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介绍本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本科,20考研一战复旦经院409成功进入复试(排名3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1)为自己的考研经历做一个总结(2)在知乎吸
一、自我介绍
本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本科,20考研一战复旦经院409成功进入复试(排名3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1)为自己的考研经历做一个总结(2)在知乎吸收了很多前辈的经验,现在也是回馈一下新的考研人,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考研的每一科都有代码,比如说303就是数学三、204就是英语二,等等诸如此类,431就是金融学综合的科目代码。下面分科目和学费两个方面介绍。
(一)科目。431初试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以及公司金融四门课程。复试一般会加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门,此处不提。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二)学费。431金专的学费是真的贵,平均水平大概是10w两年(不考虑那些水平较低的金专),具体可参考知乎上另一个人的文章:
最贵的应该是复旦的金专,达到了22w两年,也就是说一年11w,还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所以你在报考时一定要考虑一下经济因素,免得考上了又没钱读。
最后强调一下,431金融是考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竞争极其激烈。如果没有决心,还是早点放弃或者换个专业,毕竟每年的炮灰都数不胜数,而后来者往往只会注意到成功上岸的人。
本文对本专业考研与跨考金融都适用,也适用于所有年份考研。总而言之,只要你考431都适用。当然对于跨考的人而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必然要多于本专业的人,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前人经验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也更加重要。
我会尽可能最详细地介绍自己备考一年的经验与方法,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认真准备,我觉得在一般情况下考个120+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金融经济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不仅是高考最热门的两个专业,也是考研最热门的两个专业。431金融硕士非常多高校都有开设(基本上好点的学校你去搜基本都会有这个专业),当然学校水平不同,其431金融硕士的含金量也完全不同。下面是我自己做的排名,这不仅是含金量的排名,也是考研难度的排名。
需要说明的是:(1)以上排名完全是个人意见,不可能完全正确,也不可能包括所有大学,如果把你的母校或者目标大学排低了也请谅解。(2)以上梯队是在国内主流优质学校中的划分,都是非常非常好的选择目标,并不是说第三、第四梯队就很差,只是说总体水平上要稍微劣于前面两个梯队的学校。(3)梯队只是一个大的划分,梯队内不作排名,书写顺序只是按我的记忆随便写的。
考研院校选择基本都是本校这一梯队保底,往上跳一个梯队,因为这样做既能提高一个等级,也不至于风险太大和过于辛苦。比如说我是中财的,那么人大、复旦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人大、复旦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去考清北,其他的依次类推。其实院校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自己学院、本专业的学长学姐主流考什么、考哪个学校成功率最高,这基本就代表你自己的水平了。非常不推荐跨越两个梯队甚至三四个梯队去考,因为那样你面临的不只是比你高等级的对手,还有和你同等级的二、三战的对手,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了,而且复试的学历歧视的情况也是一重因素。
20的考研与21的考研由于疫情的原因变的实在特殊,因此专门写一写。疫情对考研的影响我觉得有以下两个方面。
终于到了教材推荐部分了,需要说明的是:如前面第二部分所说的,中财、人大等等学校只有《金融学》和《公司金融》两本教材(中财是李健的《金融学》,人大是黄达的《金融学》),但是以下书籍绝对是可以买和用的,因为考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一)《货币银行学》
无论你的规定教材是什么,以下两本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与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都属于必买教材,想都不用想,直接去下单就好了,当然选哪个版本自己决定。货银这两本书作为学习主体,你报考院校的规定教材可作为补充。顺便一提,易纲的《货币银行学》也是清华的指定考研教材。
详细的介绍与评价见我在知乎的另一个回答:
(二)《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强烈推荐复旦大学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新编》,我个人觉得是少数国内写的比国外好的教材,也是不用犹豫可以直接下单。这本书是复旦大学(18年以前,因为之后就再也没指定教材了,但大家都还是用这本)和清华大学的指定考研教材。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有配套的习题指南,里面有很多的名词解释和题目,也非常不错。国金用这本和你的指定教材学习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三)《投资学》
说实话投资学并没有什么特别推荐的教材,也可能是我看的比较少吧。如果要说的话,还是推荐大部分学校选的博迪的《投资学》和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这本也有一些货币银行学的东西)。需要提醒的是,博迪那本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十分晦涩难懂,而且里面有不少内容都可以直接跳过。此外博迪的《投资学》还有配套习题集,个人觉得比教材要好得多。最后,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的教材里也会有一些投资学的内容,比如投资组合理论、CAPM、债券、股票定价等等,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参照。
