成交量,
  • 50000次展示量=50单成交量,

......

所以,

营销的核心,

永远是“有效流量”,

设法扩大漏斗口径,

从而实现增收。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懂。

但为啥把流量放到“暴利性”中来讲?

因为很不幸,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

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

越来越难获取。

业内人都明显感觉得到,

称之为“互联网的寒冬”。

中国网民已经见底,

能上网的都上了,

虽然保有量庞大,

但增幅放缓不再粗放,

野蛮增长的红利期已过。

所以,

我们就需要:

最大化利用流量,

使其以一当十,

让每个流量都值钱,

产出最大价值。

只有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能比较抽象,

那就打比方:

假设你有十万个流量,

你的目标是赚一百万,

怎么办?

  • 是让这十万人,无差别每人掏10块钱容易?
  • 还是从中筛选出一千个比较投缘的人,每人掏1000块容易?

当然是后者。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既然流量吃紧,

那就从转化率或客单价入手,

同样吃香喝辣,

这就是选择高客单价暴利产品的意义。

注意这里讲的“暴利”,

是以“高客单价”为前提的暴利,

因为,暴利又分为“伪暴利”和“真暴利”:

  • 前者是由于产品价格的低廉,过于“不起眼”,而造成“受众懒于、羞于或不屑于去计较、追究其实际成本”的现象,展现出“伪暴利”的特征。举最常见的例子:十几块钱的老醋拌黄瓜,二十块钱的奶茶,都算是很“暴利”;
  • 后者是由于产品本身的刚需属性和稀缺属性并存,并带有强烈的信息差 {MOD}彩,从而展现出“真暴利”的特征。举例:偏僻地段的修车补胎,高端人才的中介猎头等。

谈到暴利,很多人乐于举一些“伪暴利”的示例,纯属抖机灵。因为此类“暴利”,没有从客单价入手,而只是从利润比例上来计算,即便利润率超高,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因为十块八块的东西,就算它是利润率100%的“全利”、“纯利”,又能如何?客单价在这摆着呢,你得销售多少数量,才能达到预期营收?你需要多少客流量,才能支撑你去达成这个数量?况且流量本身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纵然理论可行,问题就在于很难获取足够的流量,别说“暴利”,就算你“薄利”,也根本做不到“多销”。

敲黑板,

再强调一遍:

  • 互联网严冬来临,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难获取;
  • 我们需要最大化利用流量,使其以一当十,让每个流量都值钱,产出最大价值。


稀缺性(20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差异化,差异化,差异化。

  • 如果说商场如战场,商人是战士;
  • 产品就是战士的枪,制胜的关键。

没有枪就去打仗,

或胡乱拿一把枪,

都是必败的成因。

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就像敌我双方标配的枪,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交战起来胜负各半,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或者说,

根本没有赢家,

都属于失败者,

都是炮灰罢了,

即便有幸活下来,

也只是苟且偷生,

操着卖白粉的心,

赚着卖白菜的钱。

越想着随大流“跟上趟”,

越容易沦为乌合之众。

传统行业之所以迷茫艰难,

正是因为已经被前人们

硬生生搞成了红海,

巨头盘踞+马太效应。

即使产品暴利,

即便你有钱、有经验、有资源,

也是举步维艰。

注意,

现在已经9012年,

淘宝、微商这些所谓

“互联网行业”、“新兴行业”,

也早已沦为红海,

也变成“传统行业”。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明知是红海就一定要

躲着走,绕过去。

市面上大路边的产品,

大都同质化严重,

看似有需求但都在抢占份额,

咱又算哪块小饼干?

不要做着相同的事,

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需要的是“破局”而非“守局”,

越扎堆越无法破局,

也就是老王常说的:

  • 大路固然宽敞,地上有一分钱,也轮不到你捡,因为人潮人海挤破头;
  • 小路虽然孤独,一路别致风景,皆为你而绽放,因为没有竞争独自嗨。

一定要有“局部垄断”的概念,

打个比方:

如果你卖“狗”,

受众不但需要考虑:

我需不需要一条狗?

更要命的是他还要考虑:

到底卖谁家的狗?

但若你卖的是“像猫的狗”,

受众不买则已,

要买必买你,

因为你在小范围内,

实现了垄断。

而且,

这里讲的稀缺性,

是以刚需性为前提的“蓝海”产品,

脱离了刚需性,

也就谈不上稀缺性,

充其量算是“偏门”或“亚文化”,

凡是偏门,

一定不是刚需。

另外,

之所以追求稀缺性,

也正是为了保证

前文提到的暴利性,

不稀缺,

怎么可能暴利?

