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套利—银行回报业务

144
提问者
2023-03-15 15:33 悬赏 0财富值 阅读 454回答 1

对于广大票友来说,银票套利业务并不陌生。银票套利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一种票据套利行为。也是风险最低的套利行为,几乎无风险,只有遇到假票或者银票打破刚性兑付等极端情

默认分类
登录 后发表回答
1楼 · 2023-03-15 15:57.采纳回答

对于广大票友来说,银票套利业务并不陌生。银票套利是最古老、最常见的一种票据套利行为。也是风险最低的套利行为,几乎无风险,只有遇到假票或者银票打破刚性兑付等极端情况才会翻车。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民间票据中介对此都很擅长。


银票套利究竟是什么?

银票套利就是银行回报业务,也有叫银行理财套利等,就如同银行为了拉存款或促销银行理财产品时给存款客户额外给予一部分利息。只要银行有拉存款的需要,就有银行回报业务的存在,银行为了做得更合规,所以设计出一个套利模式,让大型存款客户有利可图,而这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只是一个安全合规的载体,是一个媒介。

这个套利业务其实也承载着银行降低不良率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担当。啥意思?很多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到期后其实是还不上的,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烂掉吧?这里又涉及到同业业务了:银行的这类资产最早是通过同业业务、通道业务,借用金融同业资金狗尾续貂,借新还旧,降低不良率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但银行会担保(兜底)或者到期回购,风险还是停留在银行的。同时也发成理财产品,收益率是银行保证的,用套利资金来承接理财产品,银行保证收益、保证兑付,风险留在银行,因为企业的资金存进去马上就出来的。对于企业来说理财

案例讲解:

如果企业做银票套利,买100000000(1亿)的一年期理财或存款,收益率假设是3.5%,利息就是3500000,本金加利息就是103500000,一起质押给银行,相当于保证金,银行给企业开出103500000的银票。

然后企业拿这张银票到银行办理贴现,贴现利率假设3%,贴现利息就是103500000x3%=3105000,贴现后银行给到企业的资金就是103500000-3105000=100395000。企业放进银行的钱是100000000,拿出来100395000。

另外开承兑汇票100000000手续费是万分之五也就5000,拿出来的钱100395000减去存钱进去的钱100000000再减去开票手续费5000等于套利收益39000。

整个流程一般一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当天存钱,当天开银票,当天贴现或第二天贴现。然后每个工作日周而复始,循环套利。近两年的行情每次套利的利差有千分之三左右,其实很多企业做套利的资金都是在外面拆借的短期资金,拆借成本一般万分之八到千分之一点二左右,就算加上拆借资金的成本,一年不间断的操作下来能达到20%以上的收益。

资本的趋利性:

供应商A,出售商品后,他的客户用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了100万元货款。A反正手头不紧,承兑银行信誉卓著,银票6个月后到期,他也就接受了这张银票。然后,他去自己的开户银行办其他业务时,顺便问了银票贴现利率,发现最近流动性宽松后降下来了,仅为3.8%,现在贴现的话能拿到98.13万元。同时,他还在网点大厅看到一款理财产品的广告,6个月,收益率4%,如果他把98.13万元买进去,到期后可拿到100.1万元,比持票到期还要多拿1000元。如果A是一个理性的人,想必此刻的决策是容易的,因为他应该不会和1000元钱过不去。

A的朋友B听说此事,想到自己刚刚收到一笔100万元的货款还在活期账户上趴着。于是他去了他的开户银行,买了正在发行的半年期结构性存款,收益率4%,半年后将拿回102万元。然后以这笔存款为保证金,凑了些贸易材料,开出一张100万元银票,然后立即贴现,利率3.8%,拿到资金98.13万元。他相当于支付了1.87万元的贴现利息,但取得了2万元的结构性存款利息,套取了银行1300元。

如果有可能,他可以再把拿贴现而来的98.13万元,再凑成整数,接着继续按上述操作,赚更多钱。

其实,A和B的操作没什么本质不同,只是操作步骤不同(实际中开立票据还会有费用,上例中暂忽略)。只要票据贴现利率和结构性或理财产品存款收益率存在倒挂,且利能覆盖费用,套利就有可能。

更为吊诡的是,两个本质一致的操作,B的行为肯定会被定性为“恶”的套利,但应该不会有人觉得张老板的操作有何不可。

银票套利到底揩了谁的油

我们先看票据套利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



显然,这个操作会给银行边际带来利差损。由于这个业务总量占全行比例很小,所以不一定看得出来。
但是,如果把这个操作和另外一些操作结合起来看,银行倒也未必是损失的。比如,央行再贴现,以及银行的其他资产投放,比如一笔6%的贷款。


现在,事情看起来是这样的:银行能通过再贴现的方式,从央行获取2.25%的低成本资金,这是央行支持实体的举措。央行还提了条件:我给你便宜资金了,你给企业贷款也要便宜点。

然后这笔资金用于给B贴现,这里会有个利差可赚(实际操作可能次序是反过来的,先贴现,再去找央行再贴现)。然后B是纯粹来打酱油套利的,就存了结构性存款。然后银行就有了一般存款,流动性指标等一些监管指标改善了,于是它就有条件去投放一笔贷款了,那个政策所希望支持的企业,终于拿到了6%的贷款(银行还要考虑各种业务成本和拨备等)。

于是央行把银行叫来骂了一顿:我给你们2.25%这么便宜的资金,怎么企业拿到还有6%这么高?!领导都说了,要你们参考基准利率去放。

银行内心也憋屈,如果参考基准利率去放,那么它整过程就没赚几块钱,万一再出点坏账,就亏成狗了。

中间钱都被谁赚了呢?显然,B赚走了一些。

既然央行给了2.25%这么便宜的资金,如果中间套利环节不存在,银行直接拿这个便宜资金去放贷款,那么说不定还能降低贷款利率,让利于贷款企业。但是,不行啊,那样的话,银行负债端一般存款就不足了。

不得已,银行只能让B帮了个小忙。B的作用,就是把央行资金“转换”为B的一般存款,改善了银行的监管指标。作为回报,B赚取了一点利差。

所以,银行为什么面对这样的被揩油也一点不着急的样子?说白了,他没被揩油,倒是觉得,最终的贷款企业才是被揩油的……而央行最冤枉了,明明提供了2.25%的便宜资金,最终企业拿到的还是6%……

————————————————————END——————————————————————