(四)《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我推荐两本:一是罗斯的《公司理财》,二是北大刘力的《公司财务》。罗斯的书是神坛之作,写的非常清晰易懂,尤其适合初学者,是必买的教材。刘力的也很不错,就是比较精炼,相对而言不是那么易懂,可买可不买。罗斯的《公司理财》是清华还有很多高校的指定考研教材,刘力的《公司财务》则是中财的指定考研教材。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431的初试基本不会涉及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考点,但宏观经济学的IS-LM模型除外,因为这个模型实在是太重要了,已经不能算是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了,在货银中的利率决定理论、总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的抉择都有IS-LM模型,而国金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也与IS-LM有关系。复试一般会在以上四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设这两科。所以初试不用太重视微观和宏观。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完全可以不看,而跨考的看一下微观的供求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有宏观的IS-LM模型(推导不用看,只看曲线形状和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对其影响)就可以了,不必深入。
书本的话有没有都可以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错,网上也能找到电子版,可以先用着,等到进了复试再决定买哪个教材。
一般顺序是: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其逻辑是先宏观(前两科)再微观(后两科),然后这个顺序的好处在于前面两本算是比较基础,一般也不会涉及计算,对于备考前期来说压力不是很大,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如果要对这四门课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话,应该是: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货银是毫无疑问最重要的一门,因为它是狭义上的“金融学”,而投资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计算题涉及的很多,也是公司金融的一部分基础。所以说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备考: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
以上两种顺序共同点是:货银最基础、最简单、最重要,因此是第一个复习的;而公司金融毫无疑问是最不重要和内容最少的,往往放在最后。
学习一门课程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树叶法,二是大树法。树叶法顾名思义,是把知识点看作一片片的树叶,然后学习也是逐片逐片地收集这些树叶,最后得到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树叶。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考研机构的“100道常见名词解释”、“20个必背知识点”等等诸如东西,有没有用暂且别论,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完的呢?只怕是和abandon一样永远重复在第一页。大树法则是通过逻辑框架也就是树木的枝干,把各个零散的树叶联系在一起,最终得到的是一棵棵大树,而所有大树最终组成一片森林。这样的学习自然是要远远优于树叶法。
大树法分为三个大的步骤,一是通过建立大树进行总结,具体而言就是把书本、网课等等各种地方杂七杂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比一般的学习方法要强的多,因为你在建立大树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而非仅仅过一遍。这步推荐使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进行。二是通过记忆大树进行学习。记忆过程不要一片片树叶记忆,而应该先记忆整体枝干,然后再逐步深入。比如说,先记住四门课分别有哪几大章节,然后再记住大的章节分为哪些小的枝干,最后再去记忆小枝干上的树叶,这样一层一层的记忆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三是通过回忆大树进行复习。在总结、记忆完后,就是不断回忆巩固知识点。具体见后两段内容。
大树法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学习更加省力、答题逻辑更加清晰、反应更加迅速等等。但我认为大树法最大的好处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脱离任何资料复习。怎么理解呢?以我自身为例,比如说今天下午在食堂吃饭时我要复习货银,完全不需要手机或者书本,我会在心里回忆起货银这棵大树,第一章是货币与货币制度,然后货币有产生、发展、形式、本质、职能、层次等小的枝干,每一个枝干是......,货币制度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及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每一个枝干是......;第二章是利率及其决定理论,利率部分有利率的划分、利率的结构,利率的结构又有几种理论......。通过之前总结、记忆的大树,我们能够轻松地由一个个大的枝干到小枝干,再到树叶对应的零碎知识点。当脑海里这样顺着这棵大树过完一遍后,对知识点整体的掌控也加深了一层,而回忆不起来或者遗漏的地方自然是你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只需要回去对着资料复习这些地方即可。当别人以为我在吃饭、洗澡、发呆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在心中复习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还需要和别人比是第几轮复习吗?当你心中有了一棵棵大树时,无论你是在吃饭、排队、开会、坐车还是洗澡,只要你愿意,你都能在心中复习,而这是树叶法学习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它心中没有一个索引,都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此外,这对考研心态也有极好的帮助,比如说别人考研可能会因为又要开各种无聊的会议、乏味的坐地铁、舍友晚上打游戏不睡觉等等而烦恼,而我不会这样想,因为这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复习的机会,而这种复习又压根不用资料,完全不会因为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而懊恼。
大树法的复习有三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首先是前面提到的回忆式复习,优点是任何场景都可以用,缺点则是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分散;其次是自言自语式复习,也就是不用任何资料、根据思路把大树顺着枝干把整个说出来,这个可以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进行,比如说空教室或者小树林;最后是默写式复习,也就是拿枝笔和白纸,把整个大树默写下来,优点是加深记忆、提高专注度。