可流通性(30分):

意思是:

不管啥产品,

你得能卖的出去才行。

这也是选品环节中最重要的要素。

人们做生意,

常规的思路是:

  1. 先根据市场需求选产品;
  2. 再制定针对性销售策略。

但这种方法往往伴随着失败,

“卖东西”这件事本身并不难,

难就难在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

所以,

很多人开始慢慢觉醒,

干脆把顺序颠倒过来,

先不管其它因素,

干脆什么好卖卖什么,

因为产品自身的属性,

很大程度决定了它的推广效果。

也就是说,

先确定哪些产品自己能卖的出去,

再考虑具体的最终选品。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的鸡。


便捷性(10分):

做产品不是找麻烦,

一定要方便快捷。

如果产品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就永远无法实现规模化,

比如:

  • 售后服务、
  • 技术支持、
  • 客群维护等。

最好是:

一次性接待,

收款成交不废话,

钱货两清各忙各的。

如此才能

有效率有速度,

产能无上限/瓶颈/天花板。

也只有这样,

才可达成本文第一章节:

《选择项目的切入点》中提到的:

可复制放大性。

就好比

同样是江湖郎中,

扎针灸的普遍不如

卖药的赚钱速度快,

因为

  • 扎针灸时间成本高,每天的接待数量有上限;
  • 而卖药的只需做好推广,销量再多也能照单全收,一单是卖一百单也是卖。


以上即是一套简单的

“产品打分系统”。

有人问了:

这是要命吗?

又得刚需,

又得暴利,

又得稀缺,

又得便捷,

还得可流通,

真有一百分的产品吗?

有的话我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

人人都知道,

那还叫稀缺?

下文会讲到。

正文之前插一句:

创业营销这类话题,

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不同于自然科学范畴:

  • 自然科学讲求的是精确;
  • 社会科学讲求的是概率。

所以不排除小概率事件。

也别拿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有一个亲戚系列”、

“我有一个邻居系列”

那套万能说辞来杠,

这根本没啥说服力。

BAT那些伟光正大企业,

照样有关起门来干的事,

只是那些操作不为人知,

别只看到A面看不到B面。


开始说正文,

下面列举各大坑,

作为排除项:

电商系:

1.务必要避免,去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做产品。不是平台不好,而是一般人根本玩不转,也玩不起。时至今日,那已经是大公司大团队大资本的专属财路。以淘宝为首,C2C起家,而后卸磨杀驴,抑C扬B,一时间怨声载道哀鸿遍野,从此再无C店传奇。

平台固然自带巨大流量,但可惜,那都不是你的。这严重违背了前文所述原则中的“可流通性”,因为没有流量。要流量也行,得有钱,还得有技术。烧钱推广呗,直通车、钻展、首页、首焦、跪小二...光有钱就行了?老王认识一对东北小夫妻,强强联合的富二代,手里拿着近千万去江浙沪一带壮志凌云做电商,半年后空手而归还欠一屁股债...因为光有钱没技术也不行,钱白花了。那怎么才能有技术?这么说吧,士兵的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电商推广的技术是用钱砸出来的。没个几百万练手,很难学出来,而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一般也都不是用自己的钱练的,操别人的盘,练自己的手呗,垮了再换一家打工。

有人说,可以找代运营公司托管。基本可以别幻想了,代运营遍地都是,但真有技术的万中无一,真有的话也顾不上管你。也别信什么号称能签什么对赌协议,电商代运营行业常玩的花招,是与十家店铺签保底协议,总能从两三家虚报推广费赚钱,再从两三家本来产品与市场就对路的赚钱,最后实在不行,可以嫌你穷逼推广费不够推卸责任,不给,你死赔,给了,赔死你。代运营就像是金融业搞风投的套路,投上一百家,明知道大都没啥希望,很可能是炮灰,但只要有几家腾飞起来,就能赚。

当然不是唱衰整个电商行业,而是说只有大佬们才行,因为有钱,因为专业,缺一样都玩不转。就比如,如果你像知乎@烟台海参哥那样,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即便在圈内,也称得上资源上乘,照样日进斗金,去看下他的一些文章,知道了什么叫“行业壁垒”,也好让自己死心。就算是马云本云,亲自登门来忽悠,也不进场。即便是那种电商大鳄,破产出局的也遍地都是,你看到的能留下的那些,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的错觉。

再说说拼多多,这个不需要很多钱,也能有一部分流量,批量注册搞“店群”的大有人在。但做了就会发现,好不容易看见一点盈利,都不一定够平台以各种名义罚款的,人送诨号:罚多多。真的严重怀疑,拼多多其实是靠罚款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

所以,真进了坑才知道:买家眼里的购物平台,永远是惬意的休闲之地,琳琅满目歌舞升平。而对于那些商家来说,则是血肉横飞你死我活,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的修罗场。

2.不但要避免去上述平台做产品,而且要避免做一切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的产品,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上述原则中的“稀缺性”。淘宝上动动手指跳出来一大堆,废寝忘食也挑不完,担保交易能退能换,还能享受上帝待遇,携好评以索赠品,凭啥找你买?