具体答题时,根据题干回忆到考的是那一棵大树上的树叶,然后根据题目的分值以及时间进行答题。比如说是<=10分的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那我只需要把小枝干答上即可;如果说是>=20分的论述题,那我可能就要把大枝干甚至是整棵大树都给答上。即使是相同的题干,我也完全能够自行决定要答多少内容,完全不怕没东西写,也不会遗漏,更不会因为想起一点写一点而没有逻辑,因为心中早有大树在胸,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最后,大树法还能够检验你的学习成果如何。当你能够在不看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完整地把整棵大树给复述或者默写出来,你就绝对没问题了,这也就是前面我保证120+分数的原因,剩下的2、30分比如计算和论述则是另外需要准备的地方。
431的题型无非就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这几种。专门挑出来写这一块的原因是想说两点:(1)宏观的货银和国金这两本基本不会涉及计算题。我唯一能想到的这两本书可以考的计算就是国金里的黄金输送点(这个更可能考选择)。(2)前面所说的大树法其实更适合货银与国金,投资学和公司金融这两科一定得自己另外找一些优质的计算题总结练习,比如说博迪《投资学》对应的习题集以及罗斯《公司理财》的课后题。
在我自己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慌,总觉得没有练习题做心里有点虚,所以现在说一下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题。
以上习题重要性是1>2>3>4,依据自己时间而定,要明白绝大多数人是没法都做完的,贪多嚼不烂,切记切记。
货币银行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十一个章节:
以上十一个章节可以划分为大的三个部分:(1)货币基础部分,包括1与2。首先谈货币以及对应的货币制度,其次讲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率(利率是非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而汇率则是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以及利率由什么决定。(2)金融体系部分,包括3、4、5、6与7共五章。这部分首先讲整个金融体系的构成,其次讲最核心的商业银行,最后再简单介绍中央银行。(3)货币理论部分,包括8、9、10与11。货币理论算是货银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这四章内容都极其重要,而货币政策这一章尤其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货币”讲的是货币基础与货币理论,而“银行”则讲的是金融体系,其中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核心。总而言之,货币与银行是货银离不开的两个关键词。
重点章节也划了,就是商业银行的两章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三章。
此外,关于货币政策中的利率走廊的理解,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回答:
国际金融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八个章节:
以上八个章节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部分:(1)国金理论部分,包括1、2、3与4。其中1与2讲的是国金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变量:国际收支与汇率(货银封闭经济下的核心变量是货币供应量与利率),3与4讲的是在开放经济下如何实现均衡,这是整个国金最最最重要的两章内容!(2)国金实践部分,包括5、6、7与8。这部分讲的就是国际金融里偏实践的内容,但是依然有一些理论内容,比如冲销式干预有效与否的分析、货币危机理论等等。我给出的顺序与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的顺序基本一致,依照“外汇→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协调”这个逻辑学习。
初学者学习国金首要的一点是摆脱“重商主义”的错误思想。何为重商主义,是亚当斯密之前盛行的经济思潮,奉行把金银看作财富、国际贸易只是为了积累金银、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错误观点。然而在500年后的今天,依旧有许多人的思想和重商主义不谋而合,即把国际收支顺差视作十全十美,把国际收支逆差视作洪水猛兽,认为外汇储备积累越多越好,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思想。具体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另一个回答:
最后,要理解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思想,即外部平衡归根到底是要为内部均衡服务的。国金这门课程的最终服务目标是本国的内部经济,研究汇率、国际收支、货币协调等等这些东西的目的是让开放经济条件更好地为内部发展服务,同时尽量避免外部对内部的不良冲击。你在心里永远要有内部均衡这个概念,比如:汇率变动对内部均衡有什么影响?国际收支变动对内部均衡有什么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哪种更加有利于本国内部均衡?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内部均衡有什么利弊?分析论述题尤其要紧扣内部均衡,脱离内部均衡泛泛而谈开放经济绝对是大错特错的。
投资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十个章节:
以上十个章节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1)投资学基础,包括1与2。这部分主要讲投资的一些基础概念和交易制度,不是重点也不会涉及特别实际的内容(比如说中国的证券交易制度如何如何),掌握做市商和竞价交易制度即可。(2)定价理论,包括3、4、5。这部分讲的是定价理论,三章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投资组合理论与CAPM”是重中之重重重重重重!纵观431的四门课程中的所有章节,没有一章的重要性能够比得上投资学的这一章,考研100%绝对会考到这部分内容,因为没有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根本不会产生今天投资学这一门课程,它又是投资学价值分析的基础,在公司理财中也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学不好这一章就压根不用考研了,因为你起码比别人少了30甚至4、50分。相比之下,剩余的4、5章就不那么重要了。(3)分析部分,包括7、8、9。投资学顾名思义是要进行投资,然而投资不能瞎投,在投资一个证券前你需要对这个公司、这个证券等等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这部分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分析过程。第6章首先讲的就是对基本面的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前景、公司自身情况等等(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考试不可能也没法做到让你分析宏观、行业和公司情况,一般只考财务比率这些能考的东西)。其实这部分内容大多数教材都是放到公司金融里面,但我觉得还是放在投资学里更符合思维逻辑,重点就是各种财务比率与杜邦分析法。而7、8、9则是价值分析,其核心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的贴现,也就是第7章的内容,这部分在罗斯的《公司理财》里的第四章讲的非常详细。明白了现金流的贴现原理后,证券价值分析就不难理解了。衍生工具的未来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其价值分析比较特殊,而期权则是衍生工具的重中之重。所以也有人把现金流贴现与期权定价看作是金融学的两大基础。(4)评价部分,即第10章。在构造完投资组合后,自然需要对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等等进行一个评价,也即投资组合业绩评价。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非常深入复杂,但考研一般只考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信息比率、M2测度、詹森α这五种指标评价,以及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这两种能力评价。
投资学我认为有两个重点,一是投资组合理论与CAPM,这在上一段也讲的很清楚了;二是现金流贴现。对于跨考金融的人而言,我觉得其余知识都能很快补上,但现金流贴现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与贴现原理是需要长时间的思考领会的,而不理解强行去套用公式会学的非常吃力(在你真的明白现金流贴现原理后,公式什么的都是水到渠成)。所以说,对于本科金融的人来说,有了本科的理解,价值分析这部分不是问题,而对于跨考的人来说,这是投资学的一个大难点,需要重点攻克。
公司金融是431的四门课里内容最少的一门,但难度并不小。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六个章节:
下面讲一下公司金融这门课的框架。首先第一章只是对公司与公司金融的简单介绍,没什么难度,也基本不会作为一个考点,作为先导理解过程即可。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回答:
3、4、5、6四章内容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理解更好。如下图所示,公司金融的管理可大体分为短期财务与长期财务两部分,其中短期财务很不重要,考研基本不会涉及,完全可以不看;长期财务则是公司金融这门课的大重点,下面重点介绍长期财务。
长期财务分为2、3、4三个章节,也是公司金融的三大重点,反映的是公司在长期投资、长期筹资以及分发股利上的三大决策,这服务于第1章所说的公司金融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这三章是要讲:公司怎么样才能在这三个方面上实现价值最大化。(1)资本预算或者说是长期投资决策,这部分涉及到现金流的贴现,也印证了前面所说的现金流价值分析的重要性。重点是六大资本预算指标:NPV、PI、IRR、MIRR、PP、DPP。(2)长期筹资,这里的重点是资本结构(也就是债与股的比例关系),然后最重要的是MM定理,可以说是431必考的一个点,要么考小题,要么考大题,反正必考。(3)股利政策,重点是各种股利政策理论,讲的是高股利更好还是低股利更好,公司设置怎样的股利政策才能吸引投资者,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杠杆企业估值与兼并收购相较而言不是很重要的点,自己看看就好了。
公司金融整体而言内容最少、重要性最小,只要把资本预算、长期筹资与股利政策三大内容搞定,基本就没问题了。然而这三部分内容都并不简单,需要下苦功夫,而且一定要多做题,不然很容易纸上谈兵。
在我备考初试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在金融热点方面的积累不足,怕考试考到,相信正在备考的你们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忧。其实这要看院校,有些院校是用题库抽题,那自然很难出现金融热点,有些学校是老师自己新编题目,那就有可能会有热点;此外这也与院校自身的偏好有关,所以需要你自己去看历年真题总结出题风格。像复旦今年就一点热点内容都没有涉及。
总的而言,初试还是不用太担心热点的,复试再准备也没有问题。就算要准备,也只需要做到两点:(1)明白相关的金融名词和大概的来龙去脉。比如说人大就考过“明斯基时刻”,中财、复旦都考过“MLF、SLF”(没有给出中文以及英文全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名词都不会给你专门解释是什么意思,所以你不知道就完全没法做,所以要知道这些名词是什么。(2)了解可能会和课本什么内容结合。金融热点考察的内容归根到底还是教材,所以看热点不能走马观花,还要思考一下可能会与什么课本内容结合。
如果要看热点的话,到复试再去淘宝买即可,比如我买的是阿壹店铺的金融热点,20元左右,会拉你进群一直分享热点(有整理成pdf版)到复试结束,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此外推荐几个有财经新闻的公众号:华尔街见闻、全天候见闻、外汇头条、茶话股经、泽平宏观,隔几天随便翻一下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看热点绝不能冲占教材或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应该是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刷微博、看剧、打游戏等等)看,用复习时间看完全是得不偿失。
考研一路走来,数学与专业课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两科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学起来也有动力。比较痛苦的是英语与政治,尤其是英语要背各种作文模板,政治的东西又只能用多入牛毛形容。我一开始也尝试过使用大树法去学习政治,但发现效果实在不好。原因有两个:(1)政治这一科不像金融学一样是自成体系的科学,内容又多又杂又乱(比如说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内容等等,全是由没有逻辑的名词组成,背过的人才懂),构建一棵大树要耗费的精力与时间是无法想象的,而去完整地记忆这棵大树又是人的脑力无法企及的。(2)政治应试有特殊性。前期大部分时间备考是应对选择题的,而选择题只考记忆,不考框架逻辑,大题则完全能够依靠肖8肖4这些东西应付,所以用树叶法不断强化记忆以及用一些小的表格总结应对选择题足矣。
其实去年初试结束后就一直想分享经验来着,但有由于复试和论文没法分心。3、4月也是一直在煎熬中等复试消息,所以一直拖到现在5月份。想着再不写可能21届考研都快过完一小半了,所以乘着这两天比较轻松赶紧写出来。这篇文章有人看最好,没人看也没所谓,权当是做个人回忆。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一、自我介绍
本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本科,20考研一战复旦经院409成功进入复试(排名3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1)为自己的考研经历做一个总结(2)在知乎吸收了很多前辈的经验,现在也是回馈一下新的考研人,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二、431简介考研的每一科都有代码,比如说303就是数学三、204就是英语二,等等诸如此类,431就是金融学综合的科目代码。下面分科目和学费两个方面介绍。