也别扯微商的那一套,所谓“精耕细作”、“顾客维系”、“情感互动”,那都是忽悠代理的。割肉搞活动也不行,顾客都是白眼狼,就像婊女:骗吃骗喝,裤子不脱,每个人都是羊毛党。以 {MOD}事人者, {MOD}衰而爱驰,有便宜占舔着脸来沾光,没便宜占不拉黑就算良心。况且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类免费领这领那的信息狂轰滥炸,受众已经麻木的都快成植物人了,嗨点太高,就算你割肉,人家还指不定嫌你肉腥呢,何况把你剐了才能出几两肉喂饱几头狼。

所以去你的吧,干脆老子不跟你们玩了。不想通这件事,保证做任何产品都举步维艰。其实这一点,最先开窍的是一部分微商们,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他们知道自己累死累活天天囤货、发圈、招代理,也绝干不过淘宝上正规产品海量商家,于是转换思路,专卖那些淘宝上没有的货。有什么货连万能的淘宝都没有?也只能是那些违禁的灰产/黑产,像高仿A货、管制刀具、电棍、sim黑卡,甚至假烟、身份卡套、迷药等乌烟瘴气的东西,最先开窍的那批人,倒也大赚了一笔。当然,这里是举例探讨思路,不是鼓励大家去效仿,因为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安全合法。

囤货系:

此类模式,大量存在于微商行业,可谓割韭菜利器。OEM一款商品,起个盘就开始忽悠代理囤货了,起码在我老王的微信里,就好几个“XX品牌创始人”。信不信,即便是在微商已经没落的今天,那些稍有规模的“品牌”,每年也能压出去几亿的货。

想来此种模式的鼻祖,不就是安利嘛,都是人家玩剩下的。怎么,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了?美其名曰“让消费者拥有经营权”,本质就是转嫁风险。我并不反感“拉人头”的方式,我只是极度厌恶那种,拼命洗脑号召囤货的做法,那是不顾人死活的人血馒头。有人抬杠,说安利只要是你推荐的会员,直接到店里拿货,你就有佣金,根本不用囤货。骗鬼呢?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傻子装业内人,要么是业内人装傻,真指望这种方式赚钱而不囤货的话,养条狗都能饿死。微商的“一件代发”也是同理。

说到底,还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囤货越多,进价越低,利润越高,这算法谁都能懂,但前提是囤了货,你得能卖的出去。表面上看,是看各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但其实老王并不认为发朋友圈的推广模式可行,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产品自身的问题。其一,微商遍地都是,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带货信息到处都是,受众愈加麻木,这已经不是“流量思维”和“漏斗模型”所能弥补的了;其二,本就是三无产品,受众们也愈加理性,慢慢意识到:要购物,还是去专业购物平台有保证;其三,产品严重同质化,都集中在某几个暴利的品类,比如美妆类、养生类等,甚至N个“品牌”的货,都来自于同一家工厂,只是换个外皮。

参考上一章所述的选品打分环节,此类产品得分很低,暴利只是算法上暴利,实际上滥大街不值钱,即便能卖出去,也已经沦为苦力活,出卖时间精力换个辛苦钱罢了,甚至远不如打工性价比高。

坐商系:

即是开实体店。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根本不用多说。老王见过一家祛痘中心,营业收入除去运营成本,大概盈余12万左右,然后年底一交房租,一分不剩白忙活。每天忙的跟狗一样,实际没赚一分钱。而房东躺在家里,喝着茶逗着狗,一年12万入账,你还想做去实体吗?


有人急了:

把这些方式都排除了,

那还咋卖?