(一)科目。431初试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以及公司金融四门课程。复试一般会加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门,此处不提。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二)学费。431金专的学费是真的贵,平均水平大概是10w两年(不考虑那些水平较低的金专),具体可参考知乎上另一个人的文章:
最贵的应该是复旦的金专,达到了22w两年,也就是说一年11w,还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所以你在报考时一定要考虑一下经济因素,免得考上了又没钱读。
最后强调一下,431金融是考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竞争极其激烈。如果没有决心,还是早点放弃或者换个专业,毕竟每年的炮灰都数不胜数,而后来者往往只会注意到成功上岸的人。
三、经验适用本文对本专业考研与跨考金融都适用,也适用于所有年份考研。总而言之,只要你考431都适用。当然对于跨考的人而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必然要多于本专业的人,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前人经验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也更加重要。
我会尽可能最详细地介绍自己备考一年的经验与方法,只要你按照我的方法认真准备,我觉得在一般情况下考个120+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四、院校分析金融经济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不仅是高考最热门的两个专业,也是考研最热门的两个专业。431金融硕士非常多高校都有开设(基本上好点的学校你去搜基本都会有这个专业),当然学校水平不同,其431金融硕士的含金量也完全不同。下面是我自己做的排名,这不仅是含金量的排名,也是考研难度的排名。
需要说明的是:(1)以上排名完全是个人意见,不可能完全正确,也不可能包括所有大学,如果把你的母校或者目标大学排低了也请谅解。(2)以上梯队是在国内主流优质学校中的划分,都是非常非常好的选择目标,并不是说第三、第四梯队就很差,只是说总体水平上要稍微劣于前面两个梯队的学校。(3)梯队只是一个大的划分,梯队内不作排名,书写顺序只是按我的记忆随便写的。
考研院校选择基本都是本校这一梯队保底,往上跳一个梯队,因为这样做既能提高一个等级,也不至于风险太大和过于辛苦。比如说我是中财的,那么人大、复旦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人大、复旦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去考清北,其他的依次类推。其实院校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自己学院、本专业的学长学姐主流考什么、考哪个学校成功率最高,这基本就代表你自己的水平了。非常不推荐跨越两个梯队甚至三四个梯队去考,因为那样你面临的不只是比你高等级的对手,还有和你同等级的二、三战的对手,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了,而且复试的学历歧视的情况也是一重因素。
五、今年情况20的考研与21的考研由于疫情的原因变的实在特殊,因此专门写一写。疫情对考研的影响我觉得有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是扩招。今年大多数院校的大多数专业都大幅度扩招了,原因很简单,疫情导致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吸收掉一部分应届生,避免大幅冲击就业市场,需要高校扩招吸收这部分学生,维持社会稳定。这对于20考研的人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难度降低了,坏消息是学历的含金量也降低了。对于21考研的人来说,扩招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20扩招了,21有可能维持这个规模,也可能要赶紧缩招免得学校的学历贬值,这部分不确定性是一定要考虑的。比如说今年复旦经院直接扩招100人,一共招183人,院线由去年的410降到了385,这又有谁能想得到呢?对于那些压线的人来说就是“撑死胆大的”,对于那些同水平但不敢报考的人来说就是“饿死胆小的”,因为没有疫情的话压线那些人是绝对考不上的,而没报的人也就只能羡慕嫉妒恨了。21考研的人我觉得尽量要做多手准备吧,多关注几个院校,因为最终填志愿是大概在10月份,而且今年考研推不推迟还很难说,不会很着急。
- 其次是复试。今年很特殊,第一次大规模采取网络复试,然后这其实也和取消复试没有很大区别了,算是教育部的折中方案吧。一方面是不愿取消复试以开先例,另一方面网络复试成本大、监管难。所以很多学校说是差额录取,其实已经接近是等额录取了,这样做可以充分避免作弊行为导致的不公平,因为进了复试的人基本都能录取,那还作弊干嘛?也不可能为了争那点奖学金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对于21届考研的人来说,复试形式取决于疫情在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充分控制住,而控制住的可能性又非常大,所以应该还是会恢复传统线下复试形式,因此不用太关注今年的网络复试。
六、教材推荐终于到了教材推荐部分了,需要说明的是:如前面第二部分所说的,中财、人大等等学校只有《金融学》和《公司金融》两本教材(中财是李健的《金融学》,人大是黄达的《金融学》),但是以下书籍绝对是可以买和用的,因为考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一)《货币银行学》
无论你的规定教材是什么,以下两本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与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都属于必买教材,想都不用想,直接去下单就好了,当然选哪个版本自己决定。货银这两本书作为学习主体,你报考院校的规定教材可作为补充。顺便一提,易纲的《货币银行学》也是清华的指定考研教材。
详细的介绍与评价见我在知乎的另一个回答:
(二)《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强烈推荐复旦大学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新编》,我个人觉得是少数国内写的比国外好的教材,也是不用犹豫可以直接下单。这本书是复旦大学(18年以前,因为之后就再也没指定教材了,但大家都还是用这本)和清华大学的指定考研教材。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有配套的习题指南,里面有很多的名词解释和题目,也非常不错。国金用这本和你的指定教材学习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三)《投资学》
说实话投资学并没有什么特别推荐的教材,也可能是我看的比较少吧。如果要说的话,还是推荐大部分学校选的博迪的《投资学》和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这本也有一些货币银行学的东西)。需要提醒的是,博迪那本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十分晦涩难懂,而且里面有不少内容都可以直接跳过。此外博迪的《投资学》还有配套习题集,个人觉得比教材要好得多。最后,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的教材里也会有一些投资学的内容,比如投资组合理论、CAPM、债券、股票定价等等,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参照。