老王的意思是:

不管咋卖都行,

就是不要指望上述途径卖。

或者说,

别寄期望于

上述的平台模式

以及号称的红利,

最终还得靠自己。

发挥想象力,

不拘泥形式,

不依赖大腿,

免费的东西最贵,

捷径是最远的路。

稍后就会提到:

平台也好模式也好,

都只是盈利的工具,

而不是万能的钥匙,

高潮不在于套路,

而在于产品本身。

  • 产品对路,可以有一万种营销方法,条条大道通罗马,变着法的卖;
  • 产品不对,纵然你套路到地老天荒,也依然寸步难行,拍着脑袋愁。

一切正常的东西都是假的,

包括人们的人生。

人生哪有规则可循,

都是哄孩子的把戏,

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去思考。

不破,不立,

破了规则,

再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你就是主。

一句话:

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不要受制于思考定式。

举个例子,

老王所知道的

一个最为诡异,

最匪夷所思的项目,

是一个做文玩的团队项目,

此项目并非出自老王之手,

但即便是营销出身的老王,

也叹服于其套路之稳准狠。


文玩这东西暴利不假,

但前提是找到有缘人,

  • 若看对眼,十万八万都买,
  • 若不对眼,十块八块都嫌。

所以关键是怎么才能够

找到投缘的客户卖出去。

他们是这么玩的:

1.

找来一批学生或闲散人员,

收买他们用身份证注册淘宝店,

因为C店注册是有数量限制的,

于是手上有了上百家C店;

2.

分类上架各种文玩产品,

如玉器、手串、奇石等,

拍摄精美的文案照片;

3.

接下来才是最骚的操作:

每件产品都标该类产品的

全网最高价。

我没写错,

你也没看错,

不是最低价,

是最高价。

详情页面里留微信,

或加在图片水印上,

类似于:

“了解更多好货,

可加XXX看视频展示”。

4.

于是就引来一些客流,

以微信方式接待了。

为啥这样也能引来客流?

这也是该套路最高明之处,

也是最精华、最“破局”之处:

真正痴迷于文玩的人,

其兴趣绝不仅限于购买,

更痴迷于欣赏、长见识。

所以发烧友们会因为好奇,

而通过按价格排序的功能,

找到品类中最牛的那一款,

去看看到底长啥样开开眼。

假如你是小叶紫檀手串粉,

你不好奇最贵的货长啥样?

于是自然就看到了该信息。

此种方法吸引来的顾客,

无非三类:

  • 极度有钱的;
  • 极度痴迷的;
  • 既有钱又痴迷的。

绝对保证顾客质量和高净值,

那又怎么能保证顾客数量呢?

别忘了,

人家有一百多家店呢,

各类产品,各种型号,

每天加过来的看客源源不断...

5.

你以为这就完了,

就可以在朋友圈卖货了?

no no no,人家才不卖,

都是每天晚上准时拉群,

拉群干啥?

当然是:拍卖。

于是乎,

每天都有一群

发烧友聚集在群里,

摩拳擦掌翘首以待,

等商家公布宝贝视频,

全方位展示成 {MOD}、质地、品相,

配上唯美的说明文案,

要眼福有眼福,

要氛围有氛围,

纷纷出价竞标,

水到渠成罢了。

何况商家还特意在群里

安排几个“托儿”,

价格不如意时,

适当哄抬一下,

等到了火候儿,

大概是进价N倍时,

适可而止落袋为安。

顾客带着自豪感兴高采烈收货,

商家揣着满足感关起门来数钱,

你情我愿皆大欢喜一片和谐。

拿到货的对商家更加信任,

遗憾拍不到的也扼腕叹息,

发狠决定下次绝不再犹豫,

因为视频拍卖会每天都有...

唉,

比不了比不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就这么个项目,

除去产品成本

以及员工工资,

月赚百万信手拈来。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在做,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兴致有点上来了,

索性再讲一个,

案例来自于某大神:

2017年左右,

很多网赚自媒体

都在推一个项目:

  1. 微商号推假大师;
  2. 假大师免费算命;
  3. 收费才能看详批。

很多人照葫芦画瓢,

但却始终收效甚微。

为啥?

因为野鸡命理师

没有背书不权威,

且微商粉丝池内,

屌丝居多价值低。

怎么“破局”?

于是有人开始这么玩,

抛弃屌丝受众,

转而面向企业人群:

1.

网络上找个厉害的“大师”,

为其开设一个公众号,

发布风水理论、顾客案例等。

2.

通过各企业名录网站:

  • 企查查http://qichacha.com、
  • 天眼查http://tianyancha.com、
  • 启信宝http://qixin.com

联系各地的初创企业,

自称XX中华风水协会,

并称在举办活动:

2888元可以请大师

视频远程办公室堪舆,

送大师手制风水摆件

(1688网200元批发)。

3.