(四)《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我推荐两本:一是罗斯的《公司理财》,二是北大刘力的《公司财务》。罗斯的书是神坛之作,写的非常清晰易懂,尤其适合初学者,是必买的教材。刘力的也很不错,就是比较精炼,相对而言不是那么易懂,可买可不买。罗斯的《公司理财》是清华还有很多高校的指定考研教材,刘力的《公司财务》则是中财的指定考研教材。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431的初试基本不会涉及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考点,但宏观经济学的IS-LM模型除外,因为这个模型实在是太重要了,已经不能算是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了,在货银中的利率决定理论、总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的抉择都有IS-LM模型,而国金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也与IS-LM有关系。复试一般会在以上四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设这两科。所以初试不用太重视微观和宏观。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完全可以不看,而跨考的看一下微观的供求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有宏观的IS-LM模型(推导不用看,只看曲线形状和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对其影响)就可以了,不必深入。
书本的话有没有都可以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错,网上也能找到电子版,可以先用着,等到进了复试再决定买哪个教材。
七、备考顺序一般顺序是: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其逻辑是先宏观(前两科)再微观(后两科),然后这个顺序的好处在于前面两本算是比较基础,一般也不会涉及计算,对于备考前期来说压力不是很大,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如果要对这四门课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话,应该是: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货银是毫无疑问最重要的一门,因为它是狭义上的“金融学”,而投资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计算题涉及的很多,也是公司金融的一部分基础。所以说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备考: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
以上两种顺序共同点是:货银最基础、最简单、最重要,因此是第一个复习的;而公司金融毫无疑问是最不重要和内容最少的,往往放在最后。
八、学习方法学习一门课程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树叶法,二是大树法。树叶法顾名思义,是把知识点看作一片片的树叶,然后学习也是逐片逐片地收集这些树叶,最后得到的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树叶。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考研机构的“100道常见名词解释”、“20个必背知识点”等等诸如东西,有没有用暂且别论,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完的呢?只怕是和abandon一样永远重复在第一页。大树法则是通过逻辑框架也就是树木的枝干,把各个零散的树叶联系在一起,最终得到的是一棵棵大树,而所有大树最终组成一片森林。这样的学习自然是要远远优于树叶法。
大树法分为三个大的步骤,一是通过建立大树进行总结,具体而言就是把书本、网课等等各种地方杂七杂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比一般的学习方法要强的多,因为你在建立大树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而非仅仅过一遍。这步推荐使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进行。二是通过记忆大树进行学习。记忆过程不要一片片树叶记忆,而应该先记忆整体枝干,然后再逐步深入。比如说,先记住四门课分别有哪几大章节,然后再记住大的章节分为哪些小的枝干,最后再去记忆小枝干上的树叶,这样一层一层的记忆有助于增强自信心。三是通过回忆大树进行复习。在总结、记忆完后,就是不断回忆巩固知识点。具体见后两段内容。
大树法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学习更加省力、答题逻辑更加清晰、反应更加迅速等等。但我认为大树法最大的好处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能脱离任何资料复习。怎么理解呢?以我自身为例,比如说今天下午在食堂吃饭时我要复习货银,完全不需要手机或者书本,我会在心里回忆起货银这棵大树,第一章是货币与货币制度,然后货币有产生、发展、形式、本质、职能、层次等小的枝干,每一个枝干是......,货币制度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及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每一个枝干是......;第二章是利率及其决定理论,利率部分有利率的划分、利率的结构,利率的结构又有几种理论......。通过之前总结、记忆的大树,我们能够轻松地由一个个大的枝干到小枝干,再到树叶对应的零碎知识点。当脑海里这样顺着这棵大树过完一遍后,对知识点整体的掌控也加深了一层,而回忆不起来或者遗漏的地方自然是你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只需要回去对着资料复习这些地方即可。当别人以为我在吃饭、洗澡、发呆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在心中复习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还需要和别人比是第几轮复习吗?当你心中有了一棵棵大树时,无论你是在吃饭、排队、开会、坐车还是洗澡,只要你愿意,你都能在心中复习,而这是树叶法学习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它心中没有一个索引,都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此外,这对考研心态也有极好的帮助,比如说别人考研可能会因为又要开各种无聊的会议、乏味的坐地铁、舍友晚上打游戏不睡觉等等而烦恼,而我不会这样想,因为这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复习的机会,而这种复习又压根不用资料,完全不会因为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而懊恼。