对方若无意向,

就推大师公众号,

关注免费领:

堪舆秘籍电子书一本。

对方关注公众号后,

自动回复客服微信,

说加大师徒弟领取……

电子书里夹带堪舆介绍

以及500元代金卡,

限领取后一周内使用。

每月群发升级版电子书,

并跟进堪舆意向。

4.

在58同城上联系各地的

工商注册/税务服务公司,

建立合作:

只要推我们

可拿走50%销售额。

而作为初创企业这样的“大韭菜”,

  • 一来资金充足,否则谁敢开公司?
  • 二来雄心勃勃,都想图个好彩头。

于是,

一套流程一个员工,

首月流水就达23W,

除去大师提成8W、

员工工资2W,

纯利13W到手。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在做,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拿这两个项目举例,

不是推荐大家效仿,

而是阐明那个道理:

一切正常的东西都是假的,

包括人们的人生。

人生哪有规则可循,

都是哄孩子的把戏,

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去思考。

不破,不立,

破了规则,

再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你就是主。

一定一定,

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不要受制于思考定式。

本篇既是项目探讨,

也是具体产品介绍。

前面四个章节所讲

都是理想化理论,

但要落地实现谈何容易?

就光前文提到的

高客单价+高利润率这一点,

就很难找到符合的产品。

或者说很难想得出:

会有什么人,

本着什么样的动机,

去购买此类产品呢?

老王了解过太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一些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皆没有成功切入上手。

经历了长时间兜兜转转寻寻觅觅,

最终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缘中,

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想过的领域,

To B项目。

回头想想,恍然大悟,

也只有这个领域,

能满足上述选品要求。

啥叫To B?

B是指企业,C是指个人。

To B即是:对商业端,

只要:

过程是商业行为,

结果为赚钱导向,

都是To B。

而与之相对的To C,

即是:对消费端(个人生活消费)。

比如,同样是楼盘,

  • 居民楼就是To C产品,用于生活消费;
  • 写字楼就是To B产品,用于商业盈利。

凡是To B的产品/服务,

自带高价高利润属性,

连国家电网电费都分:

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

同样的东西,

只要是用于赚钱的,

都贵。

不是因为成本,

而是因为用途(动机)。

  • To C的东西,都是用于生活,花钱就是花钱,属于消费品。
  • To B的东西,都是用于商业,花钱是为赚钱,属于投资品。

最近的创业项目大数据分析也说明了这一趋势,

企业服务类的项目占比最高:

根据【网易云】和【IT桔子】的统计数据:

2019年电商创业大幅降温,占比18.35%,

企业服务领域涌进更多的创业者,占比39.43%……

硬件、金融、文化娱乐、本地生活、教育也备受关注。

下图是2019年创业者选择领域的大数据分布图:

这在心理学和人性层面上

解释起来更加容易。

世上本没有好产品坏产品之分,

只有能否顺应市场需求和人性的产品之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

人类有各种欲望,

其中生存欲望最强烈,

放到现代社会就是:赚钱。

不信的话去看看互联网上那些

各种赚钱类话题恐怖的浏览量。

有句话叫:

淘金路上,永远是卖铲的最赚钱。

赚那些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 淘金者赚不赚钱,看能力看资源看运气,机遇与风险并存;
  • 但卖铲的人,永远旱涝保收,稳如老狗。

因此,

赚为了生活而消费的人的钱,

远没有赚为了赚钱而消费的人的钱更容易更有效。

只要是与躺赚沾上点边的,

看下图:

可见,

心理学这东西,

看起来简单幼稚,

实则谁都摆脱不了,

它能直接帮你做决定,

就像一只无形的手,

即便你有心违背它,

潜意识也会把你拉回来。

可以说每一个人

做的每一个动作,

或每一次决定,

都可以追溯到背后的

心理学原理,

这是一种本能,

本能之所以是本能,

正因为其无法违逆,

若轻易就能挣脱掉,

便不能称之为本能。

不论年龄、性别、学历、

见识、修养、意志力,

哪怕你是心理学家也好,

也都逃不过本能的支配,

只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这就是心理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

著名的【冰山理论】:

它指一个人的“自我”

就像一座冰山一样,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

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

却藏在更深层次,

不为人所见,

恰如冰山。

听起来复杂,

无非一句话:

行为只是表象,

而深层次的原因

是各种潜意识的合力效应。

即:

人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主导人的一切行为。

所以:

人性,是暴富的最优解。


正如计算机的编程语言,

越是基础的计算机语言

越是凌驾于高级语言之上,

再高级的计算机语言,

如C++、java、BASIC,

也永远都摆脱不了

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

和计算机二进制之宗法。

同理,

心理本能再强大,

也依然对抗不过

更低级的生理本能:

  • 渴了要喝水,
  • 饿了要吃饭,
  • 困了要睡觉,
  • 冷了会哆嗦,
  • 疼了会挣扎,
  • 累了会停下。

既然无法违背它,

那就好好利用它,

利用心理学,

利用人的本能,

利用人们的人性。

就可以赚大钱、快钱。

把人性研究透彻,

让它为你而工作,

不显山也不露水,

却如热刀切黄油。

最厉害的营销,

永远不是

电视购物频道那种

唾沫星子横飞的

激情澎湃打鸡血,

而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好了,

理论讲完了,

说具体项目。

当我们,

通过选品的大原则,

避开所有看似美好的大坑,

最终把方向锁定在To B领域,

已经把范围缩的很小,

接下来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最难的当然是:

To B的项目,

哪里是个人能做的事?

你想吧,

To B的刚需有啥:

  • 服务类有:工商注册、会计税务代理、商标注册、人力中介、营销策划等等等等...
  • 产品类有:办公桌椅、打印耗材、广告条幅、工装制服,甚至车辆运输等等等等...

其中哪一个是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

就能实现的?

看过无数套路,

考虑过无数产品,

我最终选择的东西,

是一款实物类To B产品:

【AI大数据智能营销笔记本】。

一句话定义就是:

所有行业的营销神器

下文以“神器”二字代称。


神器用于:

通过互联网工具,

软件与硬件结合,

为任何带销售性质的商业行为,

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的帮助,

不论企业或个人,线上或线下,

都能够用来操盘,

获取流量、寻找客源、增加展示量。

因为:

传播内容即是自家产品信息,

传播资源基本上可以理解为

前文漏斗模型理论里提到的“展示量”。

不是“流量思维”吗,

不是“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吗?

那就给你流量,无限的流量,

让你去玩人海战术漏斗模型,

起码在中国还没听说过

“有流量却无法变现”的问题。

为避免广告嫌疑,

具体价格和官方介绍先不赘述了,

价位大概相当一部iphone的价格,

利润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二,

出一台货赚几千,

算是暴利了。


大致原理,

说个大概:

通过各种维度

挖掘目标客户信息,

并用各种方法加到

业务人员微信/QQ上。

为啥加到微信/QQ上?

下图为艾瑞APP指数:

可见,

大平台终究是大平台;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逛一圈下来,

最普适的途径,

也只能是微信/QQ。


实物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无异,

15.6寸规格,windows系统,

白 {MOD}或银 {MOD},不是大厂牌,

配置较普通,但绝对够用。

外观参照:

其核心价值在于:

  • 筛选整合市面上优良的营销软件,并和硬件无缝结合起来,形成简易操作的傻瓜式营销设备;
  • 其中大部分好用的营销软件,单买的话都是按年收费的,价格昂贵不划算,而设备品牌方和这些软件品牌方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类似于团购,将成本一次性计入设备价格之内,一来性价比超级划算,二来没有后续额外费用,一次购买永久使用。

强调一下,

不是那种所谓

爆粉引流软件,

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不是号称突破XX限制

去和平台搞技术对抗。

此类工具的两个铁律:

  • 所有号称能突破微信/QQ加人限制的都是骗子(腾讯的账号,腾讯管着呢,除非是马化腾本人,再怎么吹也不信);
  • 所有需要安装外挂(非官方APP)的都不安全会封号(腾讯技术之强大,监测外挂是基本操作,别心存侥幸得不偿失)。

正确的姿势应当是:

通过电脑批量控制手机,

用正版的APP登陆操作,

且把各项动作设置在

APP各项准则之内,

保证运行不封号。


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下,

选择这款产品的原因,

其实完全就是倒回去,

把前文的思路捋一遍,

就不难发现这款产品

堪称水到渠成,

简直严丝合缝:

  • 安全性:又不是违禁品。
  • 可控性:自主经营,挣多挣少是一回事,但绝不依赖于任何平台。
  • 最小化可行:启动资金万元以内。
  • 积累性增长性:利润空间大,自然可以找人帮推,分佣就是了,通俗讲叫“招代理”。
  • 可复制放大性:胃口够大的话,完全可以招聘人手建设团队,公司化规模化。
  • 自动性:既然可通过招代理和自建团队来做,自然能实现自动性。
  • 刚需性:流量是刚需,产品就是刚需。小到微商,大到挖掘机制造商,谁不想多找几个下家金主,更别说智能化批量化自动化了。总之,这东西不挑人。
  • 暴利性:高客单价+高利润率。前文提到,价位与iphone相当,利润率三分之二,一单赚几千。
  • 稀缺性:绝大部分经商者不知道,且市面上总共也没有几家厂商,绝对是稀罕玩意,绝对蓝海,不敢说垄断,但竞争极小。
  • 可流通性:既是盈利产品,又是推广工具。本就是To B 产品,又自带To B功能,可谓神器在手,流量我有。人海战术+漏斗模型,不愁出货。这也是本品最为精华的独有属性,流量问题作为运作其它一切品类的终极难题,却恰恰是它的专业技能和老本行, perfect...
  • 便捷性:品牌方直邮,并提供永久售后服务,产品问题、技术问题找售后,不用操心,只管收钱,足够方便省心。
  • 关键是: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来实现。

关于它的目标受众,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微商:

这个很好理解,

流量对于他们来讲,

永远不嫌多,

庄家们给代理们画大饼,

但永远解决不了一个核心问题,

那就是流量的持续获取。

流量对于他们,

就是生命,

况且通常手里还都压着货,

没有流量卖不出去就赔本,

所以一个比一个着急。

而神器这东西,

就是为获取流量和赚钱而生的,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至于此类受众规模,

可谓水浅王八多,

遍地是大哥。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2.传统生意者:

事实上,

不仅仅是微商,

一切带售性质的行业,

流量都是命脉之所在,

包括各类实体生意。

看朋友圈里,

大到To B业务,

中到房产中介,

小到土产零食,

谁不在推广自己业务?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刚需,

微商只是其中代表,

特别是那些传统生意老板,

渴望转型“触网”,

却苦于不懂互联网。

接触网络时间久了,

会发现互联网知识的普及,

断层可谓巨大:

  • 懂的人,特别懂,
  • 不懂的人,一点都不懂。

打个比方,

互联网就像个学校,

而传统生意那批人,

就像是学习不好的后进生,

人说,

想赚一个群体的钱,

你的心智必须要高于这个群体,

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

当你是优等生,

对方是后进生,

这种降维打击,

不要太轻松惬意。

正所谓:

  • 再冷的男人,直肠也是暖的;
  • 再冷的年景,人性还是商机。

年景越冷,

线下老板越想玩线上,

就给了我们线下商机。

传统行业日薄西山,

他们真的是在挣扎,

却又没有头绪,

而在这时,

有一个傻瓜式操作的

互联网智能化赚钱工具,

能为其注入客流量新鲜血液,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3.大众网民:

这不仅是一款产品,

还是一个网赚项目。

只要是赚钱项目,

别说这种踏踏实实的项目,

去看看那些再低级的骗局,

有多少人前赴后继被收割。

为啥?

利令智昏。

前文所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人类最强烈的欲望,

永远是“生存欲望”,

放到现代社会,

即是赚钱。

有句话叫:

  • 卖技术不如卖方案,
  • 卖方案不如卖项目。

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

互联网创业时代来临,

“足不出户轻松挣钱”,

几乎是所有人的理想,

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潮,

时代已经造就了无数创富神话,

电商、微商、自媒体、区块链...

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以不足万元成本,

代理一款高利润产品,

启动一个自由灵活的项目,

关键是还自带推广功能,

因为神器这东西,

就是为获取流量和赚钱而生的,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总之,

其诛心思路不言而喻:

既然价格相当于iphone,

  • iphone服务于生活,属于消费品,用一天是一天,总有一天会换掉;
  • 而神器服务于赚钱,属于投资品,赚到了更多钱可以买更多iphone。

况且,

营销笔记本也是笔记本,

照样也是windows系统,

也兼具普通笔记本功能,

工作时用来拓展业务赚钱,

休息时拿来刷剧听歌聊天。


其实话说

市面上类似的营销神器还有不少,

比如:

  • 某南方团队,历时几年开发出QQ群发硬件,一台机器能跑300个QQ,自动换IP和账号,24小时不停群发信息,保健品货源用这套系统玩网赚,一周收款超百万;
  • 一种手机端的,绑定多个今日头条APP或抖音APP账号的群发硬件,定位到精准人群,进行广告群发。比如某情感咨询团队,用这套硬件专门定位今日头条情感婚恋类大V的海量粉丝,自动换IP和账号,群发小广告,引流到咨询师团队,年利润过千万。

为啥都是硬件而非软件?

  • 一来,

软件不一定够用,

软硬结合才能实现功效,

比如自动换IP这种底层支持;

  • 二来,

以中国人的人性,

总是爱耍小聪明,

总是爱占小便宜,

不愿为软件付费,

所以硬件才好卖。

这类东西在行业内非常受欢迎,

只是外界鲜有人知罢了,因为:

  • 普通人看不懂其中价值,也不屑于了解;
  • 业内人把它当神器,但习惯于藏着掖着;
  • 属于偏门产品,不便在各大平台铺开了推广。

具体能赚多少?

同行不同利,

任何行业都如此。

每个人方法不同、

资源不同、执行力不同,

特别是方法上的差异,

据老王所知

有以下几种:

1.经典玩法:

即是按照品牌方提供的标准教程,

类似一种SOP标准化执行手册

把该工具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只要执行到位就问题不大,

利用工具去推广工具,

既是盈利的产品,

又是销售的工具,

鸡生蛋蛋生鸡。

品牌方销售人员,

即遵循这套方法。

我所知道这种玩法

最厉害的一个人是

山东日照的老哥@邵伟,

餐饮小老板出身,

五人团队,

日入过万,

没看错,

是日入,

不是月入,

我也是服了,

老王自诩功力深厚经验丰富,

但真的是学问是其次,

执行力才是关键...

还知道一个三线城市家庭主妇,

毕竟是女士嘛,

左顾右盼慢条斯理,

所以执行力差一些,

收入也比全职白领强。

2.自媒体玩法:

代表即是我老王。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

这并非老王主业,

在自己公号上顺便推了。

3.微商玩法:

有人专门联合

各大微商团队的高层代理,

分佣合作推广,

下线代理们人手一台,

因为需求极其对口,

所以玩起来也是轻松愉快。

4.线下玩法: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

有一类人专门搞“会销”,

大部分集中在两种目标群体:

  • 一种是针对老年人们推保健品;
  • 一种是针对各中小企业老板们推企业课程或服务。

如果你注册过公司当过法人,

就自然能接到各种所谓“会议邀约”电话。

有人就专找第二种会销人,

跟各会销主办方协商,

在各会销场地支个办公桌来推神器,

和主办方业务领域互不影响,

缴纳一定场地费用或直接分佣。

老板们本就属于高净值人群,

资金充足人傻钱多,

而且赚钱动机够足,

也渴望拥抱互联网,

还现场看到了实物,

何况这价格对实体企业来说

根本就是毛毛雨,

成交率自然不会低,

一场下来能出好多货。

5.工具型玩法:

意思是,

不拿它作为产品来经营,

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工具,

获取流量的工具,

放大原有业务的工具。

一切带售性质的行业,

流量都是命脉之所在,

线上项目也好,

线下项目也罢,

都适用。

  • 线上的话,就定位精准受众,铺开了推广原有业务;
  • 线下的话,就定位本地人群,铺开了推广自家生意。

另外,

由此还能延伸出一套策略,

适合手上没有现成业务的人,

是一种更加自由灵活可兼职,

成本更低也更暴利的偏门玩法,

基本属于人海之中捡钱花,

因为稍有敏感就不详述了。


老王常说,

高潮不在行业,

而是在于营销。

但这次,

对于该项目却是:

高潮不在于套路,

而在于产品本身。

  • 产品对路,可以有一万种营销方法,条条大道通罗马;
  • 产品不对,纵然你套路到地老天荒,也依然门可罗雀。
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事实性,
以及所谓“最好”的产品。
存在的只是
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这种认知才是真实的,
其它都是幻觉。
——《22条商规》

这即是:

用方法论之思路,

解决选品之难题。

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

返璞归真。

套路如刀法,

产品则是刀。

套路再花哨,

若手中无刀,

无法去破防。

不但要有刀,

且刀要犀利,

要刀刀见血,

再辅以刀法,

一招鲜吃遍天,

即可笑傲江湖,

进能屠龙弑凤,

退可提前退休。

选品如选刀,

刀选不好,

盲目横练

永无成效,

白送人头。

选品之功夫,

远重于推广之技术,

能决定网赚之成败。


说了这么多,

也终于讲完了这套

《互联网创业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

本文还有一个姊妹篇:

《互联网创业/副业/自由职业之:

项目选择思路白皮书》

收录于本专栏【创收方法论】。


另外,除了做一条健身狗,

我还在公众号【创收方法论】

用轻创业话题,讲个人成长&商业思维

直说了吧,研究怎么“白手起家”的,

方法不多,只有62种。

留下一个赞,将来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