大树法的复习有三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首先是前面提到的回忆式复习,优点是任何场景都可以用,缺点则是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分散;其次是自言自语式复习,也就是不用任何资料、根据思路把大树顺着枝干把整个说出来,这个可以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进行,比如说空教室或者小树林;最后是默写式复习,也就是拿枝笔和白纸,把整个大树默写下来,优点是加深记忆、提高专注度。
具体答题时,根据题干回忆到考的是那一棵大树上的树叶,然后根据题目的分值以及时间进行答题。比如说是<=10分的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那我只需要把小枝干答上即可;如果说是>=20分的论述题,那我可能就要把大枝干甚至是整棵大树都给答上。即使是相同的题干,我也完全能够自行决定要答多少内容,完全不怕没东西写,也不会遗漏,更不会因为想起一点写一点而没有逻辑,因为心中早有大树在胸,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最后,大树法还能够检验你的学习成果如何。当你能够在不看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完整地把整棵大树给复述或者默写出来,你就绝对没问题了,这也就是前面我保证120+分数的原因,剩下的2、30分比如计算和论述则是另外需要准备的地方。
九、题型分析431的题型无非就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这几种。专门挑出来写这一块的原因是想说两点:(1)宏观的货银和国金这两本基本不会涉及计算题。我唯一能想到的这两本书可以考的计算就是国金里的黄金输送点(这个更可能考选择)。(2)前面所说的大树法其实更适合货银与国金,投资学和公司金融这两科一定得自己另外找一些优质的计算题总结练习,比如说博迪《投资学》对应的习题集以及罗斯《公司理财》的课后题。
十、习题推荐在我自己准备考研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慌,总觉得没有练习题做心里有点虚,所以现在说一下我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题。
以上习题重要性是1>2>3>4,依据自己时间而定,要明白绝大多数人是没法都做完的,贪多嚼不烂,切记切记。
十一、逻辑框架(1)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十一个章节:
以上十一个章节可以划分为大的三个部分:(1)货币基础部分,包括1与2。首先谈货币以及对应的货币制度,其次讲货币的价格也就是利率(利率是非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而汇率则是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以及利率由什么决定。(2)金融体系部分,包括3、4、5、6与7共五章。这部分首先讲整个金融体系的构成,其次讲最核心的商业银行,最后再简单介绍中央银行。(3)货币理论部分,包括8、9、10与11。货币理论算是货银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这四章内容都极其重要,而货币政策这一章尤其是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货币”讲的是货币基础与货币理论,而“银行”则讲的是金融体系,其中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核心。总而言之,货币与银行是货银离不开的两个关键词。
重点章节也划了,就是商业银行的两章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三章。
此外,关于货币政策中的利率走廊的理解,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回答:
十二、逻辑框架(2)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八个章节:
以上八个章节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部分:(1)国金理论部分,包括1、2、3与4。其中1与2讲的是国金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变量:国际收支与汇率(货银封闭经济下的核心变量是货币供应量与利率),3与4讲的是在开放经济下如何实现均衡,这是整个国金最最最重要的两章内容!(2)国金实践部分,包括5、6、7与8。这部分讲的就是国际金融里偏实践的内容,但是依然有一些理论内容,比如冲销式干预有效与否的分析、货币危机理论等等。我给出的顺序与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的顺序基本一致,依照“外汇→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协调”这个逻辑学习。
初学者学习国金首要的一点是摆脱“重商主义”的错误思想。何为重商主义,是亚当斯密之前盛行的经济思潮,奉行把金银看作财富、国际贸易只是为了积累金银、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错误观点。然而在500年后的今天,依旧有许多人的思想和重商主义不谋而合,即把国际收支顺差视作十全十美,把国际收支逆差视作洪水猛兽,认为外汇储备积累越多越好,这都是非常错误的思想。具体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另一个回答:
最后,要理解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思想,即外部平衡归根到底是要为内部均衡服务的。国金这门课程的最终服务目标是本国的内部经济,研究汇率、国际收支、货币协调等等这些东西的目的是让开放经济条件更好地为内部发展服务,同时尽量避免外部对内部的不良冲击。你在心里永远要有内部均衡这个概念,比如:汇率变动对内部均衡有什么影响?国际收支变动对内部均衡有什么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哪种更加有利于本国内部均衡?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内部均衡有什么利弊?分析论述题尤其要紧扣内部均衡,脱离内部均衡泛泛而谈开放经济绝对是大错特错的。
十三、逻辑框架(3)投资学投资学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十个章节:
以上十个章节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1)投资学基础,包括1与2。这部分主要讲投资的一些基础概念和交易制度,不是重点也不会涉及特别实际的内容(比如说中国的证券交易制度如何如何),掌握做市商和竞价交易制度即可。(2)定价理论,包括3、4、5。这部分讲的是定价理论,三章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投资组合理论与CAPM”是重中之重重重重重重!纵观431的四门课程中的所有章节,没有一章的重要性能够比得上投资学的这一章,考研100%绝对会考到这部分内容,因为没有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根本不会产生今天投资学这一门课程,它又是投资学价值分析的基础,在公司理财中也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学不好这一章就压根不用考研了,因为你起码比别人少了30甚至4、50分。相比之下,剩余的4、5章就不那么重要了。(3)分析部分,包括7、8、9。投资学顾名思义是要进行投资,然而投资不能瞎投,在投资一个证券前你需要对这个公司、这个证券等等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这部分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分析过程。第6章首先讲的就是对基本面的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前景、公司自身情况等等(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考试不可能也没法做到让你分析宏观、行业和公司情况,一般只考财务比率这些能考的东西)。其实这部分内容大多数教材都是放到公司金融里面,但我觉得还是放在投资学里更符合思维逻辑,重点就是各种财务比率与杜邦分析法。而7、8、9则是价值分析,其核心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的贴现,也就是第7章的内容,这部分在罗斯的《公司理财》里的第四章讲的非常详细。明白了现金流的贴现原理后,证券价值分析就不难理解了。衍生工具的未来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其价值分析比较特殊,而期权则是衍生工具的重中之重。所以也有人把现金流贴现与期权定价看作是金融学的两大基础。(4)评价部分,即第10章。在构造完投资组合后,自然需要对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等等进行一个评价,也即投资组合业绩评价。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非常深入复杂,但考研一般只考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信息比率、M2测度、詹森α这五种指标评价,以及择时能力与选股能力这两种能力评价。
投资学我认为有两个重点,一是投资组合理论与CAPM,这在上一段也讲的很清楚了;二是现金流贴现。对于跨考金融的人而言,我觉得其余知识都能很快补上,但现金流贴现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与贴现原理是需要长时间的思考领会的,而不理解强行去套用公式会学的非常吃力(在你真的明白现金流贴现原理后,公式什么的都是水到渠成)。所以说,对于本科金融的人来说,有了本科的理解,价值分析这部分不是问题,而对于跨考的人来说,这是投资学的一个大难点,需要重点攻克。
十四、逻辑框架(4)公司金融公司金融是431的四门课里内容最少的一门,但难度并不小。依我的划分,一共可以分为六个章节:
下面讲一下公司金融这门课的框架。首先第一章只是对公司与公司金融的简单介绍,没什么难度,也基本不会作为一个考点,作为先导理解过程即可。可参见我在知乎的回答:
3、4、5、6四章内容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理解更好。如下图所示,公司金融的管理可大体分为短期财务与长期财务两部分,其中短期财务很不重要,考研基本不会涉及,完全可以不看;长期财务则是公司金融这门课的大重点,下面重点介绍长期财务。
长期财务分为2、3、4三个章节,也是公司金融的三大重点,反映的是公司在长期投资、长期筹资以及分发股利上的三大决策,这服务于第1章所说的公司金融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这三章是要讲:公司怎么样才能在这三个方面上实现价值最大化。(1)资本预算或者说是长期投资决策,这部分涉及到现金流的贴现,也印证了前面所说的现金流价值分析的重要性。重点是六大资本预算指标:NPV、PI、IRR、MIRR、PP、DPP。(2)长期筹资,这里的重点是资本结构(也就是债与股的比例关系),然后最重要的是MM定理,可以说是431必考的一个点,要么考小题,要么考大题,反正必考。(3)股利政策,重点是各种股利政策理论,讲的是高股利更好还是低股利更好,公司设置怎样的股利政策才能吸引投资者,从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杠杆企业估值与兼并收购相较而言不是很重要的点,自己看看就好了。
公司金融整体而言内容最少、重要性最小,只要把资本预算、长期筹资与股利政策三大内容搞定,基本就没问题了。然而这三部分内容都并不简单,需要下苦功夫,而且一定要多做题,不然很容易纸上谈兵。
十五、金融热点在我备考初试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在金融热点方面的积累不足,怕考试考到,相信正在备考的你们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忧。其实这要看院校,有些院校是用题库抽题,那自然很难出现金融热点,有些学校是老师自己新编题目,那就有可能会有热点;此外这也与院校自身的偏好有关,所以需要你自己去看历年真题总结出题风格。像复旦今年就一点热点内容都没有涉及。
总的而言,初试还是不用太担心热点的,复试再准备也没有问题。就算要准备,也只需要做到两点:(1)明白相关的金融名词和大概的来龙去脉。比如说人大就考过“明斯基时刻”,中财、复旦都考过“MLF、SLF”(没有给出中文以及英文全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名词都不会给你专门解释是什么意思,所以你不知道就完全没法做,所以要知道这些名词是什么。(2)了解可能会和课本什么内容结合。金融热点考察的内容归根到底还是教材,所以看热点不能走马观花,还要思考一下可能会与什么课本内容结合。
如果要看热点的话,到复试再去淘宝买即可,比如我买的是阿壹店铺的金融热点,20元左右,会拉你进群一直分享热点(有整理成pdf版)到复试结束,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此外推荐几个有财经新闻的公众号:华尔街见闻、全天候见闻、外汇头条、茶话股经、泽平宏观,隔几天随便翻一下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看热点绝不能冲占教材或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应该是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刷微博、看剧、打游戏等等)看,用复习时间看完全是得不偿失。
十六、后话杂谈考研一路走来,数学与专业课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两科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学起来也有动力。比较痛苦的是英语与政治,尤其是英语要背各种作文模板,政治的东西又只能用多入牛毛形容。我一开始也尝试过使用大树法去学习政治,但发现效果实在不好。原因有两个:(1)政治这一科不像金融学一样是自成体系的科学,内容又多又杂又乱(比如说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内容等等,全是由没有逻辑的名词组成,背过的人才懂),构建一棵大树要耗费的精力与时间是无法想象的,而去完整地记忆这棵大树又是人的脑力无法企及的。(2)政治应试有特殊性。前期大部分时间备考是应对选择题的,而选择题只考记忆,不考框架逻辑,大题则完全能够依靠肖8肖4这些东西应付,所以用树叶法不断强化记忆以及用一些小的表格总结应对选择题足矣。
其实去年初试结束后就一直想分享经验来着,但有由于复试和论文没法分心。3、4月也是一直在煎熬中等复试消息,所以一直拖到现在5月份。想着再不写可能21届考研都快过完一小半了,所以乘着这两天比较轻松赶紧写出来。这篇文章有人看最好,没人看也没所谓,权当是做个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